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京郊官厅水库游玩,快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家里房门上的钥匙丢了。还好,太太拿着钥匙,没有造成进不了家的尴尬局面。但心里总是有些不悦,因为这把锁是防盗锁,买锁时,商家反复介绍如何能够防盗,又如何保险,如果钥匙丢了,会很不便,别人配不了。因此,感到丢了钥匙很是麻烦,家里人一人一把,又没有多余的。
第二天一早,孩子和太太还没起床,我便起床晨练,为了免去回来还得叫他们开门的麻烦,就拿了孩子的钥匙走了。快七点了,打算回家。当回到我们院的门口,一个在这里修鞋、修提包拉链还兼配钥匙的男人正在从他的三轮车上卸着东西,准备出摊,我用试探的口气问“能配钥匙吗?”
男人说:“能,啥样的都能配。”
我又说:“防盗门上的也能配?”
男人又说:“能,拿钥匙来吧。”
我问:“多少钱?”
男人说:“八块一把。”
我说:“太贵了吧。”
男人说:“不贵,防盗门上的难配。”
我没再说什么,便递给他钥匙说:“就是这把。”男人没吭声,不慌不忙满不在乎地接过钥匙,从一串串钥匙的坯子里挑了一个坯子开始配钥匙。他先把原来的钥匙卡在小机器的一边,又把钥匙的坯子卡在另一边。然后他又检查了一下是不是都卡好了,确认无误后一按小机器的开关,小机器便发出吱吱地响声。钥匙坯子上的小钻头与原来钥匙上的一根顶针同步地上下钻动,不到半分钟就完了。他把配的钥匙拿下来,又用一根半截钢锯条反正地刮了刮,又用嘴吹了吹,便用很有把握的口气地递给我说:“保证管,不管不要钱。”我没说什么,付了钱赶快回家试试新配的钥匙管不管用。结果,很顺利地打开了家门,心里不免有些高兴,同是也使我想了许多。
几十年前,农村家家都过的很穷,经常缺吃少穿。但那时,大家都却有安全感,人人心里都很踏实。各家各户用不着如何防盗,也用不着深宅大院,不少家连院墙都没有,最多也就是养条狗,但目的也不是看家护院。各家的锁基本上是千篇一律,都是民间的锁匠自己造的。有铁质的,也有铜质的。有长方形的,也有圆形的。里面的结构很简单,就是两个弹簧片,锁的时候,锁芯插进外壳里一推,弹簧片随即弹开,就锁上了。钥匙是一把像两个齿的小耙子,开的时候插进钥匙孔里一捅,就打开了。如果钥匙丢了,就找个铁丝什么的投开。
在当时,很少有人把钥匙随身带着。干活下地,赶集上店,或者是走亲戚,都是锁上门之后把钥匙放在墙缝里,再塞上纸团、树叶什么的遮一遮。或者是放在门框上。还有的干脆用半块砖压在墙头上,实际上就是告诉人家:“钥匙就在这里。” 也等于没有锁,所以,老人们说:“锁,防得了好人,防不了孬种。”虽然多少年过去了,老人们的话还记得十分清楚。
现在经济发达了,科学也发展了,不论什么东西都大大地进步了。锁也是同样,不断地变换着花样。从过去民间锁匠造的锁,到锁厂生产的弹簧锁,弹子锁,单保险,双保险,再到现在电子的,遥控的,数码的等等。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研制锁。研制锁的人总想把锁造得更高级,更保险,没有专门的钥匙就打不开,所以也就有了好像是真理的一句话:“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是,在现在,这句话早已不再是真理了,因为有很多人又在研究开锁,并发明了万能钥匙,只要有一把万能钥匙,什么样的锁都能打开。还记得电视上曾经播放过一个现场报道,一个很有名气的生产各种锁的厂家举办了一个开锁比赛现场会。谁能不用钥匙打开这个厂生产的锁,谁就得到五十万元的奖金,结果被一位锁匠在很短的时间内轻松打开,也拿到了五十万元的奖金。
去年的一天,我一大早就出去办事,九点回来,一进院,大家看到我开着自己的车,都用关心的口气说:“原来你出去了,没看到你的车,还认为你的车也丢了!”
我便问:“怎么了,有谁丢车了?”
他们说:“你没听说吗?咱们院里昨天晚上丢了一辆现代和一辆广州本田。”
我听后感到十分惊讶,惊讶的是在到处都有监控的情况下,而且现在的汽车为了防盗都不止一把锁,怎么还能丢车?在我惊讶的同时,也有的人说:“本田车的防盗系统早被解码了。”我还不大相信,于是赶快回家打开电脑搜索这方面的消息。结果一看,更是令人吃惊,解码的方法和程序网上说的十分详细,解开一辆本田车防盗系统的密码最多不超过两分钟。再继续搜索,竟然有求购汽车解码软件的,也有推销“现代汽车解码器的。”销售者就连联系电话和qq号也都说的清清楚楚,还说已经销往全国各地。也有专门举办开锁学习班的。更有甚者,竟然把偷车全过程写成文章传到网上:“……夜间,将一辆正常行驶的本田雅阁作为目标,尾随其后在五十米以内,先用遥控信号拦截器获取目标车的全部防盗系统的数据,待车主停车离开以后,便将获取的数据再输入到车门解码器中,便能顺利地打开车门,然后在点火开关中插入类似车钥匙的一个芯片,车便发动绝尘而去……。”
看完这些惊人的消息之后,又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真是源远流长,特别是语言,真是丰富,因为古人早就对这种现象加以描述了,不用现代的专家学者再费周折了,也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联想起来,研制锁的人就是“道”,研究开锁的就是“魔”。研制者发明了一种新锁,认为自己道行又高了一尺,十分得意,谁也打不开,万万没有想到,接着就有人能够打开,结果是魔的本事却高了一丈。
由此看来,研制锁的人和开锁的好像一直是在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猫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把世界上的老鼠都吃光,只不过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罢了,你吃掉这个,还有那个,根本挡不住老鼠的繁衍生息,传宗接代。这可能也是生物界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不能没有猫,也不能没有老鼠,它们对人类都起着不被认知的作用。但是,我不希望人也像猫捉老鼠的游戏一样。不要再有“偷”的现象发生,可是,话又说回来,希望归希望,现实归现实,从古至今“偷”没有杜绝,将来也不会杜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古训永远是真理。也像老人们说的:“锁能防得了好人,防不了孬种。”
-全文完-
▷ 进入孔夫子同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