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词欣赏系列之一杨格

发表于-2010年09月28日 中午2:53评论-6条

在唐代发展繁荣的同时,中国诗歌又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新形式──词。词于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

两情相悦——彩袖殷勤捧玉盅

词为“艳科”,是人们对其自身在产生于成长过程中的理性定位。但这些“艳词”,不仅是词的基本传统和词的原始本色,而且也与现实生活中的饮食男女息息相关。如敦煌曲子词的主要作品和五代时期的《花间词》,就是我国“艳词”的早期标本。之所以取名《花间集》,正是因为其多属描写妇女的容貌之妖娆、衣饰之华美、情态之娇羞等内容,而且主要由当时人们看来的“花花公子”写在花笺上,由歌伎举纤纤玉指按红牙拍板进行配曲演唱。这些次不仅色彩艳丽、词藻雕琢,带有浓郁的脂粉气,而且题材上比较狭窄、内容上比较空虚、意境上比较贫乏。

敦煌曲子词数量很大。其中有温庭筠、李晔(唐昭宗)、欧阳炯词共五首,其余为无名氏之作。作者范围广泛,多属下层,写作时间大抵起自武则天末年,迄于五代。敦煌词创作的早期性与作者成分来源的民间性,使作品从内容、体制到语言风格,教表现出这些初起的词,初步脱离一般诗歌的大文化系统,开始独立成体的过渡性特征,造意遣词保存了民间词的素朴风格,富于生活气息。

如《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一首《菩萨蛮》的特色在于热烈奔放,不假掩饰,喷薄而出的真情和那撕肝裂胆的决绝呼唤,一连展开六种比喻,全用民间成语中认为不可能的事,其率真大胆与汉乐府民歌《上邪》极为相似:“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民间诗歌几百年来的发展与文人是个不同,在语言技巧、声调韵律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情调风格也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如这首词,为了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都列举了几件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决心,而且其中青山腐烂、江河枯竭更是如出一辙。同时也都是简单地使用了夸张与博喻的手法,既无呕心沥血地反复推敲,也无殚精竭虑地精雕细琢,仿佛在两情相悦之际,指山为盟,对海为誓,不言风雷之语不足以表达情比金坚。不过,二者风格仍有古奥与质朴的区别,《菩萨蛮》首句“枕前发尽千般愿”暗示女子在枕前贪恋云雨新欢时心头上隐隐有好景不常的担忧,于是要盟誓以证,而誓言竟有“千般”之多,可见忧虑之深广,又见情之深重。语意上开门见山,总领全篇。但誓言发过,却仍不放心,“休且未能休”略一沉吟,言即使上述情形均实现也不成,还要“且待三更见日头”,又提出一新的假设,女子痴绝之态惹人怜惜,全词充溢着浓浓的世俗情味。

对于情感的表达,中国古代的女子一般比较含蓄。尤其是南方女子,“恃爱如欲进,含羞未肯前”,是娇羞内敛、低徊温婉的,再加之文人用隐曲象征的手法加以渲染,使她们的爱情给人的印象便是一种精致艺术,一种神秘的欲迎还拒的猜心游戏。但在现实中,爱情却是脆弱的,虽有白首之盟,结局却多为始乱终弃。柔弱女子们没有任何可以保护自己的方法,除了在空闺中憔悴哀泣之外,就只能指望当日的誓言可以约束男子的行为了。因而在发誓时,他们是严肃认真的,坚定而且无比大胆的,不需遮遮掩掩,不要左顾右盼,以手写口,便是拙朴自然的天籁之音了。

此词在敦煌曲子词中,享有极高地位、在后人集中不曾再现过的是两首有着明显唐朝特色的小词。时世已远,遗音犹存,今日观来依然使人热血沸腾。

南唐后主李煜,字重光,25岁嗣位,39岁国破为宋军所俘,囚居汴京三年,被宋太宗赐药毒死。今存词30余首。他多才多艺,诗文书画音乐,均有很高造诣。其词在题材内容上前后期虽有所不同,但无论前期后期,又有其一贯特点,那就是“真”。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倾泻,而较少有理性的节制。他的后期词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也不加掩饰,如《玉楼春》: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另如李煜早期的《一斛珠》:“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 笑向檀郎唾。”

