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滴血的甲骨文老马仕途

发表于-2004年07月19日 下午5:25评论-11条

近读清朝学士吴絅齐《清宫词》,一首“宫车晚出凤城隈,豆粥芜萎往事哀。玉镜牙梳浑忘却,慈帏今夜驻怀来。”把慈禧太后仓皇“西狩”的狼狈丑态刻画的啼笑皆非。

掩卷沉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倒不是为卖国求荣的“老佛爷”感到耻辱,却为“甲骨之父”王懿荣扼腕叹惜。

王懿荣,山东福山人,清朝著名的金石学家,甲骨文字的发现者。15岁随父进京,17岁参加乡试,光绪6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习教、国子监祭酒等职。一时名噪海内。

他从青年时代就酷爱文物、字画、器皿、印章、刻石等。搜集文物古籍,足迹遍及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四川等地。爱好和收藏文物,使他的眼界大开,鉴赏文物古籍的能力也不断提高。由于他对金石、文字的独到研究。当时有人将他和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并称为“博学”。著有《汉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攀古楼藏器释文》等。

王懿荣在学术上最大贡献是首先发现了甲骨文,并断定为商代的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象征。汉字,则是中华民族独创于世的先进文字。汉字源远流长,形体几经演变。一百多年前,人们只知道汉字有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5种形体,对甲骨文尚一无所知。

清末,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的农民,在耕地时常常从地里翻出一些龟甲兽骨,并将其当作废物抛弃。后来有人把他研成粉沫作药用,称之龙骨。

1899年夏天,官至二品的王懿荣身患疟疾,差人到“达仁堂”买中药,其中有一味是龙骨。煎药之前,王懿荣慧眼所及,发现龙骨上有一些像文字形的刀痕,经仔细辨认,模糊可见“祖乙、祖辛、帝辛”等字,居然和他珍藏的古铜器上的文字颇为相似。王懿荣惊喜不已,如获至宝,即断定这种龙骨非同寻常,上面刻的可能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古老文字。随即派人尽数收买了药店的龙骨。随后又从山东潍县古董商手中重金买下龙骨1500多片,对刻在上面的刀痕进行研究、考订,推断出这是比金文还要古老的文字,内容多系王室档案,时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

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一举把汉字的历史向前推移了1500年。汉字的形体也由5种增加到6种。为中国的文字学、历史学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谁能想到,数千年埋没于世的甲骨文,竟在一位哲人的慧眼之下,结束了几近泯灭的厄运。一度失落的古代文明,迎着20世纪的曙光重现于世。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正当王懿荣要对甲骨文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时,他就在抗击八国联军的京师守卫战中以身殉国了。这是王懿荣的不幸!这是甲骨文的厄运!这是大中华的悲哀!又怎能不令人心碎呢?啊,甲骨文,你沉睡了千年之久,刚刚被人唤醒,而唤醒你的人,来不及与你促膝长谈,就为国捐躯了。国破心碎,你的心在滴血啊!

那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那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时代!那是一个腐败无能的朝代!

光绪26年(1900)7月,八国联军攻陷天津。8月又由天津直逼北京。慈禧太后仓皇携光绪皇帝及其亲信,坐上驴车,改妆“西狩”,夜宿贯市,直奔怀来……

就在那些贪生怕死的软骨头仓皇出逃之时,身为文职官员的王懿荣却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负责守卫京城。他临危受命,竭尽全力,亲率兵勇,拼死抵抗。兵败城破时,他见大势已去,独木难撑,又得知“两宫”以“西狩”为名早已逃离京城,遂书一纸绝命书:“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大声疾呼:“今城破,义不可苟生”。吞金服药未死,最后投井自尽。其忠虽愚,其殉国壮举却惊天动地,直让人千古仰止!

不几日,北京失陷。老佛爷急令李鸿章和八国联军议和,签完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西狩”归来的光绪,这才想起追封王懿荣为“文敏”公。

岁月沧桑,回首已逾百年。甲骨文,你见证了历史,卖国求荣的慈禧太后早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在经过了历史劫难之后,一个强大的中国已经崛起在世界东方。你那古老的文字将会焕发青春,奋笔写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04/07/19于卿云轩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老马仕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珲春颖翠点评:

深究历史,除了感慨,在内心深处,留下的就只有遗憾了。

千山我独行点评:

此文针对甲骨文的沧桑历史,带着忧国忧民的思想、直抒胸臆,是一篇上好的杂文。

野渡无人舟自横点评:

阅读历史可以使得我们不忘记历史啊!

文章评论共[11]个
红尘嫣红-评论

我不太懂这段历史,读后为甲骨文的重见天日感觉惊险,也为一介文人因忠心和爱国出任武将而未能继续他的研究而悲痛。at:2004年07月19日 晚上8:53

千山我独行-评论

帮你转过杂文版面。at:2004年07月19日 晚上9:25

何处落尘埃-评论

是江苏SQ人吧!
  【心海岸边 回复】:错。。。 [2004-7-19 23:42:10]
  【心海岸边 回复】:凡人无心,何苦到处惹尘埃? [2004-7-19 23:43:31]at:2004年07月19日 晚上9:42

杜若残亭-评论

先生好文笔,思路之宽,知识之广,让杜若佩服,拜读了!:)at:2004年07月19日 晚上9:43

紫雨萱-评论

我觉得,我看完这篇后,身上充满力量诶,作者一定阅览了大量的书籍,才有今日之功啊。at:2004年07月20日 早上8:15

电眼娃娃-评论

你像位老师,我要向你学习。at:2004年07月20日 上午11:45

采雨儿-评论

你好,这段历史我也稍微知道一点,但不知人名,地点,时间,我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找得到,我很喜欢甲骨文,从而迷上了篆书,冥冥中居然是你知道这一切,让我也知道了,谢谢你!at:2004年07月20日 中午12:53

老马仕途-评论

今日适逢王懿荣逝世104周年纪念日。我含着泪写下这篇文章,不只是为了纪念我们家乡的爱国志士,却是要告诉人们:历史是一面镜子!
  【潇潇雨 回复】:烟雨因您而精彩,是您让我们能够静下心,听历史之苍然,感觉着自己的肤浅和躁动。好文章! [2004-7-20 22:37:55]at:2004年07月20日 下午3:18

流泪的耳洞-评论

这位先生好文笔,对历史研究入木三分。at:2004年07月20日 下午3:32

虫吟-评论

自强不息,避免战争at:2004年07月20日 晚上9:31

露露不寻常-评论

只能是叹息~~~~~~at:2004年08月13日 上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