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老师带你去上海看世博天上人间茶香

发表于-2010年10月07日 中午12:49评论-12条

鄂西有一个叫金山的地方,它是一块偏远的土地,一年四季飘逸着浓雾,飘扬着原始森林的神秘。自从“普九”以来,“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孩子”在当地蔚然成风。你看,家家户户住的是四壁漏风的破屋,它的顶上盖茅草,墙是泥巴垒的,为了牢固在其中掺和了不少直直的树桩,而村里的学校却是那样富丽堂皇,青砖的墙壁,洋式三层,每一层一间一间的教室宽敞明亮一字儿排开,这是他们所看到的最气派的楼房了。其实,金山这一带方园十里只有这一所学校,它既有小学班,也有初中班,“普九”以来也是如此。能在此读书的,最早也是生于八十年代。这些年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现在此就读的是90后和新世纪的孩子。那些孩子的名字取得怪,男孩比如黄小康、张市场、陈股、杨公务、肖城镇等,挺响应国家政策的,女孩比如黄金、张宝珠、陈粮、杨毛、肖竹等,挺物质的。其实,小孩子是不能事先知道出生在什么家庭,也不会自己作主叫什么名字。他们的家长在这所学校读完书的还是没读完书的,现在一律在外打工。当年教他们的老师只要活着就一定在学校教他们的子女。

2007年学校来了一个新的老师,是一位省里派下来的支教生。这位老师她叫刘蕾,活泼开朗,学生们可喜欢了。据说她来的那天,学生们中午都不吃饭,把自己带来的干粮送给了老师,他们一直用陌生而好奇的眼光跟着她,围在老师的宿舍。刘老师望着这些孩子,一直带着微笑,不停地给他们讲述山外的学校,她讲奥运,讲北京,讲自己生活的大城市。原来,她来自合肥市,200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

刘老师既教语文和英语,也教数学,还教自然和品德。她带的年级很多,既带小学,也带初中。这样说来,她每天有上不完的课,不累死才怪呢。可她呢,不这样看,反正学校偏远,又住在学校,能有课带是领导们看得起,给自己这么多的锻炼机会。

老校长五十多岁了,儿女都去了江浙,老伴在学校做饭。校长也带三四个班的数学课,兼带打钟。刘老师注意到,三年来上课、下课每次钟声都很准时,一刻也不差。校长很实在,他经常说起办学的宗旨其一是让孩子们有书读,其二是学校安全地存在,其三是为国家培养打工人才。他平易近人,经常来看刘老师上课,经常来与刘老师谈心。刘蕾很感谢老校长的关心,反复地对校长说自己不累,并且生活得很好。校长告诉她,事情多也不是坏事,但不要心急,就像老农锄地,要一下一下地锄,慢慢地锄,这样才可以干得持久而不觉得累。校长赞扬刘老师的见多识广,讲的课如此生动,学生们都喜欢呢。后来,学校买了一台电视机,放在校长的门卫室。

刘蕾带来了手提电脑,却没法使用。老校长最后咬了咬牙,抢在2008年奥运开幕前夕装了一部固定电话。从那以后,她不仅可以了解更多的山外世界,也可以在网上与外界交流,她的见识面更广了。她组织了观看奥运开幕式活动,发起了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她的网友的推动下,深圳和广州、武汉等地的爱心团体来校举办过一系列的助学活动。

不过,话又说回来,她的网速很慢,经常只能在深夜与外界联系。而一旦她上线,她的qq网友,她的论坛网友都簇拥上来。他们都在等着她。他们以各种形式纷纷鼓励她,有的还在为她联系新的工作岗位。而她最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支教的生活就要结束了,如何与这些孩子们告别呢。她有一个心愿,就是要让孩子们拥有阔的视野,不再会问一些对于现代孩子不再是问题的问题。比如“飞机看起来这么小,可是老师你说你是坐飞机来的,飞机装得下你吗?”比如“一个人每天吃两餐,可为什么分别是在睡觉前和睡觉后,为什么中午的时候会感到特别饿,是不是可以改动一下呢?”

