我是烟雨人 ▷

活退化了!一缕清风哲

发表于-2010年10月08日 晚上8:18评论-1条

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某个文学网站混,却破口大骂这个文学网站,估计很容易就被这个网站给和谐掉。和谐常常并不是为了解决不和谐的因素,而是消灭不和谐因素。然而,经常去各个网站踢腾的文友,应该都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你在甲网站写骂乙网站的文章,在甲网站很容易就被推荐,甚至被严重推荐,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

再往大的说,我们都知道,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在妖魔化中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其实中国有没有在妖魔化西方等诸多资本主义国家呢?这都不好说。至少,我对外国人的印象就不太好。性开放、拜金主义等等等等。让我感觉那是怎么一个奢华、迷乱又冷莫、人与人疏离的世界。就连最近父母让我去相亲,对方是一个从外国回来的海归。出于对国外那种先入为主的固执见蒂,就吓得我不敢跟海归会上一面。

虽然自己没有去过国外,但是后来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的在国外呆过,无论是旅游还是居住甚至长期生活在国外。而他们的介绍使我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大学里教心理学的吕教授是从瑞士回来的。她应学校的要求给我们讲一些西方的文化,她讲得主要还是瑞士。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给我的印象很深。她说,在瑞士,人与人之间不会彼此裸露身体,甚至同性之间也是如此。因为吕教授的女儿是在瑞士长大的,一直生活在那里,深受当地文化的影响。期间有一个女留学生和吕教授的女儿是同学。这里再补充一句,在瑞士学生的房间都是单间,不会像我们这里是集体宿舍。那位女留学生来到吕教授女儿的房间,看到她新买的一套衣服非常漂亮,然后就询问对方能不能试着穿一下,吕教授的女儿刚点头同意,这位女留学生就把自己的连衣裙脱掉,与此同时,吕教授的女儿双手捂着眼睛,尖叫着从房间逃了出去。

在她看来,这种赤身luo体简直就不可想象。还有一点,她们住得不仅是个人的单宿舍,而且是男女混住的。不像中国的大学,男女生寝室前面分别放着:“女生止步”、“男生止步”的字样。外国虽然那样混住,但是也没有听说过什么所谓的事情发生。从刚才举的那位女留学生的例子也可以看出。而后来,吕教授的女儿去我们学校,拍了几张照片。其中一张就是站在女宿舍楼门口那个写有“男生止步”的牌子旁边。后来,传到瑞士她那所大学的校内网上,她们学校的学生,纷纷转载、打印,结果人手一张。说这是中国校园里最具中国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张照片。而让我们中国的大学生,如果男女生真的混住的话,那种情形我是不敢想象的。

邻居在去年去了西欧十三个小国家旅游。回来的时候我问他:这次旅游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给我说了这几件事情:外国人很注重享受生活,仿佛他们活着每一天都是在享受。他们的超市和商店在周末是不会开门的,因为周末是他们郊游、玩的时间,而且他们开车也不会想我们那样当做飞机开,一连能撞死十几个人。他们所有的车都不比我们的电动车快多少,全部是在四十码以下。

还有一位亲戚在美国住过一段时间,回来的时候也说到过这样几个细节:第一,在美国丢了东西,不会担心被别人捡走。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他出去锻炼身体,把一包烟放在了花坛上,忘了取走。第二天去的时候,发现那包烟还在那里,而且烟的外面被包了一层塑料膜,来防止露水或者雨天把烟淋坏。当然,这塑料膜肯定是被人包上去的。在美国如果你想捐赠东西,直接把你要捐赠的物品放在家门口的道路上,上面贴上纸条就行了,自然会有相关组织的人员给你拉走。他们超市里的东西在短期内都是无条件退货的。据那位亲戚说经常去退货的都是中国人。

举了这么多例子,我想说的是:从非洲人那种衣不弊体到瑞士那种见了同性之间裸露大部分肉体都无法接受,男女生混住也不会出现问题。我认为这是物质文明充分丰富,生产资料、生产力高速发展之后,精神文明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而这些物质和精神文明都上了很大台阶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很多大学里都建立了孔府学院学习中文、中国文化。包括那位去了美国回来的亲戚说:孔老二的思想在美国很被热捧,而且中国人诸如“那种棍棒之下出孝子”等许多教育的方法他们逐渐接受认同。

然而可悲的是几年前有一位女生,几近妩媚之姿态,变态的扭动腰身,在孔子雕像面前卖弄风骚,拍了照片,传到网上,下面附录:挑逗孔子。这些照片被传得很疯狂,很多人都知道,这决不是她一人之力,没有广大网民的疯狂传播,她也成不了气候。所以,她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一个东西。如果我们真的很厌恶,也就不会拿去传播了。有句话说得很好:来传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日本有位作家,在鲁迅去日本学医的那段时间与他有所接触。后来写了一本关于鲁迅的书。这个日本人很严谨,看完了鲁迅全集,翻阅了七遍之后才出了这本书。那种对鲁迅的理解,让很多中国人都汗颜。同时,在日本有这么一位理解我们这位文学巨匠和革命斗士的外国人,也让我们心升温暖。然而就在前不久,我在一家文学网站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我给鲁迅三耳光》,而且还被网站精品推荐,看此题目令我甚是不爽。鲁迅毕竟是一个去逝的人,拿死人开涮不算什么本领。我想鲁迅在世,一篇文章就可以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李敖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不反击,并不是打不过你,而是我还没开始打”。这句话说得很漂亮。对于李敖这种人,如果你朝他开了一枪,即使你没有打中他,他也会拿机枪扫射你,扫死之后,再朝尸体上补几枪。

