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稍懂文墨的中国人都会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可这一背却让大家都成了急切的思乡者。那么李白的家在哪呢?或许大家从来没有在意过,也没认真的思考过。前些天我在图书馆里借了本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上面写的是郭沫若对杜甫的批判和弄笑,我想这也许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但更让人无法接受的就是郭沫若说李白的出生与祖籍是西域碎叶(苏联的一个地方)的,这让我更加觉得李白离我的距离是那么遥远、模糊不清,只能由我的想象去揣摩。那月光洒下的白霜,一个人抬头独饮,心里不知在想着什么。或许在想某个人?或许在想某个地方?
“置身异地”这个词是一位日本学者说的。原句是“李白一生要努力使自己处于“置身异地”的体验中。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位伟大的诗人为什么不回家?是忙吗?非也!他一生都在流浪,且也没有什么事务缠身,但他却老是找一些不知道的地方去跋涉。看来这位日本学者说的非常有理。的确,李白一生都在他乡里体验。
置身异地的体验不难理解。置身异地所看到的东西是陌生的,原来自有的本质也会变得越来越来薄弱,甚至会被异乡的文化习俗所吞噬。但是事情并非是那样的简单。往深里讲,就是异乡的一切会让我们有一个更深层的思考,异乡的山水会让我们想到自己的发源地,至此你越是置身异地越会让人的内心击起一波波的乡愁,乡愁越是多你就越是不敢回去,越是不敢回你就会找一种方式去解脱。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循环式的意识。因此李白想了一生,躲了一生。
世人都在说李白是一位酒仙,因为他喝醉后的诗意是最浓厚的。可以想象,一个喝醉后的人何以诗兴大发呢?我想其原因就是他醉得是异乡感,醉的是表面,而内心却已将四海为家了。
我读过冰心的一篇小散文《我的家在哪里》,这位近走完一个世纪的老作家也是一个周游世界放达之人,但是她常常梦到曾今回到家的情景。那么对于她来说,她的家在那?一个已是家庭主妇意识的人来说,现在的家就是她的家,可是她还在梦这少女时代的家,这是不是就否定了她“回家梦”所存在的意义呢?在某种意义上,家是一种生活。而在深刻的意义上,家就是一种思念。因此对远行他乡的人来说,家就是一种深刻意义的思念!
无论是李白还是冰心,他们都是文坛上的一颗璀璨的亮星,我们可以赞叹他也可以欣赏他,但实际上,许多在异地的人都有一种思乡的情绪是难以言谈的,只能用一颗跳动的心去感受,去体验,去等待。中国有很多从外国回来的华侨,当他们匆匆的回来又匆匆的去,不会不来也不会搬回来住,连他们也说不出原因也不想知道原因,就这样拭去眼泪又朝前走去......
-全文完-
▷ 进入xiaoyong4144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