有一天,她在初三的班会里提起了这个问题,她问他们有什么愿望。学生们都在思考。有的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的说想去城市打工,有的说请求老师留下来。她把这个问题写在论坛的帖子上。

刘蕾的生活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对于她,并不是担忧自己将来的去向,她是在为这群孩子的将来而不安。他们初中毕业后,不是融入到城市的底层,就是扎根在这清贫的山村,他们也许一辈子都离不开这些山沟,一辈子生活在大山的阴影中。

父母打电话过来,询问回家的时间,说到时候用车子来接她。父母告诉她,先向东一家人去上海看世博然后再回家。网友之中也有几位发出了一起看世博的邀请。

她当然知道,逛世博对于一个现代人何等的重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宣传语,她不知对学生说过了几遍。因而,她这三年来,一直对学生们讲述城市,讲述科技,讲述现代生活。

她走在山坡上,看着满山的草儿,不知道应该如何答复父母。一代一代的当地人看着春生夏长的满地草儿,想着草儿,它应该是有希望的,要不,它怎么一茬接一茬的生生不息呢?解放以后,开放以后,人们才慢慢发现,这些小草一到冬天是找到了希望,它们收起了花朵,一心一意地减肥,信誓旦旦地以苗条的身姿迎接彼岸的春天。人们慢慢地懂得,小草不仅仅爱惜自己的生命,而且是胸怀理想的。她相信这些草有这些草的春天。现在的风有些凉,吹在脸上,像用清新的山泉洗脸。秋夜异常冷静,但可以听到不知名的虫鸣,天空中稀稀落落的一些星星,有时候一口气数得出数目,但更多次只数一个半途而废。

在热闹非凡的网上,很多网友为她排忧解难。网友们能够从精神上支持,她已经心满意足了,她也从来没有奢望。有网友说,应该带孩子们出去看世博,并且在展开了几次大的讨论。刘蕾随着慢慢的网速,慢慢地看着论坛上的帖子。

“不知刘老师支教结束了是选择继续留在鄂西还是回到你的家乡,不管怎样,鄂西都算是你的第二个故乡,对你的到来,热情的湖北人都会十分欢迎你,当然,你“素朴”的学生会更欢迎你的到来。 

作为一个湖北人,我感谢你为我们湖北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贫穷的湖北需要像你一样胸怀爱心、胸怀天下的人给予支持和帮助,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湖北人奋发图强,后来居上,我相信,经过一两代人的共同努力,湖北的明天会变得更加美好。”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容易被生活的压力所扭曲,也容易被世俗的压力所屈服。但我相信在每个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片属于善良和爱的天地,只是有的人埋藏得很浅,让善良和爱自由挥洒,而有的人埋藏得很深,在平时不容易展现出来,但一但遇到前者,那些被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善良与爱就会像涌泉一样,像喷泉一样喷涌出来。刘老师是前者,所以你的爱挥洒得泔畅淋漓,正是你的大爱,触动了那些深埋在内心深处的善良与爱,织就了今天这张爱心的大网。看到此贴的大多数人都会被这种爱所感染,所鼓舞……

生活中不乏找不到人生方向的人,他们或在现实面前迷失了自我,或在纸醉金迷中丧失了自我,或在困乏中放弃了自我,或在陶醉中高估了自我,或此种种,都是在追逐自我的过程中只关心自我,而放弃了作为一个自然人应该具有的关心社会、关注每一个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其实生活不乏感动我们的人和事,当我们只关注我们自己、深埋自己的善良和爱时,才会漠视这个社会,才会漠视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个感动的瞬间…… 

所以,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像刘老师一样的人,用他们的大爱,用他们高尚的品德去激发更多的善良和爱,若这样,则是中华之幸、民族之幸。”

“在我心里,这个教师是最美的女孩了。照片是的孩子很像我们小时候。不同的是过了快30年了湖北依旧是那么贫穷。难以想象20多年前那里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有饿死的孩子吗?很难相信没有。”

“鄂西有那么穷吗,有煤矿、火电厂、水电站,是镇东市场吧,建得那么漂亮,还有鄂西的水果很多,旅游业发达,怎么会是这样呢,政府腐,自己懒,炒作!”

“真的不容易呀,学生、老师都不容易呀

曾经,我一位同事也是一个支教者 

以为自己很伟大 

十年之后 

我那位同事发现自己是多么地邪恶 

当年我那位同事为自己远离沿海发达地区 

远离亲人 

来到西部偏远山区支教的行为自豪 

当时也有人劝戒我那位同事,又怎么听的进去? 

