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都鉴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培育了风格独特的中原文化。有人说:“五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两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南。”的确,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河南地下有着数不清的历史文物,国家珍品。要想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必须从了解河南的历史文化开始。
郑州:地上新城,地下古都
郑州,传说中的黄帝诞生地。它有史料记载的历史开始于西周时期的管国。然而对于郑州人来说,鲜活的记忆始于郑国,这也是郑州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春秋时期,郑国举国从陕西迁移到黄河以南郑州地区,并开始了在这里长达二百五十多年的统治。在这段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郑庄公、当时最伟大的政治家子产均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在国家的支持下,那个时期的郑州,已经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商业中心。《管子》一书中对郑州也曾有这样的描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当地人思想的开放。
1906年,火车的一声鸣叫,打破了郑州千年的沉寂。京汉、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会于此,郑州再次以一个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的身份而重新崛起。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的省会从开封迁到郑州,这使它成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在洛阳、开封这些多朝古都的环绕下,郑州人对自己生活的城市仍感觉底气不足。郑州人对郑州的历史,曾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历史太久远了,有一种迷失感。因此,郑州就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解放前,兵荒马乱、战事连连,没有人真正考证过这个城市到底有多大年龄。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之所以断定这个城市很古老,是因为郑州周围的几段古城墙。
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天,郑州二里岗附近正在修公路。一个叫韩维周的小学教师下课后到工地溜达,在地下挖出的土堆中,发现了一些石斧和陶器碎片。根据他的常识,他觉得这应该是很久以前的东西。后来的一段时间,他几乎每天放学后就去工地,搜集了许多陶片。接着,他动笔给当时在开封的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写了一封信。就这样,一个小人物的一系列举动改写了历史。
一个月后,一支专业考古队进驻郑州管城。
1954年,在郑州白庄下水道发掘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在地下三四米深的地方发现了一堵墙。
地下古城墙发现后,考古工作者进行了更细致的考察。5年后,他们在郑州的地下勘查到将近七千米的古城墙。当把郑州地上的那几段古城墙和地下的古城墙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他们发现这是一个城的形状。紧接着,供电、王室重器青铜鼎以及其他各种划时代意义的器物陆续出土。而织布、炼铜、烧陶的大型作坊,也先后在这座城之外被发现。至此,已经确定这是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城市,虽然绝大部分被压在“隋唐城”底下。2000年,在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后一次决定性会议上,一个被传说了数千年而未确定的国都,即商代第一代君王——汤的立国都城被确立在郑州。它的出世让中国历史提前了300年。与世界上同时期的都城比较,这个国都是最大的。它的内城有3平方公里,外城有13平方公里,希腊、罗马发现的城,都没有这么大。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来说,它是非常辉煌的。
2004年,,郑州被列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此前上榜的洛阳、开封、安阳一道,占据了中国八大古都的半壁江山。而被认为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的郑州,竟然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国都。此事的意义确实非同小可!学术界乃至民间的普遍见解是,观赏中国古代文化:看夏商,到郑州;看殷商,到安阳;看周、汉唐,到西安、洛阳;看宋,到开封、杭州;看六朝,到南京;看元明清,到北京。时代和历史呼应,为郑州文化展示魅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开封:三重城郭,帝王之都
开封又名汴梁,还有启封、大梁、浚仪、东京、汴京、祥符等名称。
开封形成城市大约在西周时期,传说为周文王之子毕公高所筑。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后来汉代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一直沿用到今天。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有“七朝都会”之称。
战国时期,原在山西安邑建都的魏国,为避强秦,迁都大梁(即今之开封),从此开始了开封作为名都的历史。那时候,开封与齐都临淄、赵都邯郸、楚都郢都、秦都咸阳等齐名,是各国士子向往的大都会。“王顾左右而言他”、“信陵君窃符救赵”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可惜,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决河水以灌大梁,使这座战国名称毁于洪泽,大梁城的遗迹仅有梁惠王的坟冢默默地矗立于荒野。这是开封第一次遭遇黄河灭顶之灾。