这是一首十分本色的“艳词”,全词只是对一种男女之间嬉戏、玩笑的一种白描,几乎没有什么积极意义。词人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京城的某青楼上有一歌女,晚间要出场向客人(应该是指李煜自己)献歌,于是歌女作了精心梳妆打扮,她并没有浓施脂粉,只是“沈檀轻注”,给客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在客人面前,歌女娇媚温婉地“微露丁香颗”转动着香舌,轻轻绽开樱桃小口,让一曲曲清歌从她的喉中吐出深深地吸引着客人。歌罢,客人约歌女一起饮酒,饮酒时她表现出一副撒娇的神态,小口深杯娇滴滴又忘情地饮,芳香的醇酒旋即沾湿了她的“罗袖”,变成深红色她也满不在乎。慢慢地歌女有些微醉,她娇态千般地斜靠在绣床上,客人被她的神态陶醉了对她毫无办法。歌女轻轻地嚼碎束发用的红绒线,淘气地笑着向自己心爱的“檀郎”(应该就是客人自己)戏唾。

整首词仅仅57字,却描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这首词完全反映出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廷生活,词的上片写歌女之美,下片写与歌女之爱。歌女梳妆前后神情得意、引喉轻歌、罗袖污酒等细节,准确、细腻、生动、形象,体现出一种温婉柔媚的氛围。尤其是煞拍“烂嚼红绒 笑向檀郎唾”两句,更是以主人公娇态万种、俏皮可人形象的成功塑造而引人称赞。“艳而不俗”,“两情无猜”——这样的作品怎么能使人轻易忘记呢?

词至北宋之初,尽管仍延续了这种“花间”传统,但在思想内容上已经有了一些相对的发展。如张先的《菩萨蛮》:“牡丹含露珍珠颗, 美人折向帘前过。含笑问檀郎: 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 刚道花枝好。花若胜如奴,花还解语无?”这首词以花为线索,运用对话的形式,非常活泼地描写了一对青年夫妻调情逗趣的生动细节,也是写年轻夫妻的爱情生活的,但与前一首情态不同。全词一问一答,俏皮逼真,语言通俗流畅,十分接近“敦煌曲子词”和《花间词》的情调特色,但又比《花间词》显得脱俗高雅许多。妻子在朵朵如含露珍珠的牡丹花前,笑问郎君:“花好看还是我好看?”她的郎君故意气她,说花好看。美人反问道:“花若比我好,那么花还能了解人语吗?”妻子明知郎君故意气她,在含笑的反问中充满了撒娇的神情。夫妻间的“两情相悦”已被表现得比较俏皮而典雅。

再如欧阳修的《南歌子》:“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腰闲妨了绣工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这首词以雅俗相间的语言、富有动态性和形象性描写,塑造了一个娇憨活泼、纯洁可爱的新娘子形象,表现了她的音容笑貌、心理活动,以及她与爱侣之间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新娘子精心梳妆的情形。起首二句,词人写其发饰之美,妙用名词,对仗精巧。次三句通过对女子连续性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简洁描述,表现新娘子娇羞、爱美的情态、心理以及她与郎君的两情依依、亲密无间。

下片写这位新嫁娘在写字绣花,虽系写实,然却富于情味。过片首句中的“久”字用得极工,非常准确地表现了她与丈夫形影不离的亲密关系。接下来一句中的“初”字与前句中的“久”字相对,表新娘在郎君怀里撒娇时间之长。结尾三句,写新娘耽于闺房之戏,与夫君亲热笑闹、相互依偎太久,以至于耽误了针线活,只好停下绣针,拿起彩笔,问丈夫“鸳鸯”二字怎样写。此三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新娘子的娇憨及夫妻情笃的情景。笑问“怨鸯”两字,流露出新娘与郎君永远相爱、情同怨鸯的美好愿望。