现在我那位同事发现-------- 

一、自己错了: 

1、目的不纯:我那位同事的目的不是为了提干不是为了荣誉 

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为了满足自己“善良”的愿望 

其实没有为了孩子 

他扪心自问 ,把自己当成了gods,而孩子们则是他的the children------子民 

2、效果: 

当初我那位同事以为支教的效果很好:学生都很爱听我那位同事讲课和我那位同事聊天 

反之,原来的山村民办教师就很落寞 

学生说她骂人还打人 

有的时候还叫学生帮她去做农活 

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她了 

等等 

3、后果: 

我那位同事走了之后 

很多孩子也不上学了,包括很多原来爱学习的好孩子。 

因为-------孩子们发现原来的山村民办教师太差了。 

民办教师也觉得自己很失败,也不想继续教书了,最后的结果是 

本来想要给孩子更加好的学习机会,现在反而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基础 

二、给那些想要支教的年轻人一些建议: 

1、目的:自己考虑清楚了,是真的为了孩子 

还是为了自己作好事做善事高高在上的心理诉求? 

甚至是个人未来的利益

2、资历: 

考虑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资历 

因为太多支教的年轻人和我那位同事当年一样,刚刚从大学或者研究院毕业 

或者刚刚从事教育事业1-2年 

根本没有掌握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教育是科学,不是弱智的电视节目,谁都可以上的。 

光有爱心和一腔热情是完全不可能成为1个好的教师的 

现在,我那位同事认为没有5年以上教育经验的优秀教师是没有资格谈支教的。 

不能够在山区完整的呆上3年以上的人就不要去谈支教了,否则,当你走了 

孩子们怎么办?

三、与其如此 

不如把你们的“爱心”献给山区的教师 

让他们在暑假出来学习培训 

开学了再回去教孩子们”

“凭你个人的力量确实太有困难了,一个小姑娘怎么可能带十多个孩子孤身从贵阳跑到上海呢,这个太不现实。”

“为什么总是老师支教?为什么不可以是党政官员下去帮扶?”

“其实也还好,咱们凑点钱给孩子们火买车票就可以接他们出来了。或者再多捐点干脆让孩子们坐趟飞机的”

“可别扯了,山里哪有火车飞机的啊,还是得坐车,我们真是很想帮忙,可以给个地址我给孩子们寄东西过去。接孩子我真是去不了,我在营口呢。看看坛子里有没有离得近的兄弟能帮上忙的”

“开车?从山里开车到贵阳还行,开车到上海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我不支持捐钱。。。这样的学校太多了 捐的过来吗?我相信这个照片里这个学校也收到过衣物文具或者现金的捐赠吧?!可是孩子们的心灵被捐助才是强大的。别说世博 上海 哪怕我们这些人集资让孩子们进湖北某个风景区 或者仅仅是贵阳市区看看。。。感觉就挺好的。世博。。。太宏观了吧。根本不现实,谁照顾 那么多小孩?不是出钱出车就可以的,车开出去 谁保证娃们的安全 路上生个病怎么办 孩子晕车不习惯怎么办 。。。我觉得前面那个网友想法真挺好的 但是真要这么做了 困难一大堆 可不是嘴上说说就ok的。” 

“小刘老师想法不错,可是你要一个人带那么多没出过远门的小学生千里迢迢到上海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刚走过这条线,帮你设想一下:先到镇上,然后长途车直达武汉,最好能有武汉当地热心人包一台中巴直开天河机场,问题是武汉飞机都是飞虹桥机场的,下来后要穿过整个上海市区,当天怕是进不了世博园了,这么多小孩子人生地不熟的很容易出问题。就算解决了食宿,第二天进世博园也是很麻烦的,每天都有40、50万人排队那场面超恐怖的,万一有孩子掉队找都没法找。” 

费用估算一下一个人从鄂西到武汉好像80元大巴,下来转机场大巴10元,机票我买的时候是1000的,现在因为上海热门很少折扣,可能还要贵,上海消费不便宜,二天就算300吧,交通费全地铁也得20多,世博门票160,来回少算也要3000多一个人,问题不小的。”

“支教老师每天带领这么一群孩子,给他们讲课,没注意是不是也要照顾小孩的衣食起居啊?不管怎样,都像你致敬!好老师好姑娘!”

