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台湾中视的电视节目“大学生了没”,这档专门为大学生们量身定做的节目,每期都会选择关于大学生的一些问题拿来讨论,节目以一种诙谐放松的氛围直视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一些问题,让人在一种很轻松的环境下思考下大学生这个角色。其实,作为当今大学生的一员,我有话要说。
作为大学生,相信很多学生都是远离桑梓,在异地求学。这远在他乡求学的日子,其中的生活百味便是一个不能不谈的话题,有人说大学是一个亚社会,这话我赞同,大学里,你会慢慢学习与陌生人交流沟通,慢慢地增强自己的本领,慢慢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慢慢地体会这社会的冷暖,慢慢地习惯那些似乎遥遥无期却又咫尺眼前的一切事物......
不可否认,每个人在高中那段岁月里对大学生活是如何的向往。那时的我们,在高三那段炼狱般的生活里埋头苦读,为了科举不顾一切地踏上那条“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独木桥,这一切全部源于炼狱过后桃源般的大学生活的憧憬,殊不知,学长学姐里那般美好的描述,等到我们过桥时才发现,曾经幻想中的舞会,便是几个音响加上几个气球在操场上的踢踏舞,曾经无所拘束的管理,便是班主任挂名等待提升,学习还是靠自觉的真谛,还有等等等等,用一句话来说便是:我用高三的岁月换取梦寐以求的大学,阳光和土地一样荒凉。
经历过一年的大学生活,撇开别的不谈,我就侃侃当今普遍在大学角落里的存在的一些弊端。
其一,管理监狱化,素质流氓化。
就目前看,当今大学加入了新鲜血液,大多数学生都顶着90后的头衔进入校园(当然,也有少数80后),这样大学校园里便存在了两支队伍,学长学姐80后,学弟学妹90后,这两支风格迥异的年轻队伍加上年过半旬的老师们,便在校园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俗话说:三年一个代沟。大学里,两个年代的摩擦,以及距离似乎也是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所以,老师在管理这块也是做足了准备,为了避免师兄弟之间引发矛盾,宿舍便是新老分区,隔着一个校区的距离,个人守着个人的阵营,不亦乐乎。每逢节假日,譬如光棍节,情人节等,来个“表白门”“勇气门”等炒和气氛,校警在楼下管理秩序,学生们在楼上瞎起哄,时不时泼水节”给校警清凉一夏,正所谓“你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下上你”,“看你破坏气氛不爽,倒盆清水给你润润嗓”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如此“丰富”的校园生活,让你在捧腹的同时好好感伤下素质问题---这般松散的管理,素质怎能不流氓。
其二,kiss公开化,消费白领化。
说到这个,让我想起刚来大学那会一个同学父亲对他说的话,他说:娃儿,到了大学不准随便耍朋友,起码大三才可以带个媳妇。开始时我觉得他的父亲是瞎担心,其实,经过大学的人都懂得,大学是个枯燥且寂寞的地方,正所谓如此,网上便风靡那些网络语:哥不寂寞,因为有寂寞陪着哥。等等让人感同身受的“至理名言”。
刚来那会,校园里同样流传着:初来咋到,防狼防盗防师兄。作为刚到大学的孩子,远离家乡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便会陷入深深的低潮期,人际的单薄会让你做任何事都没什么动力,正是如此,在大学里男女比率严重失调的状态下,看着身边的人出双入对,你便会在一片泥潭中随便接纳别人的玫瑰,在空虚的日子里让它发酵沸腾,以此来打发百无聊赖的时间。其实,大一大二便是一个自觉打好基础的过程,利用那些发呆的时间多去图书馆翻翻那些你不感兴趣的书籍,同样能让你在无聊中比别人快速成长。正是如此,毕业了的你会感慨:四年之内很少上图书馆的人,便缺失了人生的一大财富,大学里真正获得知识的可以不是课堂,但一定是图书馆。
作为大学来说,很多人并不忌讳谈恋爱,但作为还在求学的我们,仍处于“无产阶级”的阶段,试问一下,在衣食住行仍靠父母的我们,在毫不忌讳的同时,是否该好好考虑下素面朝天的父母,一把汗水兑换过来的金钱?在带着媳妇天天下馆子,在外头开放逍遥地过着两个人的甜蜜世界时,难道就真的如此心安理得?噫乎哀哉,如果你给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可以是富二代或者小开或者是个披着羊皮,打着幌子的狼,这白领化的消费模式,恰好是给你们这些纨绔子弟保留得,刚好,一些商家可能还得给你颁发一个“推进消费增长”的鼓励奖。好好挥霍你们的青春,好好地摆弄你们父母的金山,我不敢说你们不一定后悔,但总有一天,你们可能后悔。
