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文章,常看见关于“出墙”的标题,并没有过多的在意,也没有想着去说点什么。昨夜无事,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些关于“出墙”的想法,因为只是想法,不需要引经据典地去论证,就把它们用文字表达出来了。
“出墙”总是跟“红杏”连在一起,“红杏出墙”似乎已成为千百年对婚外情的文学描述,尤其是用在婚姻内女性的出轨。我个人认为,“红杏出墙”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个男权社会强加给女性的性别歧视和道德枷锁。因为在婚姻内男女都应该忠诚于婚姻的道德约束的前提下,任何一方本来都应该有不使自己不“出墙”义务,但因为男权社会的男女不平等,男性出轨被给予了宽容和理解,女性却受着“红杏出墙”的道德谴责,甚至更严厉地的惩罚。
在当代中国的变革社会,尽管有有朋友说,现在的“墙”是越来越矮,甚至都快没“墙”了。但是有一点也不可否认,即便在中国妇女解放60十多年后的今天,女性仍然未能获得同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在道德评判上也是双重标准。比如说,没有结婚的大龄男人,人们会给他们一个好听的名字“钻石王老五”,而没结婚的大龄女人,却被称为了“剩女”。与此相类似,如果是男人出轨了,人们会想出很多理由为他开脱,顶多会说这个男人很花心,然后一笑了之。如果是女人出轨了,就会是鄙夷的眼光加不屑的语气,各种道德的谴责也会如期而至,足以杀死人。
而事实上,在这个男权社会中,女性出轨相对男性实为要艰难得多,这是由女性的情感心理和社会属性所决定的。自古以来,尽管也有武则天、慈禧等书写历史的伟大女性,但绝大多数女性的社会属性都是定位于相夫教子,承担繁衍后代的职责。这一社会属性的定位,也造成了女性情感心理的“筑巢”性。当然,为了让女人安于“巢”,这个男权社会的男人们也想尽了各种方法,如大肆表彰贞女节女,如用极其残酷的厉刑惩戒那些“红杏出墙”的女人们。在道德和酷刑的双重震慑下,女性要下决心出“墙”,那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不可否认的是,当代社会仍然是一个男权社会。这个男权社会的规则带来的不仅女人出“墙”难,而是不论做什么事情女人都比男人要艰难的多。以高知男女为例:同样的男女博士毕业,大约30岁。男博从30岁开始积累,40岁开始有成果;女博在30-40岁间,如果结婚生孩子,至少要花5年时间。如果以40岁为青年人才的标志,就意味着女人必须用5年的积累去与10年积累的男人去竞争,其艰辛可想而知。为什么这么艰辛?原因就是女人的生育行为不被这个男权社会所认可。女人生育孩子本来是国家民族乃至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但是却被这个男权社会却是这样的结果:没结婚生孩子的大龄女性会遭受就业歧视,并被说成“剩女”或“灭绝师太”,结婚生孩子的女性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才能跟男人在同一平台上竞争。
这个男权社会究竟压制了女性的多少权利姑且不论,但中国女性并没有办法完全摆脱旧有的道德约束,也不可能完全放任自己的欲望尽情出“墙”。且不说那些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低的挣扎在生活底层妇女,就是那些高知女性也无法真正从传统的约束中走出去。至少有一点现象大家是有共识的:下班后男人可以坐在电视机或电脑面前等饭吃,女人下班回家,还得拖着疲惫的身躯忙着做饭洗衣辅导孩子作业。我实在想象不出来,这样一个整天忙得像打仗一样的女人,如果不是男人有意无意地创造机会,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想“墙”外的人和事,更别说出“墙”云云了。所以我认为,婚姻内女性出“墙”,大部分责任应该在那个做丈夫的男人身上,而不是简单地对女性加以道德的鞭笞和惩罚。
也许在这个乱像丛生的社会谈“红杏出墙”的现象是一个茶余饭后的调侃或消遣,但是“红杏出墙”背后折射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和道德的双重标准,却是每一个关心平等民主权利和女性解放的有识之士应该探讨的问题。
谨以此文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
-全文完-
▷ 进入吹糠见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