她回了一帖:“谢谢大家的关心~,说真的~其实我是不敢回到学校面对孩子,感觉自己已经离不开这里了,但是支教的时间又快结束了,总希望能在帮他们做点事情~……这里的孩子比起那些大城市的孩子真是艰苦多了,不光是经济,关键是这种精神上的的确实,他们总是在幻想~但他们能幻想的东西又很空洞~因为他们实在是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每次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中充满了未知与无解,就觉得自己能为他们做得太少了~简单的教书解决不了根本啊。”

随后她又发了一条短贴:“把大家这两天发的所有贴子都看了个遍,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个小时。呵呵。”

刘蕾很兴奋,但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忧。她一大早就对老校长说了,她要带孩子们去上海看世博。老校长直起腰,看了看天:“刘老师,你要带他们去上海?”他确实不太相信,以为自己听错了。他说,我不赞同。“孩子们是什么命,我不清楚?他们有的人一辈子也走不出这大山的。”他很坚决地说起,学校自创立以来,从来没有组织过一次外出活动,这些年,教育局最反对是组织学生外出游玩。他告诉小刘老师,学生外出这远,一是安全问题无法保证,意思是说现在社会复杂,要是碰上拐卖儿童的团伙,你怎么办?二是费用无法解决,刘老师你都看到了,他们午都不吃饭,他们穿着像叫化子,他们的家那叫房子?三是你刘老师已经完成了支教任务,学校的事你就别管了,我们都念着你。意思是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刘蕾差点流泪了,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她坚决地说:“我主要是想让他们出去见见世面,这对他们的一生很重要。您所说的问题,我都考虑了,应该是可以解决的。至于我,我是要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她反复地对老校长解释什么。老校长说:“学校和我们是相信你刘老师的。既然你这样坚决,你别做我的工作了。其实,我也想让孩子们出去走走。最困难的当是资金问题。”

刘蕾算计过了,每个学生坐大巴要80元,到武汉改坐飞机要1000多,世博门票要160元,这样一来一往,加上一路上的省吃俭用,也要3000元。自己这三年来,每年的支教工资都是年底一次发放8000元,她都没有用过一分。在这个人情温暖的小山村,基本是不需要花钱的。学校每月还是对她发放了一些补助,听说她享受老校长的级别待遇,一个月将近两佰元。这些补贴,她除了用于话费,用于上网,除了为学生买一些笔、练习本,为困难学生买衣服鞋袜,她也很少买衣服,甚至这三年她只是回家去才三次。因此,她带七八个学生去世博,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老校长说:“我们都好好想想,要么是你打消这个念头,要么是让我看看还存在哪些问题。”

第三天晚上,老校长召开了校委会,要求全体党员也列席参加。别以为是个很大规模的会议,其实也才六个人,当然包括刘蕾老师。她是作为党员参加会议,她坐在老校长的正对面。老校长先让刘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除了校长,其他的每个党员干部都表现出惊讶的表情。随即,有三个人表示坚决的反对,最强烈的是教导主任老吴,其实他并不老,才三十岁。据他说自己是这一带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学校惟一经过正规师范院校培训的老师,当然他的职称也最高。他尖着嗓子,列举了八条反对的理由,除了老校长之前所说的,他还提到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提到了学校教育的条件,提到了如何看待家长的满意度,提到了学校实际条件下教育创新的方向,提到了普九以来局领导对学校的总体部署等等。

“局领导都换了几茬了,就你记得?话不要扯大了,好不好?就是一个简单的理,学生外出看世博,是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这是素质教育,对不对?现在事情是简单的,去是去定了。问题是能去几个人,如何解决资金的问题。”老校长也挺激动的。

这个会议其实并不很长,会议达成决定,同意刘老师的计划。老校长也在会上表态,他是这次活动的责任人,他代表学校将负全部责任。会后,有党员告诉刘蕾,老校长曾因为学生采茶受伤,受过局里的处分,也因此从未受过上级的重用。这位告诉她,校长的老婆就是那位学生,当时校长已经28岁,校长一直单身,直到35岁才结婚。难怪呢,刘蕾早就看到校长夫人走路一拐一瘸人。另一位党员告诉她要提防老吴,他想升官呢。还有人告诉她,学校正在算帐,准备为学生外出拨款。

听说这些,想到老校长,刘老师心里热乎乎的。这个学校的贫穷,也是她从来没有见到的。但她亲眼见证这个学校清廉,这三年来,学校从来没有额外收取学生的一分钱,倒是经常对困难学生资助,甚至全校的党员干部和班主任们还进行结对帮扶。一旦有社会捐助,校长都会立即召开会议,在会场收款,在会上入帐,在会场答谢。想到这里,刘蕾想起好对不住老校长了,给他带来这大的麻烦。父母经常告诫她,不要任性,你一任性就会麻烦别人。