后经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开封慢慢复苏。其间,大相国寺建就,至今仍是开封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开封真正的繁荣昌盛是在北宋。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后经宋太祖、太宗两代皇帝的努力,中原统一升平,东京也随之发展。那时候,开封凭借河湖纵横、灌溉发达、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其城垣宏大,文化灿烂,古人曾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诗句。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作为都城东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其建设规划思想独特,宏大的城垣分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郭,三条护城河。城内交通水陆兼容,畅通无阻。在布局上、打破了封闭性的坊里制,代之以商住开放的街道形式,实行坊市合一,扩大市民阶层,使其人口达到150余万。这一建筑布局,对宋以后封建王朝都城建设影响深远。东京的园林也极具特色。史载东京城宫苑御园、寺观有100余座。“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著名的皇家名园“艮岳”,集中国名岳大山诸特色于—园,园内植奇花珍木,放养珍离异兽,史家称其为中国园林史上承前启后的杰作。闻名遐迩的铁塔、相国寺、延庆观、禹王台、繁塔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河南三大石刻集中地之一,开封馆藏和各名胜古迹中保存着上自汉代、下止民国的各类石刻珍品1000余件,是研究历史、科学技术和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
非农业人口的增加,带动了城市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域内外贸易繁荣发达,成为“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大都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东京城内水路商业生活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郑州是个车站,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广州是个商场,有人叫卖,有人来买;上海是个码头,有人装船,有人卸船;而开封是一座历史博物馆,从地上随便捡起一片旧砖碎瓦,捡起一片树叶,仔细看看,认真品品,就蕴含着厚重的文化。这就是开封。开封这座城市,有着无上的荣耀,更有着无穷的灾难。它一次又一次被黄水煙没,一次又一次被泥沙埋葬,一次又一次被战火焚烧,一次又一次被瘟疫摧毁,曾经6次遭到灭顶之灾而变成废墟。然而,劫后余生的开封人,总是擦干身上的血迹,抹去眼中的泪水,埋好亲人的尸骨,在前人的坟墓上,在旧城的废墟上,建起一座座城上城,形成了今天“城上城、城撂城”的地理奇观。这座城市,黄水淹不死,泥沙埋不住,战火烧不垮,灾难压不倒。开封人,团结拼搏,坚强不屈,忍辱负重,苦干兴市,使这座多灾多难的城市,像铁塔一样,以其刚直的身躯,屹立在中原大地上。这就是开封的城市个性和人文精神。
洛阳:城头旗帜,缩影中国
洛阳大概是河南最引以自豪的城市了。
以往人们曾以“九朝古都、八代陪都”的说法,来形容洛阳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灿烂。然而,根据最近20年来考古发现和史学研究成果所示,早在夏王朝统治时期,就有太康、孔甲、帝皋和夏桀四个帝王在洛阳建都;商汤灭夏后,又在洛阳建都,史称西毫;西周初年,周公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洛邑并让周成王迁都洛阳。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诸朝定都洛阳之后,五代的后晋也曾以洛阳为都三年。这样,洛阳实为13个王朝的国都。在当今中国诸多古都之中,洛阳是最早形成城市并贵为国都的一处,同时也是建都政权最多、建都时间最久(保守的估算,应在 1100年以上)的一处。
洛阳能有如此之高的历史地位,是和中国古代文明产生、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的。夏人立国后,今洛阳一带逐渐成为其政治中心。《逸周书?变邑篇》云:“自治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说明夏人的都城,就在伊、洛河流域,在今偃师市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基本可以证明上述说法无误。与此同时,洛阳一带也成为当时最大的一处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最高成就的《河图》、《洛书》,相传就出自这里。尽管人们对“河图洛书”的年代、真伪、内容等问题长期聚讼不已,但如果据此而说洛阳是中华古老文化最重要的发祥地,将是没有争议的。
在以后的岁月中,洛阳又成为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成为佛教在中土的传播中心。道学、经学、理学等等,也都与洛阳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周易八卦在此发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孔子问礼至此,三班(班彪、班固、班昭)在此修成《汉书》,司马光在此编成《资治通鉴》,张衡在此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等;虞初的《周说》,陈寿的《三国志》,许慎的《说文解字》,欧阳修的《新唐书》等鸿篇巨制,也无一不得助于洛阳这块沃土;东汉的“洛阳太学”学生逾3万人,为当时世界之最;晋人左思的《三都赋》名声之噪,曾使“洛阳纸贵”;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程颢、程颐二兄弟,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等无不在此留下享誉九州的名篇;大诗人杜甫、白居易李贺、刘禹锡等,或生于此,长于此,或游历于此,终老于此,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
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财富和供人凭吊的遗迹旧址。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北部邙山有东周以来诸皇陵形成的我国最大的古墓葬群,已出土的40余万件极珍贵的文物,并建成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正是由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成为并且长期保持了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地位,所以它便在历史上扮演了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成为统治天下和垄断文化之正统与正宗的象征。这种象征意义是其他任何一处古都所没有的,洛阳因此而拥有一种极为长久和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它能在漫长的岁月中多次被汉族和少数民族统治者选为都城,与此不无关联。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的诗句,很好地表达了视洛阳为华夏文明根源的社会公识。在中国古都当中,唯独洛阳拥有、享有这份荣誉。
