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周末两天妻难得休息。剩下一个人,尽可自由自在,饭后就睡个午觉。可刚躺下没多久,妻居然回来了。还说让赶紧起床,要上山摘梨。说约好一个同事小刘的妻子小谢,她家里有十几颗梨树,现正是收获的季节。
匆匆装扮起来,短裤,胶鞋,运动装,外加几个塑料袋,两个大纸箱。捎带着另外一个朋友小连,以顺便白蹭他的车坐。等与约好了的小刘小谢相遇,这趟非正式的下乡行程就开始了。
路途倒不远,几十分钟后拐上小路就有山有水了。只是路却窄了许多,刚好也就一辆车的宽度。来回会车,让开车不久的小连很冒出一头汗来。倒是小刘体贴,干脆合并同类项丢下了一辆车。一辆小桑塔纳里愣是挤了七个人:小刘开车,小谢和他们十岁的儿子一起坐在副驾驶上,后面是我们俩和小连,外加小谢八岁的侄子。挤是挤了点,却也热闹多了。
小道越来越窄,车流越来越稀。取代车水马龙的尘土,是一股庄稼和树林的清香。躲开高楼林立的围城,是一片片山林和碧水的田园。车走在窄而平坦的水泥路上,周围是青山、松树、枫叶和雾岚。敞开车窗,山里无比新鲜的空气浸润心头,透彻心脾。一车人都觉得心情超好。
拐过一个山头,又是一片平原。山脚边一座小桥,桥下流水潺潺。几辆拖拉机正在桥下水流里冲洗,几个男子裸露着一身的肌腱。稍远处一群浣衣妇,叽叽喳喳的说着家常。小谢说,再远处的水稍深些,那是当年小孩子们洗澡和游泳的地方。过了这条小河,前面的村子就到了。
果然,前面是个村子。几个耄耋老人在太阳底下眯着眼晒太阳,脚边的老狗伸出长长的舌头,打着哈欠。隔着门洞,看得见里面两头老牛,在悠闲的反刍。街道的拐角处,一眼水井、一坨石磨。墙角下还有四五只山羊,十几只柴鸡。它们都如静物一般安静着,倒是汽车的引擎成了此刻最大的噪音源。
又拐过一个弯,一辆拖拉机正在门口卸货,是一车刚脱完豆粒的黄豆秸子。看来还要一段时间。小谢说前面没多远了,咱们可下车走走,于是车上就留下小刘一人。
沿着小河没多远,就真正是乡间小路了。路边一排排刚放倒了的高粱秸子,高粱穗已被收走。再里面是还在长着的玉米。两个孩子顺手掰一个下来,被母亲唠叨两声。打开包皮见玉米粒已发硬,早过了煮吃的季节,大概只能留着做爆米花了。
爬上山坡,又是另外一种景象:路边一排排野枣树上挂着一串串灯笼,顺手摘下一颗,青的还很发涩,只有个别红的才有些甜味。然后是一片片的梨树和苹果林,摆到了眼前。
三四个农妇正在收获着林间间种的谷子。这东西多年没见,此刻见到的却和印象里并不一样:以前的谷穗髓都只有一根主干,现在却是一根主干上侧生了很多小穗。问过说是新品种,但因麻雀厉害,有一半都被它们偷吃了。
再往上,一个中年人正在收花生,一串串新出土的花生豆挂在秧子上。这人与小谢认识。打过招呼,热情招呼我们品尝。剥开几个,有的已熟了,多数却还发软。吃到嘴里,有种青草的味道。
到底那块是主人自家的梨树,小谢母子俩还在热烈争论。引来一个也在摘梨的大爷。这大爷显然也同村,不仅立即解决了争论,还为我们介绍了梨的品种。说这几天青白梨熟了,大鸭梨还欠点火候。然后捡起几个最大的梨,每人分给我们一个。
拿到手里的大概就是青白梨。这梨个体比鸭梨稍小,外形有点像苹果,圆滚滚的,而不像鸭梨那样凸肚头尾收缩。吃起来的味道也和鸭梨不大一样,水分没鸭梨大,可滋味却要丰满的多。
