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儒,关学大家吕楠先生的墓地就栖居在高陵县城北关的田野当中。缘于敬仰,我拜谒过多次,但每每归来,总感艰深难懂,不得要领,只见空旷的田野上一片寂静,历史的渲哮仿佛已完全沉寂在这仓黄的土壤里。
春去秋来,每当月明夜寂之时,细雨簌簌之日,望窗外风景,观浩瀚星空,总觉和先生有许多话要说,却每每彷徨,不知从何说起?
天长日久,因心账未了,竟常常夜不能寐。
昨夜清风乍起,春雨大作,于是披衣提笔,信缰由马,再念先生。
吕楠字仲木,号泾野,他是明朝中期涌现出的一位旷世的关中理学大家。他年少好学,考中状元,先授于翰林院修撰,大体相当现在国家领导人身边文职秘书的角色,后累官至三品礼部右侍郎。参与朝政期间,由于多次执拗参本奏言国是,针砭权贵,被认为僭越冒犯,贬往山西,领理解州事务。九年后,因政绩突击,又升任南京“考功侍郎”,大体相当于现在“南京市考评办主任”的角色。在南京期间,他开坛研讲理学,风动江南,晚年退居家乡高陵,办教育,开讲堂,纂志鉴,名震山川。
观吕楠先生一生,他除作为政府公务员出色履行政务外,其最突出的特点和成绩则在于终生孜孜潜心于儒家理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无论是他在山西解州九年为官中创办书院,兴办民学教堂,还是他在南京为官期间开堂讲学,广收门徒,与当代名流湛若水、王阳明对台切磋学术,都一直在不停地探究着强国教民之理。
明朝中期,正是国家内忧外患,社会矛盾激烈冲突,社会思想相对开放,社会结构转型变化的时期,吕楠作为一代大家,一面旗帜,一直引领和影响着那个时代中国文化和社会前进的脚步,启示着人们把传统儒家思想与鲜活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探寻强国富民的途径,这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成为一个特别的亮点。
关于吕楠“关学”的核心内容,可从他留传的十几部理学专著中找到答案。
“关学”主要是吕楠对于传统的孔孟儒家学说进行的继承和发展,是他把儒家学说与当朝复杂矛盾的社会实际相结合,进行对症下药式的重新解读和说明,其本质上是吕楠先生用孔孟儒学作根本,给如何医治明朝中期的社会矛盾所开的药方,由于他切中时蔽,击中要害,所以给当朝文化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鲜风,让社会看到了一丝希望,因而激起了当时全社会各阶层的激情,掀起了类似于春秋战国时代,孔孟时代的“百家争鸣”学术大辩论、大繁荣的潮流,而吕先生也当之无愧地成了其中的领军人物。
直到今天,当我们手抚黄纸旧卷,仔细领会其思想脉动的时侯,面对今天的社会百态,矛盾角逐,我们仍可以感觉到历史是如何惊人的相似,一代哲人的思想是如何精辟和深刻,他的许多灼见和思想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解决当今社会问题的秘方。
观吕楠一生成就,可大体评价如下:
[1]他是自明朝600多年来,西北地区第一个死后享受国葬大礼的人。
由于他的影响和成就,他死后,当朝皇帝为其“缀朝一日”,以致国葬之哀悼,全国学子悉设灵位祭奠,高陵更是“罢市三日”,以至哀思。
[2]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与孔孟齐名的儒家人物。
他死后,学界对他的评价是“前有孔孟,而后有吕泾野也”,可见其思想造诸之深刻,影响之远大。
[3]他是第一个提出教育立国并亲身实践的人。
作为政府公务员,先生每到一处,皆创办教育,开设讲堂,无论是早年在山西开设“解梁书院”,还是中年在南京开设讲堂,至晚年退休后回家乡高陵创办教育,观其一生,始终在从事思想研究和教育实践,他是孔孟之后,最杰出的一代教育家。
[4]他是第一个被称为名贯山川的西北思想家。
关于吕先生在当朝的影响,当时普遍有一种说法,凡达官政要、学者名流,每到西北出游,有三件事最为紧要:第一件事:朝拜华山;第二件事:朝拜黄河壶口瀑布;第三件事:朝拜吕楠先生。由此可见其影响和受到社会尊敬的程度。
[5]他是第一个真正打破“南方才子北方将”现象的大家。
按照习惯,由于地缘文化和人性特色的差别,从历史上看,北方人多因从事武功而成名青史,而南方人多缘弄文舞墨而流芳万代,而吕楠先生则是一个特例,他在世时,“东南学子尽出其门”,且观其履历,他修成盛名的地方竟在水乡南京,据说南京至今有“泾野研究会”,可见其在东南学界影响有多大。
[6]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型公务员。
虽然历史上也有许多如曹操、王安石、苏轼一样非常有文才,有灼见的公务员,但究其思想文化对社会后世的影响,吕先生不但在文才上不逊于前述几位俊杰,尤其他对儒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他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位思想型公务员。他的远师孔子只做过短暂的公务员。
吕先生在毕生政务活动中,不光用头胪来顶戴官帽,更重要地用头胪来学习、研究和思考,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型公务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者和役用工具,他不光为统治者负责,而且为百姓为民族为人类在终生设计和思考着,所以,他赢得了旷世的盛名。
