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清朝学士吴絅齐《清宫词》,一首“宫车晚出凤城隈,豆粥芜萎往事哀。玉镜牙梳浑忘却,慈帏今夜驻怀来。”把慈禧太后仓皇“西狩”的狼狈丑态刻画的啼笑皆非。
掩卷沉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倒不是为卖国求荣的“老佛爷”感到耻辱,却为“甲骨之父”王懿荣扼腕叹惜。
王懿荣,山东福山人,清朝著名的金石学家,甲骨文字的发现者。15岁随父进京,17岁参加乡试,光绪6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习教、国子监祭酒等职。一时名噪海内。
他从青年时代就酷爱文物、字画、器皿、印章、刻石等。搜集文物古籍,足迹遍及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四川等地。爱好和收藏文物,使他的眼界大开,鉴赏文物古籍的能力也不断提高。由于他对金石、文字的独到研究。当时有人将他和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并称为“博学”。著有《汉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攀古楼藏器释文》等。
王懿荣在学术上最大贡献是首先发现了甲骨文,并断定为商代的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象征。汉字,则是中华民族独创于世的先进文字。汉字源远流长,形体几经演变。一百多年前,人们只知道汉字有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5种形体,对甲骨文尚一无所知。
清末,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的农民,在耕地时常常从地里翻出一些龟甲兽骨,并将其当作废物抛弃。后来有人把他研成粉沫作药用,称之龙骨。
1899年夏天,官至二品的王懿荣身患疟疾,差人到“达仁堂”买中药,其中有一味是龙骨。煎药之前,王懿荣慧眼所及,发现龙骨上有一些像文字形的刀痕,经仔细辨认,模糊可见“祖乙、祖辛、帝辛”等字,居然和他珍藏的古铜器上的文字颇为相似。王懿荣惊喜不已,如获至宝,即断定这种龙骨非同寻常,上面刻的可能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古老文字。随即派人尽数收买了药店的龙骨。随后又从山东潍县古董商手中重金买下龙骨1500多片,对刻在上面的刀痕进行研究、考订,推断出这是比金文还要古老的文字,内容多系王室档案,时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
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一举把汉字的历史向前推移了1500年。汉字的形体也由5种增加到6种。为中国的文字学、历史学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谁能想到,数千年埋没于世的甲骨文,竟在一位哲人的慧眼之下,结束了几近泯灭的厄运。一度失落的古代文明,迎着20世纪的曙光重现于世。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正当王懿荣要对甲骨文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时,他就在抗击八国联军的京师守卫战中以身殉国了。这是王懿荣的不幸!这是甲骨文的厄运!这是大中华的悲哀!又怎能不令人心碎呢?啊,甲骨文,你沉睡了千年之久,刚刚被人唤醒,而唤醒你的人,来不及与你促膝长谈,就为国捐躯了。国破心碎,你的心在滴血啊!
那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那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时代!那是一个腐败无能的朝代!
光绪26年(1900)7月,八国联军攻陷天津。8月又由天津直逼北京。慈禧太后仓皇携光绪皇帝及其亲信,坐上驴车,改妆“西狩”,夜宿贯市,直奔怀来……
就在那些贪生怕死的软骨头仓皇出逃之时,身为文职官员的王懿荣却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负责守卫京城。他临危受命,竭尽全力,亲率兵勇,拼死抵抗。兵败城破时,他见大势已去,独木难撑,又得知“两宫”以“西狩”为名早已逃离京城,遂书一纸绝命书:“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大声疾呼:“今城破,义不可苟生”。吞金服药未死,最后投井自尽。其忠虽愚,其殉国壮举却惊天动地,直让人千古仰止!
不几日,北京失陷。老佛爷急令李鸿章和八国联军议和,签完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西狩”归来的光绪,这才想起追封王懿荣为“文敏”公。
岁月沧桑,回首已逾百年。甲骨文,你见证了历史,卖国求荣的慈禧太后早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在经过了历史劫难之后,一个强大的中国已经崛起在世界东方。你那古老的文字将会焕发青春,奋笔写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04/07/19于卿云轩
-全文完-
▷ 进入老马仕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