刘蕾要去找老校长。围着黑灯瞎火的校园走了一圈,她找不到校长。风有些黑了,看着远处依稀模糊的重峦恶峰心里颇不平静。这儿,一代一代的劳苦大众,有谁真正走出去过?他们就算踱过城市宽阔的马路,驻足过繁华的商场超市,那也不过是蜻蜓点水,因为大山已镌刻在心灵,那些蜿蜒上下时隐时现的山路,注定还是他们的家呀。今晚注定她在电脑边要守至疲倦的时候了。

在茫茫的网海里,她与自己熟悉的网友说起了今天的遭遇。他们都十分赞赏老校长,对她还是表示支持。一个网友说,“现在的学校呀,不容易做成事情的。不要过分地依赖。这事要靠自己,嘿嘿,当然,要靠我们。”

刘蕾问:“why?”

答:“我在高中学校呆过,那哪里是工作呀,简直是受罪。这罪都是领导找来的,一学期找来n次上级检查,一星期召开n次会议,一天接受n次常规巡查,还有n+1次诫勉谈话。学校领导把教育局领导的那套方法用来对付老师,把老师逼紧,让老师没有喘息机会,领导们就可以躲过是非舆论,就可以乘虚而出……。”

“你说的情况我们这儿不存在呀,他们都很平易近人呢。”

“你那还叫学校,那叫私塾。私塾当然是一家人办的,才亲呢。”

“哦,”刘蕾云里雾里的,“你还没给我说为什么学校靠不住呢。”

“反正是靠不住,你想,局里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局里靠不住,所以学校就靠不住。再说,还有具体的系列问题,安全呀,资金,组织什么的。”

这位自名为“桃花潭水”的网友向刘蕾建议,校长的态度已经很不错了,你可以继续坚持,但你还是要作依靠我们自己的准备。他说,我是导游,认识了好多驴友,并且说他已经发动了驴友,作好了安排二十余人逛世博的充分准备。“等着你的好消息!祝你实现自己的心愿。”

刘蕾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她翻身起床,接了,是找校长的。她冲门外叫校长:“校长,电话,电话!”

校长跑过来听电话。她在门外刷牙、洗脸。她听到校长的声音好大,在“嗯”、“嗯”、“ 嗯”一阵子后,校长说 “我说过了,我会负责的。”校长把电话压了。

刘蕾感觉不太妙,放好盘和缸,马上跟校长而去。老校长回过头来,看着刘老师,那表情并不很严肃。校长立定,向着操场,大声地骂人,“几个学生出去看世博,多大的事呢?是哪个王八蛋告状?这校长老子就是不想当了!我看玩不玩得成!”

刘蕾知道,校长被逼得愤怒了。她对校长说,对不起,让你受连累了。本来,她就想说这活动取消算了,但是她受到老校长激昂的情绪感染,她也没有了取消的打算。

上午的时候,教育组来人了,把学校的帐全部拿走了。

刘蕾真的没有打退堂鼓的意思,相反她偏偏要把这不可能的事做成。她一方面摸清学生的意愿,一面加紧与网友联系。一天晚上,网友“桃花潭水”把活动方案发过来了。她仔细地看着,油然而生佩服之情。方案很细致,大到安全、资金、组织问题,小到每一天的行程每一地的住行住宿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而且在方案中还在每一地都署上了责任人的名字,留下了电话。刘蕾高兴得并点跳起来,她现在要做的是加紧对学生的组织工作。“桃花潭水”一再催促她抓紧,迅速确定出发日期。

日子过得好快,6月中旬快过完了。生活就是这样,当你沉浸在事务的繁忙中的时候,日子自己跑得飞快,只有你百无聊耐的时候,时间才一点点地被你用皮鞭驱赶。刘蕾每天赶着期末复习备考,赶着与网友商议出游的细节,赶着确定学生的出行名单。对于出行,孩子们都是愿意的,但是必须要征得家长的同意。经过走访、打电话,刘蕾最终确定了十九名。这些学生分散在各个年级,其中最多的是九年级和六年级。这些学生的家长,都说到孩子升学考试后应该出去转一下,见见世面。

这儿的小考是在中考之前,在中考之前的一次网上商议中,刘蕾把19这个数字报过去了。过了好一会,那边才有所回应,“出发时间确定在7月1日吗?”