当然,我并不全盘否定大学里存在真爱。一段真挚的情感,同样可以让你在迷失的同时来个浪子回头,同样可以作为学业的助推剂。但是,当你们的kiss公开化,在自习室里毫不忌讳地搂搂抱抱,时不时来个亲密接触,是否错把教室当教堂,错把无知当个性了呢?或者一切都可以用情不自禁来形容,但是,这团爱的烈火如果真的发展到这个地步,那麻烦你们把这团烈火移植到荒无人烟的郊外,可以说,蓝天白云下,那个环境,似乎更适合你们无拘无束的爱火燃烧,或者你们可以对酒当歌,对着心中的三生石,来个海枯石烂,至死不渝的山盟海誓。那样子,相信你们天真浪漫的爱情,或许可以和《山楂树之恋》相媲美。
其三,上课梦境化,逃课普遍化。
话题回归到学习上。记得刚上大学那会,一进校门便看到让人醒目的名言警句:上大学做什么---读书。如此醒目的教条相信会在很多人心中历久弥新,我也相信很多人在脱离高中那段炼狱般生活时崇敬大学生活的雄心壮志。但是不可否认,在经历大一大二那段无聊的岁月后,很多人心目中的顽石便会被现实冲刷的圆润,当初的那般菱角,便在时间的抚平下没有任何生机。大多数人苟且地存在着,每天遵循着相同的轨迹应付上课,这时的你会觉得,当初高中的岁月是多么的美好,其实,能有规律地上一周课,对你来说,便是多么幸福的事。当初你觉得万般苛刻的老师,是多么地负责于你,当初时常打闹的同桌,又是怎样地形如手足,当初觉得很落后的故乡,在你离开后,又是如何地富饶地让你怀念…….只可惜一切都只是曾经,它们都消失在一个名曰往昔的转角,在你离开故乡,远走他乡的时候。
纵观大学的学习,现状真的让人不敢恭维,可以说,开始的那段岁月,一些人暂且可以靠着吃些“压底的老本“知识得过且过,但是愈到最后,根基不牢,专业不够的现状直叫你在考试的大门前以“挂科”结束,这时的你,是否会轻哼一句“直到考试前才知道该念的书都还还没有念……”是否也会用一句“当初要是好好复习一下多好”的肺腑直言结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大学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大学思念里不挂科的人是传奇。不逃课的人是多么地有圣斗士。同样,也有人说,大学里挂科逃课很正常,没有完成这项“使命”的大学,便是不完整的大学。这种类似二人转的台词时常让人哭笑不得,或许,当你初来咋到的时候 毫不犹豫地选择“传奇”“圣斗士”来当,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很快你也便会陷入这段完整的大学经历。你会试着一切为了60分奋斗,会在考试前的几个星期挑灯苦读,会在考完以后一段时间陷入挂科的恐惧……这一切全源于你平时上课在梦境里和周公幽会,在紧要关头和老师打游击战,所以,最后期中,奖学金与你遥遥无期,它属于那些勤奋学习的同龄人的奖励,就连表彰大会上,你们连前排的位置都不属于,你就那么甘于做一名听众与看客?
一个老师曾经和我说过:“大学里会产生两种人,一种是人才,一种是人渣”。显然,人才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但沉沦在网络与梦乡中的你,是否该醒来,让这现实的光照进你的梦想,好好地发光发彩一回,于你自己,于你父母,于那些默默支持你的人。
其实,当今的大学生不胜枚举,他已没有六七十年代那时的神秘与荣誉。所以,那些将大学生一直挂在口头边的孩子们,其实你们和普通的人没什么两样,试着把这包袱拿下来吧,认真地审视自己。其实这个称呼现实点说便是张文凭,再现实点说便是以后工作高贵点的民工,试着真正掌握点东西,将来好给自己一条门路,能拿到一个挣钱的饭碗。
试着亲口扪心自问下自己大学生了没吧,真正的大学生,不是顶着一个头衔抑或称呼就能走遍天下的,做些该做的事,认真地完成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认真地给自己人生一个问心无悔的答案。告诉自己:我是个合格的大学生。
身处他乡的同胞们,或者曾经身处异地的朋友们,或者你们没有经历过大学生涯,但是你们一定看过或者听说。所以,一份真情的感知是不可避免的,以上便是个人针对经历一年大学生活所看到的一些弊端,当然,这毕竟是少部分人的部分缩影,我们真该好好直视这些问题,大学里有句话说的好: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你能混一阵子,总不能混一辈子吧。
大学生了没,于每一个人,便是三省吾身的过程,希望对号入座的你们,在他乡的时候,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复……
-全文完-
▷ 进入轩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