然而,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在此建都多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或苟延残喘的弱势王朝。这种小朝廷必要在大一统的历史整合中一次又一次被消灭,被蹂躏,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作为首都的洛阳了。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诸多的历史名城里,洛阳是最具悲剧性的城市。洛阳城的历史,也正是一部反反复复被毁灭,悲恨相续的血泪史。例如,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把东汉王朝苦心经营 了近200年的洛阳城焚毁殆尽;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又将魏、晋洛阳变为废墟;北朝后期,高欢与宇文泰屡次在洛阳交战,“焚城中室屋俱尽”,所以当隋扬帝在洛阳营建新都时,不得不重新在瀍河以西另择城址;安史之乱又对隋唐东都洛阳城造成严重破坏,据《旧唐书》记载,当时洛阳“宫室焚烧,十不存一”。所以,洛阳的城市发展,经历的是一个反复毁坏又不断重建的过程,这其间所造成的社会财富的浪费,是十分巨大的。对此古人叹云:“欲知天下兴亡事,请君且看洛阳城”。 洛阳,确实是中国古史的一段缩影,非常值得每一个热爱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人去看上一看。
安阳:人文遗风,魅力四射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关于安阳,最有名的便是发现甲骨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的殷墟了。殷墟是我国商代最后一个帝都所在地,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经8代12位帝王、273年之久,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国都。
这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为曾是商朝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曾有过稀世的繁华。从那里挖出的青铜宝器,无论形制,还是工艺,都不难推测出。只是那个时代离我们太久远了,除了臆想的骄傲,除了斑驳的文物,我们好象无法获取更多的东西。
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安阳西部的小南海原始人洞穴,是2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一处人文景观,这里出土了7000多件人类使用过的石器工具,还有动物骨骼化石等。被称之为“小南海文化”。大约4000多年前,中国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位帝王在安阳境内建都,分别在位70多年,是中华民族先民们所崇拜的君王。在今内黄县南三杨庄一带建有纪念颛顼、帝喾的二帝陵。
早期商民族是一个迁徙不定的民族。据史料记载,他们一共经历了13次迁徙,在商王盘庚时(公元前1300年),才从山东“奄”迁到当时称为“北蒙”的安阳。商王国在安阳共传8代12王,历254年,直到武王灭商。安阳殷墟就是当年的国都所在地。殷墟位于安阳小屯村一带,是商代后期都城的遗址。1899年,小屯村的村民发现了很多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经研究证实这就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文字棗甲骨文。这一发现帮助史学家们迅速准确地找到了殷墟的位置。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即现在的小屯村),在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稳定的国都。100年来,这里出土了15万多片甲骨文、上万件青铜器、54座宫殿遗址,发现有宫殿区、王陵区、平民区、铸铜遗址、手工作坊以及大型祭祀场等。其中最有名的是重达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从市区出发向南15公里,即是“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地方——羑里城。它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当年,殷纣王的镇西伯侯姬昌就被囚禁于此。周文王在这里以一种大智大慧的超脱思想征服了囚禁生活所带来的痛苦和失望,潜心钻研伏羲八卦,面壁7年,埋头蓍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穷究于人之际,恒追古今之变,进而推演出64卦、384爻,连同卦爻辞即为《周易》。这部浓缩了中国先哲智慧的经书被后代尊为中国群经之首。它的神奇的思维与天地相联,形成了人、地、宇宙相通的永恒的哲理。如今,研究易经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热潮,羑里已成为易经学者们敬仰的圣地。
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也哺育了许多名人贤士。盘庚迁都于殷,商王武丁中兴,奴隶傅说升相,妇好女将军挂帅,文王拘里而演周易,武王伐纣,西门豹治邺,苏秦洹上受印,蔺相如出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扁鹊伏道遇害,项羽破釜沉舟,曹操发迹古邺城,农民义军雄上居瓦岗寨,宋朝宰相韩琦三治相州,岳飞精忠报国传千古等,枚不胜举。
曾几何时,安阳的繁华不再,但大气的人文遗风犹存。在安阳老城区内有一条“仁义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所在地。据说当年郭家邻居建房造屋挤占了郭家一墙之地,郭家人气不过便和那家论理,一来二去闹得不可开交直至上了公堂。地方官畏惧双方都是官宦之家不敢审理,于是两家继续争执。郭家情急之下派人到京城将此事回禀郭朴,郭朴即刻回书一封。但当郭家人满怀希望地打开书信时,不想上面竟然是这样几行诗句:“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有了这条巷的安阳,才使得冷冰冰的文物与现实的人文对接,才使得它有足够的信心安详面对这个世界的变化荣辱。
-全文完-
▷ 进入杨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