“嗯。”

“时间你等几天再定,反正晚点好。”

后来,“桃花潭水”下线了。第二天也没有见他上来。有网友告诉她,“潭水”是去找资金去了,一下子去19人,资金上准备不足。网友悄悄告诉她,他去年买了新房子,做了房奴,这个月老婆生孩子了。他也知道,导游的收入并不很高。而且不是很稳定。

刘蕾马上拨了武汉站负责人的号码,她听到了对方的声音,最令熟悉不过的是他一口汉腔。刘蕾用一句话介绍了自己,然后对他说:“我代表孩子们感谢你们的热心。麻烦大哥你通知桃花潭水,我这儿没有他的电话,请他不用去筹款了。告诉他,我们按规定的时间出发,好吗?”

对方很客气:“帮助这些孩子,是我们应该的。好的,好的。我会告诉他的。为什么他还要去筹款呢?不是说每个人都负责一段的费用的吗?刘老师,是否还有其他的困难。如果有,你尽管说。”

刘蕾很感动,告诉他,山里的孩子对生活没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自己也准备了两万。听得出对方很爽朗的笑声,“刘老师,你真的不需要自己准备钱,这个由我们呢。我手头很宽裕的,等你们来武汉,我会好好安排的。你只把孩子清好,带好就行了。好了,我去群里,再落实一下,号召每个人都尽点力。你放心哦。”

刘蕾的眼睛焦急地在电脑上扫描,她看到了凌晨时分“桃花潭水”的新贴:“刚才我想一下,这样,我准备和去上海延途经过地区的驴友们联系一下,看能不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如果他们愿意帮忙,那么自驾车带孩子们去世博会的心愿应该能实现。我明天给你消息,我私信给你发了qq\msn\微博,你可以加一下,随时沟通。(我没开玩笑)”

这条后面还有很多跟帖呢。她迅速给“潭水”回复,“不过,真的能带孩子们去上海吗?太远了,说真的大家能有这份心,我就已经很感谢了,真的代表孩子们谢谢你们!”

随后,她一条一条地看着论坛里的帖子:

“同意。我是长沙的,我也喜欢自驾游,我跟随自驾游去过丽江玉龙雪山和武夷山,人多热闹还可以互相照顾,分摊费用。”

“衷心赞美,好人一生平安幸福~~~”

“无意中看到的这个帖子,有种莫名的伤感,也觉得很欣慰。伤感那些不幸的孩子,让他们过早的承担生活的重担;欣慰是有一位好老师,一个能坚持陪伴孩子的心灵玩伴,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是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还是能伸出我们的手做点什么。。我不知道..我以前没有这个勇气.... 但是我想是该做点什么的时候了,因为不能让自己这么继续自私下去。让我们继续关注,我希望能捐点钱,哪怕每天一元。”

“因为是接力交接,这个方式很强很实用,不但可以减少单车的成本,以及节约每位车主的时间并减少疲劳度,同时增加了安全系数,而且参与的爱心车主,人数更多,所以,个人认为,这个方案非常贴心与实用,可操作性强,事实也在明证,这个方案的优越性。现在有那么一点点遗憾,我希望老师,把沿途参加爱心接力的车主与陪护人员以及同献爱心的小朋友,在征得他们同意的前提下,把每一站的车号与姓名或网名(无须联系方式),以光荣榜的形式贴出,这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尊重,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学习与关注。” 

“沿途每位爱心人士的关爱与付出,所倾注的点点滴滴的爱,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从发车开始的服装,晕车贴,生姜扎手法,获奖羽毛球拍,毛绒玩具,路上的爱心后勤物资,每一餐饭每一天的住宿。。。,这些我们还是可以预见到,但也还有更多我们所没有预见的。”

“很感动!论坛里能让人感动的贴子不多,你的义举让我真正见识了网络力量的强大!“桃花潭水”这位朋友,怎么一直没再看到你的贴子了呢?你太厉害了!太强大了!”