这首词在内容上重点描写新娘子在新郎面前的娇憨状态,在表现技巧上采用民间小词习见的白描和口语,活泼轻灵地塑造人物形象,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读罢全词,一个神态逼真、形神兼备的可爱女子形象长久地停留在读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本词通而不俗、俗中见雅,与词的本色面貌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了晏几道,更将“艳词”写到了一种非常典雅的境界。如他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盅,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首词是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写词人与一个女子的久别重逢。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通篇词情婉丽,读来沁人心脾。晁补之称赞小晏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成一家,举出“舞低杨柳楼心月”一联,说“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村中者”。

上片叙写当年欢聚之时,歌女殷勤劝酒,自己拚命痛饮,歌女杨柳围绕的高楼中翩翩起舞,摇动绘有桃花的团扇时缓缓而歌,直到月落风定,真是豪情欢畅,逸兴遄飞。词中用词绚烂多彩,如“彩袖”、“ 玉锺”、“ 醉颜红”、“ 杨柳楼”、“ 桃花扇” 等,造语精巧,情景温馨,令人有“如痴如醉”之感。但是,所有这一切又都是追忆往事,似实却虚,所以更有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

下片叙写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末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脱化而出,但表达更为轻灵婉折。这是因为晏几道作此词是承平之世,而久别重逢的对象亦是相爱的歌女,情况不同,则情致各异。词中说,别离之后,回想欢聚时境况,常是梦中相见,而今番真的相遇了,反倒疑是梦中。情思委婉缠绵,辞句清空如话,而其妙处更于能用声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种迷离惝恍的梦境,有情文相生之妙。感情真挚,激动一场,给人以“疑真疑幻”之思。

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全词不过五十几个字,而能造成两种境界,互相补充配合,或实或虚,既有彩色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而重逢时的惊疑和惊喜之状也就自然而然,毫无忸怩作态,足见晏几道词艺之高妙。

又如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过片是全词枢纽。“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原由。小苹,歌女名,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莲、鸿、苹、云”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就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本词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梦后酒醒,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苹初见时的形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此处的“两重心字”,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小苹也由于初见羞涩,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意。“琵琶”句,既写出小苹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许已经无语心许了。 

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转而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苹,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又,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借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取义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亦暗示小苹歌妓的身分。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 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 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全词在对牛郎织女“爱”与“怨”的亲干描述中,在“逢也多情,别也多情”的特殊体验中,词人理智地开掘其辩证内涵,发前人所未发,不经意间将这个古老故事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正是从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普通神话中,重新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同时也使“两情相悦”这一亘古不变的人间常情,提升到一个前无古人的阶段。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在浩浩荡荡的古代文学家行列中,女作家寥寥可数,但并不乏有成就、有影响的佼佼者。李清照就是一位杰出的不同凡响的人物。她通晓音律,工于散文,能书善画,尤其长于诗词,是宋代赫赫有名的一流女作家。本文想就其诗词的风格及其形成原因,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在词的园囿里,李清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她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她的词蕴藉深厚、耐人寻味,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概括力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往往以精练的语言,简洁的表现手法,概括丰富的思想感情,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意境,婉转曲折,余味无穷。

她的词依据其生活经历的重大转折,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词的内容有着明显的不同,但风格却有共同之处,即抒写自己微妙的悲喜之情,行文多柔曼低回,含蓄深蕴。

她年青的时候,美满的家庭生活,在她纯洁美好的心灵中,投下明朗纯净的影象,从她心灵中流溢出金声玉色的泠泠欢歌。十八岁那年,她与丞相赵挺之第三子、诸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致力于金石学研究,也精通诗词,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和深笃的爱情,感情融洽,志趣相得,生活十分美满。这期间的词大多语言多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动人。如她的《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 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前一句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下片主旨写戴花。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她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云髻斜簪”,丰神如画。

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我们再来看吴潜《南柯子》: 

池水凝新碧,栏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扬柳系春风。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 

词人通过春光中的各种景物描写,表达了一位妙龄女子的惜春之情。这是一个常见主题。在美人惜春的背后,谁又能说这不是表达对光阴、青春的眷恋呢?

