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读村上春树是在2002年仲夏。
我兴冲冲地拆开远方朋友寄来的精美的生日礼包,瞥见书的一隅,本就谈不上多少惊喜,待到匆匆地浏览几页之后,面对这样一本索然无味的书,已难掩内心的失望情绪了。
我自幼对书的兴趣不大。不过,心里虽有埋怨朋友的疏忽,却又不忍枉费朋友一番心意,只耐着性子把《挪威的森林》读完。在那个懵懂无知的年纪,也没从书中尝出什么味道。随手提笔回了一封信给她,内容大致是直述了对“礼物”的评价。我直言不讳的表示,自己并不喜欢村上在书中露骨的性爱描述,也看不出此书有什么名堂和玄妙。如今回想起来,朋友的初衷不过是希望我这个无所事事的少年能多读上一些书而已,而我信中的言语想必已不慎伤着朋友的心。
但不管如何,做为一份礼物,《挪威的森林》得以保存下来,成为我人生当中第一本藏书。与书最早的结缘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在每本书的前后扉页上,我都有留笔迹的习惯,注明我在何时买它和读它。再读《挪威的森林》已是在2006年。由于开始到网络上发文,对文字的诉求不同于以往。为了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准,对从书中汲取文学养分的渴望倍增。在这种情形下重读村上,比上次总算有了更多的知觉和兴致。除去自己阅读能力增强的缘故,这大约也得益于年岁渐长,对生活认知的丰富和深入吧。
转眼,又一个四年过去。早已不再年轻的我,这次全然是因为对日本作家细腻传情笔墨的迷恋,重读村上的作品也是自然而然事。读罢,不敢说品出了意境,但领略到更多,产生的感想和共鸣较前两次也要强烈。很值得欣慰,我终于读懂了一些原来不甚明白的东西。
感慨之余,用手机发了条短信给那位送我书的朋友,以表感激之情。
很快收到她的回复:“每个年龄层读一本书,总会有不同的感受。而且还会勾起当年读书的回忆以及当时的想法,令人有一种怀旧的感觉。这本书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性爱并不龌龊和神秘,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沟通和抚慰的方式。”
我很赞同朋友的观点。村上笔下的性爱是悲剧生活的渲染与扩张,“我”与几位女性角色关系的最终诠释由此脱生出来——性成了他们心灵相互楔入,以及躲避世间苦难的港湾。而这些,在我之前的两次阅读中是感受不到的。
尝到了甜头,也渐渐养成习惯。每当想要读书,身边却无新书可读,我就会在书柜间挑拣一本旧书翻阅。重温一遍,不但能够拾遗,也是在以更成熟敏锐的目光去审视原著,同时也在审视自己的思维与认知,总会有新的发现。
同是日本作家的斋藤孝写过一本名为《读书力》的书。他在书中表示:“读书不仅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方法,更应该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形成改变思维的能力,提升交际的能力,构成个人‘主体’的能力。”明白此理之后,我一直在努力寻求这样的一种能力。可我懂得,想要具备这种”慧眼识珠“的能力殊非易事,需要有天分,需要大量阅读,更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提炼和累积。
如今更明白了,用心去读一本书不难,难在读懂它。需要熟悉小说中的故事背景,方能领略它的风采与精华。小说的题材和情感多取自生活。而生活的艺术要比小说展示出来的深刻和复杂得多。看似简单的生活,其实也需要不断地用心重温才能品悟出真谛。所以,劝君在翻书的同时,也别忘了对生活多一些投入。
但怎样才算读懂生活?面对这样的追问,我无言以复。
-全文完-
▷ 进入半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