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弄清楚文章的内在逻辑,不然,文章就会凌乱,层次不清,缺乏章法。其实,弄清楚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很简单。
刚到政府机关工作的时候,我常常因为弄不清楚文章的逻辑而遭到领导的批评。其主要问题是竟说“车轱辘”话,即一层意思在文章多处表达。这个问题很长时间没得到解决。我的主管领导形象地给我讲了一个道理,听后顿时醒悟。
他告诉我:文章好比一个大家庭,有爷爷、爸爸和孙子。文章的总标题好比是爷爷,爷爷是家庭的灵魂,其作用是统帅这个大家庭;大标题好比是爸爸,小标题好比是孙子,他们的目标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分别为爷爷提供理论和事实支撑的,所以,这个辈分关系是绝对不能错的。经过领导的点拨,我的文章再没犯过逻辑性的错误,说“车轱辘”话的毛病也改掉了。
通过这个形象的比喻,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在关系了。在一篇比较大的文章中会有几个大标题,在一个大标题下,也会有几个小标题,这些都是为总标题提供服务和支撑的。只有大标题和小标题不错位,并站稳了脚跟,整篇文章才翔实,才无懈可击,才经得起推敲。如果是很小的一篇文章,也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只是没通过标题来表达,而是通过段落来划分。在没标题的文章中,也应当按照内政的逻辑关系将要表达的意思讲述清楚,该是儿子表达的意思,不能由孙子来讲。反过来,该由孙子讲的问题,也不能由父亲代劳。
文章逻辑性不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下面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说一下。
在工作中,我发现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好多单位的工作总结(标题已标明某单位的总结),经常存在辈分不分的问题。明明是一个单位的总结,明明是一个单位的工作,按照文章的章法,应当分几个标题或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一个单位阶段性的全面工作。可是,我看到的总结却不是这样,在一些单位的总结中,不是按照工作性质划分,而是按照部门来总结,文章中往往说某个部门做了什么工作。说句难听的话,这样的总结竟然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是谁了?
首先应当明确,总结是一个单位的总结,而不是你部门的总结,工作是部门做的,这点不容质疑。但是,有谁发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某个部门做了什么,部门的工作只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所有的工作都是政府行为。一级政府是这样,一个单位同样如此,在一个单位的总结中(当然也包括其它体裁的文章)是绝不允许提到部门做了哪些工作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你单位的行为。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我只是不想看到这样低级的错误再次出现。
2010年9月15日
-全文完-
▷ 进入老笨牧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