今天,当我们弹去历史的尘埃,去仔细拜读吕先生留给我们的著作的时侯,我们从中仍可以猛省和领悟到很多,我们还可以继续归纳和总结出关于他的许多个第一。
虽然世界在迅速地发生着改变,但有许多问题今人和古人一样在焦虑着,大概科技进步创造的物质文明必须日新月异,而人们安心立命的思想灵魂却要保持相对稳静和连续,不然这个世界也许就真的要崩溃和变成废墟了。
吕楠先生的坟墓,现在仍静静地躺居在高陵县城北关的荒野之中。基于敬仰先贤,明朝筑修的坟墓非常壮观,但在以后600余年的历史风雨的冲涤下,如今已变得平凡而冷清。
去年国庆节,朋友都出远门寻游盛景去了,我因为女儿学业忙碌,在家闲居,一日,女儿忽然对我说;咱们到外边去溜溜吧。我忽然又想起了离家很近的泾野先生墓地,便携妻将女,匆匆去拜谒先生。
陕西的土地总是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和苍桑,沿着清冷的麦地田埂朝墓地步行,女儿忽然捡到了许多残碎的陶片,我接过仔细端详,察其胎质纹饰,显然为仰韶文化的遗物,只可惜承载历史文化的器物今已碎成散片,被埋没在这荒凉的田间地头,也许这就是历史的悲哀,人们一代代不停地创造着,又一代代不停地毁坏着,生命就永远在这创造和毁灭中震荡前行。
来到墓地,只见空旷的田地里站着二匹石马,傍边侍立着二个石人,有二只石绵羊被半埋在土里挣扎,算是陪伴吕先生的几位铁杆侍者。一通石碑远远地歪躺在地垅上,周身被砸得遍体鳞伤,碑文也已糜灭难辨,甚为凄惨,全然不像是一代理学大家的阴宅。
看到这些,女儿有点失望,因为墓地全然不像我介绍的那样宏伟肃穆,她原以为,一代状元中的姣姣者,一位影响和改变过历史方向的人物,一定会有万世的荣耀,后人也一定把他呵护得体面而堂皇,而现实竟如此冷清。
这也许是历史和时间的无情吧!
中国人向来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成名流芳思想,但也有一部分人,因为无知,因为自己成名无望,便疯狂地以破坏别人的名望为嗜好,誓与名人同归于尽、同于无声无痕而窃喜,据说泾野先生的墓座就是在“文革”中被红卫兵破坏的,这真是民族的悲哀。
分析中国旧的教育人才机制,一个人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最终到状元,大概相当于今天学子们从大学到研究生,再到博士,最终到博士后,而考中壮元大概相当于考取了当今的清华或北大的博士,能挤身此列的学子总是凤毛麟角,他们是国家涌现出的精英。
我和女儿开玩笑说,老爸把你领到吕状元的墓地来,目的是想让你沾一点吕状元的灵英之气,是想告诉你,榜样往往就在身边,希望你将来能考取清华或北大,做一个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人。女儿听了,咯咯地笑着说:“没想到我身边竟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说完骑上石马,搂着马脖子,亲昵地和石马玩起来,仿佛是见到了久违的朋友,仿佛是听到了先贤那神秘的叮嘱!
听当地村民讲,原本泾野墓是十分雄大和气派的,只是因为文革中“破四旧”,整个墓碑和许多石雕被红卫兵砸烂,被就地挖坑填埋了,唉,真是无知和作孽!
我时常想,从历史长河的空间思考,从明朝到现在有600余年,各朝累计,大概经历了120代人,大约有1200万人在高陵这块土地上生存过,而他们当中,最伟大的人物当推吕楠先生了,换句不客气的话说,其它人都是白活,都是很平凡地在这块土地上走完了人生,都活得不是非常有意义,只有吕楠先生活得最有价值,其它人到现在那怕一点痕迹也已经很难找到了,而吕先生还能有一片墓莹,而且,继续用他那穿越时空的思想来昭示后人,也算是历史自有公正和客观的表现吧。
一代社会聚集和创造的物质财富可以使一代人获得幸福生活,而一代伟人创造的思想光辉,却可以恩泽和辉映千秋万代!
一日闲聊,朋友中有人建议在高陵县修建一个泾野广场,融合现代理念,去除封建迷信,修建一座十分宏伟壮观的泾野思想文化广场,将先生的金身塑立于广场松怕花丛之中,将先生的语录碑刻于广场长廊之中,依照前代做法,每年清明时节,举行一个盛大的泾野文化官方祭奠活动,以弘扬先生精神,广交天下朋友,努力向外宣传高陵深厚的人文盛地形象,让历史资源为现实服务,籍此扩大高陵的知名度,保护和培育高陵的文脉文根,让沉睡的思想巨人从黄土中苏醒过来,站立起来为我们这个时代继续开坛陈词,呐喊助威。
这也许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万世的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别了,吕楠先生,虽然你静静地躺在郊外,也早已与世无争,然而愚昧鲁莽的世人仍在逐渐侵占着你的府地,屠夫们杀羊宰鸡的血水还在时常污秽着你肃穆的躯体,贪图物欲的人们也许早已忘记了你思想的光辉,重理轻文的教育现状也许还要继续推行,你在地下着急吗?
你生长在遥远的明朝,你倾心于儒家理学研究,你试图寻求拯救社会顽疾的灵丹妙方,但你没有学过现代市场经济学,你没有见过电脑,你不曾投资股票,时代发展到今天,也许单纯靠文科治国的时代已经结束,而理科兴邦,文理兼用的复兴发展时代正在显示着它时代的威力,但无论如何,您永远是我们最尊敬的大师!
再见了,我隔代隔世的心仪朋友,改天我再来拜谒感教。
-全文完-
▷ 进入白桦绿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