这也让我想起了中国另外一位作家——苏雪林。苏雪林是敬佩鲁迅的。但是后来,她却成为作家中少有的倾其大半生的去骂鲁迅的一个人。而苏雪林对鲁迅的论证,并不是限于文艺本身的范围之内,而是从表面上看是笔墨形式,但内容却脱离学术,成为一种政治的对立状况。而且她发表这些言论是在鲁迅1936年病逝后一个月内开始的。她把鲁迅比喻成小人、尖酸的人、刻薄的人、恶毒的人……竭尽自己词汇之所能,骂得读者不忍卒读,骂得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做“最毒妇人心”。而这些也只是因为苏雪林与鲁迅对女师大校长杨荫榆女士在女师大风潮中的所作所为看法相悖引起的。即使后来鲁迅逝世三十周年,她也不忘在此时说上几句:“今年十月十九日是鲁迅逝世在十周年,我即是反鲁的人也应该写点什么,所以一口气竟写下了一篇两万七千字的鲁迅撰论和我对鲁迅由钦佩到反对的原因”。

鲁迅先生成就最大的恐怕就是小说和杂文,杂文写得最多。杂文之杂,使得很多人在他生前不敢对他大放厥词,包括苏雪林也是在他去逝之后一个月才敢这样猖狂。那位文友就更不值得一提了。我觉得这种单向的,没有交流的,对着死人还要想着拳打口骂的人也真是恶劣到了极点。

苏轼曾经因为文字狱险些丧命,众文人围追堵截一心要把他致死。里面也不乏钦佩他的人。余秋雨在谈到嫉妒这个话题时,也曾分析过这个问题——辱骂名人可以达到哗众取宠的效果,以引起大家对自己的关注。

从另一个方面说。鲁迅的小说《呐喊》,是近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他的杂文诸如《热风》捍卫了中国一代文学的尊严;他的古典文学造诣诸如《中国小说史略》,至今仍是研究者案头的珍藏本,无人能出其右。

鲁迅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不虚心学习,对其一知半解且不辨真伪,直接恶语相向,真是让人羞愧得抱着柱子学狗叫。

我们都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其实很多时候“说”只是代表我们的方向,只是代表一种愿望,未必就是事情本身。甚至事实可能与愿望正好相反。所以我们才希望如此。才不断的把它挂在嘴上。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这未必就真值得骄傲。直到现在一种吃猴脑的方法,就是把活生生的猴子在瞬间把头敲开,然后用开水直接灌入猴脑。很难想象,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竟脚踩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用这种残忍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食欲。其他方面,这种情形不胜枚举。时间久,并不一定代表我们一直都在向前走,有时时代也会退步,人类也会退化。

这也让我想起了柏杨先生关于“酱缸文化”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象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

冯巩在《别拿自己不当干部》这部电影中对一个油腔滑调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以前说人是猴变的,我不相信,今天我信了”。

我想说,外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达到了一个比我们高的境界和层次,但是别人还要回归我的文化,别人还要研究几千年前的孔子,设立孔府学院,还要研究我们的鲁迅。而我们干的却是“调逗孔子”,传播调逗孔子的照片,我们干的是在“给鲁迅三耳光”,然后网站再重点推荐,然后大家一哄而起一起大放厥词。

鲁迅曾经说过:我以为年轻人都是好的,都是进步的,但是后来他发现,年轻人也不都是如此,他们也会退步,也会变成猴子和虫豸。我想说,以前我不信,现在俺信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一缕清风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xiaoyong4144点评:

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了思想上的差异,思想上的差异造成了行为上的差异。中国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保守国家,虽然早已开放很多年,但是那种保守思想还是存在,所以当看到有违背自己较保守思想上的行为时,就会很敏感、很难接受。不过时代在前进,思想在开放,总有一天中国会摆脱种种阻碍社会发展的思想,不过祖宗留下好的东西我们可不能丢弃呀!

文章评论共[1]个
水做的月亮-评论

“然而就在前不久,我在一家文学网站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给鲁迅三耳光》,而且还被网站精品推荐,看此题目令我甚是不爽。鲁迅毕竟是一个去逝的,拿死开涮不算什么本领。我想鲁迅在世,一篇文章就可以让你永世不得翻身。”不知作者所提的是否是这篇文章《给鲁迅三耳光》http://yanyu.love/article/810248.html。如果是的话,本人感觉一缕老师可能曲解“给鲁迅三耳光的”的意思了哦。不好意思,月亮只想和一缕老师探讨一下,握手、问候一缕老师!at:2010年10月09日 清晨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