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换个角度看三国人物之五一盏心灯

发表于-2010年10月08日 上午11:30评论-1条

庞士元出山:玩的是炒作

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权术和谋略大全,在极力渲染一批忠诚勇猛的武将同时,也塑造了大量足智多谋诡计多端的文臣谋士,可以说这两种人物在书中所起的作用同等重要,但后者似乎看上去更起到主导作用。当时的曹操、刘备、孙权各自都网络了大批谋士,如诸葛亮、庞统、法正、徐庶、许攸、司马懿、吕蒙等等数不胜数,他们饱读诗书,能言善辩,出谋划策,行军打仗,可谓样样精通,大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纵横之遗风。在这些谋士当中最出名的当属诸葛亮和庞统,单从两人的道号(圈内人给的名号)“卧龙”、“凤雏”就足见不同凡响。当初徐庶曾向求贤若渴的刘备推荐两人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诸、庞两人的才能虽然在伯仲之间,但运气却大不一样。诸葛亮(字孔明)在经过刘备三顾茅庐几番接请之后一步登天,成了刘备的座上宾。庞统(字士元)尽管出山稍迟一点,但一直未遇到贵人。当诸葛亮与周瑜统领孙刘联军与曹操决战赤壁之时,庞统只不过是周瑜手下一个小小的“功曹(相当于县政府办主任)”,偶尔越级“上访”,向周瑜出点小计,没有多大建树。好不容易在赤壁之战中等到了一个扬名的机会,先后向周瑜献上了“火攻计”和“连环计”,使得东吴大获全胜,让周瑜刮目相看。《三国演义》有诗曰:“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若非庞统连环计,公瑾安能立大功。”命运之神似乎向庞统打开了大门,可惜不久他的这位伯乐英年早逝,让其刚刚才燃起的政治梦醒破灭了。

经过这次打击之后,庞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自己年过而立一事无成,奔波了这么多年,始终“待字闺中未人识”,看人家诸葛孔明早就飞黄腾达,官至“军师中郎将”,自己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毕竟世上只有一个刘备,“三顾茅庐”也只有一次,自己没有时间学诸葛亮守株待兔了,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变低调为高调,该是自己盛装出场的时候了。于是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自我宣传方案,一改过去低调保守的风格,高调复出,华丽登场。首先,乘送周瑜遗体回东吴的机会,在东吴大搞社交之风,广交社会名流士大夫,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就连荆州的刘备、诸葛亮都有所耳闻。接下来,通过好友鲁肃的私人关系,向吴侯争取到了一个单独面试的机会。于是某一天,庞统兴高采烈地应邀前去接受面试。可是他那奇丑无比的长相首先就让孙权心里冷了半截腰,要不是碍于大都督鲁肃的面子,孙权早就将其扫地出门,于是象征性提了两个问题:

问:“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

答:“不必拘执,随机应变。”(翻译:没什么不会的,随便应付就行了。)

问:“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

答:“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翻译:我所学的东西,与周瑜不是一个档次。)

孙权一听好大的口气,心里极其不爽。庞统这下玩笑开大了,触到了孙权的禁区。孙权这一生最敬重的人就是周瑜,他不允许任何人诋毁周瑜。庞统偏偏在周瑜尸骨未寒之时如此狂妄自大,实在是大为不敬。可想而知此次面试的结果了。孙权认为庞统不过是个虚有其名的狂人,决定“誓不用之”。