终于到了目的地。总数有十几颗,都是碗口粗正当壮年的梨树,真正是硕果累累。其中既有鸭梨,也有青白梨。两个孩子,不管不顾,蹦跳着就开始了采摘,专捡够得着的大个的,却多数是鸭梨。大家品尝后一致断定,刚才大爷的话没错,鸭梨还没太熟,此次只摘青白梨。
其实摘是次要的,先吃饱才更重要。很快每人相中一个最大最美的,用手擦一下,就开始大快朵颐。你说好吃,我说差点,于是几个人又互相穿插着品尝。一时间那场景直如鬼子进村啃烧鸡,弄的满嘴汤汁一脸狼狈,分不清是口水还是果汁。
舌头做了最权威的鉴定,下面就是伸手正式摘了。小刘身手矫健,爬到了树杈上,带着脖子里一个塑料袋,专摘高处大而向阳地方的极品。妻也学着样爬了上去,小谢穿着裙子不好上树,就和妻配合一个摘一个接。我当然也不能站着看,另外开辟新战场,爬到一棵更高的树上。两个孩子除了帮大人传塑料袋,就是顺便将够得着的梨子,不管大小,一律颗粒归仓。
眼看着带来的十几个塑料袋很快就都满了,大家的兴致也差不多了。抬头互相看看,不禁哑然失笑,不知不觉中,一个个全都成了泥人,两个还被树枝不小心在胳膊上挂了彩,却一直轻伤不下火线,原来是一直没觉得。
坐下来整理总结一番,评出两个冠军:小刘摘的数量第一,当仁不让的是数量冠军。我摘的质量好,其中的一个个体最大,是当之无愧的梨之魁首!
检点收获,十二个袋子,每个都在十斤以上,已经很是可观。可回头看看满树的果实,还照样累累,好像并没少多少。可摘下容易运走难,要考虑如何背下山去,还要盘算一辆车是否能放得下。看看日已西斜,只能和果实们心有不忍的说再见。临走还不忘同时带走半兜子花生,外加半兜子青豆角。
两个孩子,五个大人,有劲的提四个,没劲的提一个,这簇甘甜的收获就跟着主人一起下山了。踏着夕阳,不知道谁起了头,大家一起唱起“战士打靶把营回”,还真有点雄赳赳的威武。只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不大一会儿,歌声就变成了喘息,只见一个个都满头大汗、吵着腰酸背痛,歇息起来。
后备箱满了,剩下的就在怀里抱着,让整个车厢都洋溢着一种梨子的香甜。回程路上,女主人说家里还有位96岁的老奶奶健在,一车人坚持去给人瑞拜寿,却未能成行。约好这次时间晚了,下次中秋再来。
一路上剩下的事,就是不断的电话联系,以便将这一枚枚甘甜尽快分发出去共享成果。恰好,电话里有个朋友说自己刚从葡萄沟回来,还给我们留着一箱葡萄,正好葡萄换大梨,共产共吃。又一个多小时过去,随着几句感谢几声夸赞,车箱又变空了。当然,空的只是看得见的实物,因为那看不见的香气一直溢满着。
与朋友话别时,再次约好中秋几天假期再去一次。同时说好下次一大早就走,大家骑自行车去,可能的话还可以在村里住一晚。提着一兜收获,走在灯火初放的大街上,仿佛做了一个梦。从幽静深远的山沟到灯红酒绿的都市,也就梦合梦醒的转变。坐下来再次品尝这一兜甘甜,却真切的知道就在不远的地方还有另外一种天地。
设想着下次上山还该带上一顶帐篷,就架在果园旁,不再回来。夜深人静时置身茂密林海,月华初上时登高远眺,那份感受一定胜过神仙。那里不仅有鲜梨的美味,更隔开了城市的铅华。那里不仅有山野的情趣,更可以抛却生活的烦恼。就那样,陶醉于山林之间,忘情于秋风之中,消融于田园之下,这该是多么难得的幸福。
于木鱼宅
2010-9-13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