向美丽的小刘老师致敬!向“桃花潭水”致敬!向所有愿意参与这次活动的车友会的成员致敬!你们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刘老师好运气,啊呵呵,孩子们也好福气。这么多人说刘老师厉害,我看把娃们驼到上海的车队才最牛逼!!!老师不过是发了个帖子抒发下情怀~~真正把事儿干了的,而且这就接力还真接到上海了,各地的车友们才最厉害!!我觉得 应该对小刘老师致敬是敬佩她支教并且关爱山里娃;而这次的所谓接力送孩子去世博,最该敬佩的是那些全心全意为学生开车的车主们,你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我原以为这么多人跟帖得瑟,这么多有车的人,走在路上车比人都多,也没见几个车主敢出来承担加入进来,这几天没来,联系报名的车主竟然这么多了?你们最牛!最伟大!最无私!最友爱!”

“我看这样吧,我以前也组织过一些自驾游的活动,不是表决心啊,我是真想带孩子们出去看看的,平时呢,我们这全还有几个关系不错的车友,我可以去问问他们,只要把大家组织起来,应该没问题。时间上呢,我比较宽裕,我可以联系一下大家的时间。”

“还真是有车友会去就好了 。。。不过大家上班是问题。。谁能请假啊,搭钱搭工夫的 再出点儿事儿。。。。 可是,唉,看了照片吧,觉得小孩们真的好可爱 能带去看看最好 光给钱不行,长远的看 就算全国人民都捐钱,也很难脱贫啊,娃们如果有精神洗礼,以后上课 ,长大奋斗都会有动力 谁知道真要是出去开阔下眼界,会不会就成为某个孩子心里永远的美好呢?都是爹妈养的。。投胎真他妈是技术活。”

“我想成为代孩子们来九江走走看看的志愿者,因为九江是中国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不知可否,本人就在九江,有吩咐随时站内联系。”

“首先向小刘老师表示敬佩!一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老师,已经是金子了,不存在镀不镀金的问题。就算是炒作,这样的金子多炒炒,我们都会发家的。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心去做事儿,好也罢,坏也罢,没必要用任何理由为自己开脱,别人更没有理由去指责或阻挠。国家有不足,政府有阴暗,但是,这些不能成为一个人泯灭良心、践踏爱心的借口。 

好了,说正事儿。带孩子们去世博会很有意义。但这事小刘老师一个人是做不了的。可以以她为中心,召集些有爱心的自愿者来协助她完成这个善举。 

1:请小刘老师去开张银行卡,同时告知银行这张卡的用途,请银行协助公布此卡每天的资金动向,并加以确认(盖章或签字)。公布银行卡号,接受爱心人士的捐赠。

2:召集此行途经的各地自愿者以完成接力。最好联系途经的各地相关部门(机场、车站……)及世博会相关部门,看看是否能提供便利帮助。

3:开通个群号,以便于组织、沟通、协调……。 

最主要的安全问题,孩子们也不小了,会听话的,在家先跟他们做好交代,一路上多提醒些注意事项,在各个接力点可以多召些自愿者做好接力工作。必要时可以给他们上份保险。

这些只是初步想法,有不足的,请大家补正。细节问题,有待商榷。”

最后的这条留言的署名叫“我有一双在眼睛”,他是上海站的负责人。刘老师认真地盯着他所说的话,感觉梦想的实现极有可能,她充满了信心。

在晚上十一点多钟的时候,黄金、黄小康与肖竹三人来打电话。他们跟要父母汇款回来。三个孩子笑对老师,很认真地向老师汇报家长所说的话。在他们的眼里,父母将会汇回来一笔巨款。是呀,穷困的他们,很少用钱,甚至从来没有见过50、100元这样的大票。住残破的土木房子,一日吃两餐,穿着褴褛的他们安分于这个世界,听老师的话,希望老师每节课读完课本以后能回答他们那“一万个为什么”。刘蕾问过后,告诉他们晚上就在学校不要回去。学生们都笑了,他们说来的时候就与大人说过了的,晚上不回去。

意想不到的事情在不断发生,先是小考之后,一名六年级学生放假去抓蛇买不幸被蛇咬伤,他是报名要参加外出看世博的。再是初三一个报了名的学生南下深圳,找父亲要钱,被他父亲留在南方打工。教导主任告知刘老师的时候,两次都是怪怪的眼神,末了,还丢一个问句给刘老师:“看你怎么向教育局交待?”

