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上海,上海宇の航

发表于-2010年09月28日 凌晨2:42评论-1条

陈丹青怀念民国,如果说某个地方能代表民国,可能就是上海了。没有去过上海,光是从书上读到的,就能体会民国时期上海的灯红酒绿,要不怎么说是那是“十里洋场”呢?如果哪个电视能把那些民国时期的精彩故事连串的演绎起来,就是《上海上海》了。

瑕不掩瑜,要想十全十美能让每个观众都能满意,这是也难为人家导演了。剧中不少人都能找到故事的原型,佟光夫是有所不为的银行业领袖张嘉璈,刘恭正是壮志未酬的实业界代表黄楚九,王鼎松不是黄金荣吗?黄金荣确实被卢家少爷教训了一顿,在电视剧也上演了;江上蛟的人物原型张啸林,不也在抗日时期成了汉奸,不然也不能死于非命;顾业成就是杜月笙。还有那些女人,比如,杜兰春是露兰春,桂芳姐是林桂生,宋小冬是孟小冬,陶玉兰是姚玉兰,但是电视女主角韩如冰没有一个明确的对应人物,应该是象征了那个时代的交际花了。

霓虹灯下,滚滚红尘,也无外乎《上海滩》的歌词里写着,“浪奔,浪流,浪里涛涛江水永不休。”,可以想到那涌动的人群,琳琅的店铺,数不尽的霓虹灯,明清的秦淮河畔到了民国,应该被上海小资情调和摩登风情代替了。

这个电视剧的主题是什么呢?我想应该用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故事来呈现那一段精彩绚烂的时代,虽然精彩绚烂距离平民百姓太远,这个电视逻辑上也找不到太大的毛病,但是思想上又看不到特别明显的主题,要说这就一段民国时期的流水账,那么把这么多上海滩的显赫人物当成什么了呢?我到是不觉得它诠释了上海精神,更像是一面繁华过往的留影碎片。

早些年看过李羚主演的《上海一家人》,从小人物的角度来看,我倒是觉得那更能表现上海人的精神,因为那是底层人的生活,回到旧时的上海,重温民国苦难,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上海满眼的繁华四溢,只是给权贵们准备,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这里从来不缺少奢侈的消费。

要说某个电视剧,诠释了某个地方的精神。但是总结了起来,不外乎不气馁、不退缩,或者是某些人善良、勤劳、正气、傲骨,甚至可以用那些被说过无数次的口号,“不抛弃,不放弃”。这些精神的特有名词又都那么相似,莫非所有地域的精神都是如此?

所以说上海精神,似乎已经有点老套,不如说某个特定年代的地方特色。它们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上海上海》恰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上海的特有品格,刘恭正为主线,佟光夫和顾业成是附属的两条旁线,还有那些不能忽略的配角,一起在里面的上演着权力与正义,金钱与公平,功利与义气的博弈。我看到了商人的底线,艺人的底线,甚至是那些黑帮大佬的个人底线。

赫尔曼初到上海可以说涉世未深,码头检查货物真的钉是钉铆是铆,可是后来也搞起了鸦片的生意,这可真是环境改变人;京剧与革命党双重身份的潘老板,散尽家财支持革命,等革命胜利后却被排挤出了官场了,当然还有父女两代人的精神代沟。还有一个反面人物李乐伟,从晚清投靠到日伪,又从日伪投靠到国民党,这样的人恶人竟然也是左右逢源,也是一件奇怪的事儿,按理说日伪分子,在日本战败之后应该算算他的总账了。

回过头来说刘恭正、顾业成、佟光夫三个人,都不是高大全的人物,在看到他们正面同时,又找到了他们的缺点,也更贴近了真实。

2010-09-28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理野精华:理野
☆ 编辑点评 ☆
理野点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无论什么作品,我们如果只是随着热闹一阵,就过眼云烟了,等于是矮人看戏。作者本为杂文高手,以杂文高手所具有的敏锐眼光,看到了作品的内在,以及合情入理的见解。短小精悍的好文,欣赏,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1]个
子午书简-评论

赏阅美文,问好!at:2010年09月28日 上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