“池水凝新碧,栏花驻老红”二句,写的是暮春的景色。新雨之后,池水凝碧,花栏内,残红萎顿在枝头。春天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这二句不仅写出阑珊的春意,也传出了人情的不堪和沉抑。下面带出了惜春人,“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场景从庭院转移到“画桥东”,似乎这女子也禁受不住那小天地的沉闷,走到这“大天地”里来捕捉春光。用杨柳来“系春风”很有情趣。杨柳与春天关系最为密切。 

在春风中,是它第一个睁开娇眼;在春天离开时,它又以绵绵的飞絮相送。选择杨柳来留春,可以想见这女子有多少柔情。“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这行动是天真可爱的,然而又是十分美丽的,春风中“十五女儿腰”的柔柳和“独立画桥东”的女子相互映衬,令人陶醉。起二句透出的沉沉春恨,现在已化解了许多。 

现在我们所玩味的春愁已注入了不少甜蜜的味道。女主人公的惜春表现在痴情的留春举动上。但春天毕竟是要情然离去的。“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鹊绊游丝是无意的,蜂拈落蕊是有意的。春天不管人和物的有情与无意,它走了,留下一片空无走了。

“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愁闲绪雨声中。”又一次转换回到庭院,天气也由晴和转入风雨。这是一种心情的转换。在从庭院回到小窗之下,女子又要品尝充满愁绪的风雨之声了。雨中秋千富于含蕴,那“秋千”里包含着春光下的几多红情绿意!许多惜春词都写到这情景:“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正可互相发明。“秋千”正给读者的联想指示了一个方向,到底还有哪些“闲情闲绪”,读者自可再发挥。“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那淅淅沥沥、不绝如缕的雨声正表达了她飘忽不定,玩味不尽的春愁。词以听雨结束,饶有余味。 

再如吴文英的《宴清都?连理海棠》: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 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 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 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 凭谁为歌长恨? 暗殿锁、秋灯夜雨。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词人在描写连理海棠时,抓住特征进行铺陈,且情景交融,含蓄感人。连理海棠是双本相连的海棠。 

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贵妃,把杨贵妃比作海棠。玄宗和杨妃又有世世代代为夫妇的誓言。这篇吟咏连理海棠的词就以李杨情事为线索展开。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三句点明海棠花及所处的环境。“绣幄”,彩绣的大帐,富贵人家用来护花。“鸳鸯柱”指成双成对的立柱,用来支撑大帐。花为连理,柱亦成双。“红情密”言海棠花花团锦簇,十分繁茂。以“情密”写花,拟人称物。“腻云”常用来描摹女子云鬓,这里以云鬓衬香腮来比喻翠叶护红花。“秦树”指连理海棠。《阅耕录》中记载秦中有双株海棠,高数十丈。此三句虽写花,但处处照应人事,柱为“鸳鸯”,花为“红情”、“腻云”,花色之中如谋人面。“秦树”景谢此事发生于长安一带,于是李杨故事刚一开篇就隐约可见了。“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三句正面描写连理海棠。 

下面两根相倚,上面花梢交合,“锦屏人”指幽居深闺女子。海棠上下都连在一起,亲密无间,使得闺中绣女羡妒不已。“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二句描写海棠花的妖态,她在交合的枝头沉沉睡去,而这交枝在她的梦中变成了燕股玉钗。苏轼咏海棠有句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词中这三句正是化用东坡诗意,写人们连夜秉烛赏花的情景。“滟蜡”形容蜡泪多。“满照”的“满”字形容烛光明亮,“欢丛”指海棠交合的枝叶。“嫠蟾”的“嫠”则突显出嫦娥的孤单冷落,因自哀自怜而羞见连枝海棠。词的上片重在描摹连枝海棠的形态,同时句句关联美人神态。作者体物工细,运笔浑化,成功地做到了人情物态的水乳交融。