这无疑给刘老师雪上加霜。幸好老校长出面,带着刘老师去看望住院的学生,同时给南下的学生通了电话,并联系家长。见没有家长的不满反映,教育局的领导来转了转就没说什么话,又回去了。

根据老校长的建议,召开了一次外出参观世博的学生专题会议。老校长主持,刘老师作了动员,会议要求学生遵守六大纪律:一是不准向家里要钱;二是有什么困难要先反映,再由老师来解决,不准自作主张去解决;三是要注意安全,发扬集体精神,所有行动都统一;四是对人讲礼貌,要用普通话回答别人的问话,不准主动诉说自己的困难;五是不准接受别人所赠送的礼物:六是每天都要写日记,记下自己所见所闻,不准偷懒。

在会议散去后,其中已毕业的要求来学校居住。而老校长叫刘老师等等,他十分小心地拿出一个大布包,塞到刘老师的手中,“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给孩子们路上用吧。”刘老师推却,“老校长,我们有钱呢,您老生活也困难。我们不能要的。”刘蕾很感动,老校长的帮助已经够多的了,给他带来的麻烦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她的声音有些颤抖。最后,老校长硬是跟着刘老师不放,一直送到她的宿舍里。当刘老师打开这个布包的时候,禁不住热泪盈眶。底下一沓崭新的人民币呀,捆扎得结结实实,面上的则是一把慵散的纸币,各种面值的都有,从上到下整理得平平复复,而布袋的底里,有一大把硬币。刘老师知道,老校长是这个脾气,正象自己一样,他也有自己的心愿,不管是谁都阻挠不了它的实现。

网上论坛又传来“桃花潭水”积极的喊声,他也给刘老师的邮箱传来了一份最新的设计方案。按方案所说,不坐飞机,不坐火车,行经五省六地,全部由驴友用汽车分段接送。方案后面附上了志愿司机和志愿导游的名单,并且各自留下了地址、电话。“桃花潭水”兴奋地说:“七月一日,学校门口见!”他告诉刘老师,他要为孩子们作全陪。

七月一日,天亮得早。孩子们穿上最好的衣服,像小鸟黎明时分的小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地上了车。这十七个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告别老校长,告别这深山老林,将去上海看世博。车上有刘蕾老师,有“桃花潭水”,还有一名志愿者司机。车子开动的时候,古老的山谷回响现代的声响,人们的心在颤栗。

太阳在天一亮的时候就热,现在它从山涧的上空紧贴着山的脊背腾空升起,雾在一层一层地散去。回望山,仍然远远屹立,回望森林,没有一叶障目,在极其开阔的世界中,家乡的那些山那些水尽收眼里,翠绿欲滴呀,这个美好的夏天!前方的路越来越直,越来越宽阔。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天上人间茶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梦海晴空精华: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由衷地感动在感人的故事中渐渐变浓加深。一位无私的支教老师,及一群热心的陌生人,因为一个共同的愿望而走到了一起,为山村的孩子点亮一盏希望的明灯,让他们看到社会的和谐与美好。为了这个美好的愿望而感动着。欣赏佳作,问好朋友!

文章评论共[12]个
轩程-评论

坐茶香家沙发~~问好了~~喜乐~~at:2010年10月07日 中午2:22

天上人间茶香-回复问好轩程,请用茶吧。 at:2010年10月07日 下午3:47

文清-评论

问好老朋友,让我用最真挚的祝福陪伴您。祝:万事大吉,心想事成!at:2010年10月07日 晚上8:12

天上人间茶香-回复问好文清姐姐! at:2010年10月08日 晚上9:07

曲径幽通-评论

坐沙发,品美文,其乐无穷!问好茶香!at:2010年10月07日 晚上9:05

天上人间茶香-回复问好曲径!谢鼓励! at:2010年10月08日 晚上9:08

西子xizi-评论

先问候茶香个!at:2010年10月07日 晚上10:10

天上人间茶香-回复问候西子! at:2010年10月08日 晚上9:09

西子xizi-评论

这么长的文章啊,我先看一半:)at:2010年10月07日 晚上10:11

天上人间茶香-回复呵呵,这几天有些时间,怕浪费了,所以不知不觉写长了些。是不是茶香只能写短平快的小文呀?让你费时间了。问好! at:2010年10月08日 晚上9:11

月下的清辉-评论

一切尽收眼底,问候茶香晚上好。at:2010年10月08日 晚上7:30

天上人间茶香-回复问好清辉!茶香问候你! at:2010年10月08日 晚上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