庞统的第一次面试虽然夭折了,但却产生了难以想象的轰动效应,东吴乃至荆州到处流传他桀骜不驯不畏权贵的佳话,达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果。于是大家纷纷建议他投奔荆州的刘备,连诸葛亮和鲁肃都亲自为其修书向刘备推荐。这些都是庞统意料之中的事。接下来,他开始实施下一步行动,雄纠纠气昂昂地朝荆州进发。在路上转念一想:不能就这么而去!东吴的面试失败是个深刻的教训,凭自己的长相肯定又是一个“不及格”,如果先就把推荐信拿出来,刘备可能会有反感,还以为自己喜欢走上层路线,即使有幸得到重用也不能服众,还是等拿出点成绩之后再说,可是有什么机会呢?左思右想,他决定走一步险棋,反其道而行之。俗话说剑走偏锋。庞统决定演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续集,于是收起了推荐信,继续扮演狂人接受刘备的面试。果不其然刘备和孙权一个态度,很不以为然,赏了庞统一个“耒阳县令”的小官。这个结果,庞统早就料到。在耒阳他继续上演“狂人日记”,“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刘备听了大怒,于是派张飞前去巡查。在张飞的亲眼见证下,庞统半日之内将百余日遗留下来的政务妥善办理完毕,表现出了其高超的决断能力和办事水平,令张飞惊叹道:“先生大才。”于是庞统将推荐信拿了出来。张飞当即带领庞统赶回荆州面见刘备,刘备大惊曰:“屈待大贤,吾之过也!”于是“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

短短几个月时间,庞统就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攀上了与诸葛亮齐名的高位,这关键得益于他的巧言善辩和审时度势。后人多为其不畏权贵不走关系的品质所折服,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炒作的效果。从虚张声势,先声夺人,到借风点火,推波助澜,再到以退为进,蓄势待发,整个炒作过程环环相扣,目的明确,先制造舆论,再扩大影响,而后设置悬疑,最后一鸣惊人。形势一波三折,起伏跌宕,险象环生,最终有惊无险,名利双收,大获全胜。不难发现庞统在这其中处心积虑,颇费心思,堪称举世无双的炒作大师。

值得肯定的是,炒作成名之后的庞统,满腹经纶和雄才大略,犹如蓄足能量的熔岩,喷薄而发,在刘备议取西川过程中,以其敏锐的观察和理智的思考,运筹帷幄,深思熟虑,制定出谋取西川的方针大计,将自己的足智多谋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困惑中的刘备大展宏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和建立西川基业开辟了成功之路,可以说为刘备下定图取西川之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可惜炒作成名之后的庞统一发不可收拾,时时刻刻还想自我炒作一把,以此压倒孔明。终于在征西过程中攻打雒城时,他不听孔明和刘备的好言相劝(认为孔明害怕他抢功),一意孤行,执意要连夜行动,并亲自换乘刘备的白马带兵攻城——此举等于给黑夜中的敌人树了一只箭把。他以为这次炒作一定会让自己出足风头,结果被敌军乱箭射死,年仅三十六岁(周瑜、曹叡死时也都是三十六岁,看来三十六岁对于男人来说的确是一大劫数)。 

庞士元从出山到落马仅仅只隔了五年,在《三国演义》里前后现身也不过十七回,但关于他的炒作却一直不断,真所谓:成也炒作,败也炒作。和诸葛亮的浓墨重彩比起来,庞统可谓昙花一现,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他为后人留下了一套经典的炒作案例,其蕴含的价值不可估量,只不过一直未被人发掘。

有趣的是,前段时间收看江苏卫视关于“凤姐”的专访节目,对其回答的两个问题记忆犹新,心里一直纳闷不知是受何方高人的指点,且看她是如何回答的——

问:“对自己的学识和智慧作何评价?”

答曰:“9岁博览群书,20岁到达顶峰,往前推300年往后推300年,没有人会超过我……”

问:“与自己的同学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曰:“我比他们更优秀,因为我有自己的思想。”

最近看了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之后,有了惊人的发现——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和凤姐回答的结果,与上述孙权向庞统提的问题及其回答的结果竟然如出一辙,再加上两人的长相如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凤姐的创意来源于三国!看来凤姐身后的团队不可小视,对三国故事了然于胸。庞士元如若泉下有知,也应该瞑目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一盏心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常言说:仕途之上,各为其主,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一个历史人物,
会对这个人物有着不同的看法。
也许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换位思考”吧!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当凉意与秋雨结伴,当黄叶与晨露相依,当冷月共霞光一色,当大雁也打点南归,我的祝福伴随着温馨的短信飘然而至,天气凉了,请记得添加衣裳,照顾好自己!at:2010年10月09日 早上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