过片宕开一笔,从咏花转而叙人事。“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作者感叹世间千万不成连理的夫妇,他们过着孤独寂莫的生活。此句与“嫠蟾”句相呼应。“华清”二句描写贵妃占尽风情雨露。“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古代女子出嫁后,将双鬟合为一髻,示有所归属,夫妻恩爱,还要绾结罗带以表同心。杨妃承恩得宠,与明皇形影相随。“连”、“同”又扣合题面“连理”,并照应上片的“兼倚”、“钿合”二句,写人亦不离咏花。“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雨”。李杨情事建筑在“人间万感幽单”的基础上,自然好景不长。后来他们仓惶西逃,杨妃终于死在马嵬事变中。词写到李杨最欢乐处,笔锋突然转到香消玉殒的悲剧,援用《长恨歌》诗意,内容更深厚,联想更丰富。

《长恨歌》中写长恨处很多,而词只把“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涵括到词中,仅仅七个字:“暗殿锁、秋灯夜雨”,却写出了玄宗回京后作太上皇,受到肃宗软禁;杨妃已殒命它乡,孤独寂寞的情景。“锁” 字形容高大深邃的宫殿为夜气笼罩,兼有被软禁之意,夜雨灯昏,更为凄凉。和上片的“障滟蜡,满照欢丛”形成鲜明对照。“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三句花人合写。“旧期”就是七月七日,“春盟”就是生生世世为夫妇的盟誓。“红朝翠暮”就是朝朝暮暮、永不分离。意思是希望赏花之人能连理海棠一样,永远相随。

这首词描写连枝海棠时,扣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写得细密贴切。如“芳根兼倚,花梢钿合”、“交枝”、“瑶钗燕股”,或描摹,或比喻,从正面扣合“连枝”特点。“锦屏人妒”、“嫠蟾冷落”,又是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写“连枝”。两相对照,形象更显丰满。另外,这首词咏物而不拘泥于物,物态人情,难分彼此,花中有人,人不离花。如结尾几句,若确指李杨,则盟誓在七月七,不在春日;若坐实指海棠,花不能言,难以践约。但若细细品味,又是句句咏花,句句写人。 

这首词写得精致含蓄,意境深远。结构十分严谨,词之上下片、起句结尾互相呼应拍合,极为精当有秩。过去一些词论家称赞梦窗善用丽字,初看起来,雕绘满眼,实际上“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蕙风词话》)。此篇用丽字极多,如绣、鸳鸯、红、芳、花、钿等等,运用这些丽字时词人注意到这些丽字和表现题材的切合,不使其游离于内容之外,它们都是扣紧连理海棠和李杨事的主题,是为表现其内涵服务的。并且词人善于用动词调动这些丽字,使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感人效果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杨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古代的文人真是厉害,一首词,看似什么都没有写,实则连偷情,连闺房乐事都写尽了
但是,读得人却丝毫也不觉得淫秽,这样的功夫试问能够有多少文人做到呢?
一篇下来,感觉到了作者非凡的文字造诣,欣赏并作推荐!

文章评论共[6]个
静月清荷-评论

一篇下来,感觉到了作者非凡的文字造诣,欣赏并问好,感谢你对杂文版面的支持!at:2010年09月28日 下午6:38

杨格-评论

不好界定文章的体裁,只好随在杂文里,不好意思at:2010年09月28日 晚上10:50

尘世祥人-评论

实在是一篇难得见到的好文章。欣赏了,学习了。然建议作者在出版文集时,一定要认真校稿后再印刷。把那些错别字、不规范的修辞句改一下。哈哈,个见。问候作者!at:2010年09月29日 早上8:04

尘世祥人-回复当然,微观的不足不能掩盖宏观的美啊! at:2010年09月29日 早上8:06

子午书简-评论

拜读佳作,问好朋友!(:002)(:002)(:002)at:2010年09月29日 下午3:58

寸心姐姐-评论

很佩服!洋洋洒洒如数家珍!at:2010年10月06日 下午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