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想吃一块糖果、一小袋杨梅干什么的,于是向父母要一毛钱,父母若不给,就会赖皮的哭,一副不给一毛誓不罢休的势头,终于父母敌不过我的倔强,给了我一毛,马上就破涕为笑了。那一块硬糖果,总是含在嘴里,不忍咬破,甚至于不忍使劲的吮吸,生怕它过早的融化,那一小袋的杨梅干,每一个都视如珍宝,吃到最后总是将核都吞了,才不至于觉得浪费。每逢生日,妈都有一个水煮蛋作为生日礼物,总不忍大口的下咽,总是慢慢剥。一点一点的咬,尽量延长吃的时间,现在想起来那种味道,还不禁舌头生津,吞痰不止。
还有妈妈去城里回来买的水果,记忆犹新的有荸荠、苹果、香蕉、西红柿等等,每次妈回来总是去翻她的袋子,看看能否找到诸如此类的零食。亲戚来了,偶尔也有带小孩子爱吃的零食的。餐桌上如果有猪肉,总是每人一小块分着吃,以期下一餐还有,甚至希望能吃到第二天还有,基本上猪肉是每个月不能平均一回的。夏天里还可以去别人水果树上偷摘梨、桃子还有油柰,中秋节的月饼,豆荚……这些美味想起来总让人回味无穷。
也许在每个小孩子的心中,那么急切的盼望着长大,除了希望长大后不让别人欺负,打得过别人之外,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条就是:长大了自己能够赚钱了,就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相信每个穷人家的孩子都在心底勾勒过类似的五彩斑斓的梦吧?我小时候就有过这种想法:水煮蛋那么好吃,等我会赚钱了,一定好好的解解馋。这个想法一直藏在心底,印象特别的清晰。直到有一天忽然意识到,自己真的长大了,有能力兑现儿时许下的愿望了。可是在吃蛋时却怎么也找不回儿时的那种味道,那种津津有味的感觉,只是那种似有似无的美味在心头萦绕,却怎么也吃不出那种感觉。于是有一种怅怅的失落感——也许那个水煮蛋的美味是彻底的从生活里消失了,只因为这该死的长大!那种感觉或许就像一个人不停的赚钱,可钱却在不停地贬值,怎么也无法满足从前的愿望。人生是一次得与失的过程,我们不断地得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失去,是的,生命里曾经的美味,已经彻底的失去了,无法寻回。
一次餐桌上,听朋友聊起小时候的穷: 一毛钱的夹心饼,都是从旁边慢慢吃起,直到剩了中间的那个糖心,还是捏在手里,拿到唇边舔一下又拿开,舍不得含在嘴里,生怕它很快就化了。另一个朋友也说:他老爸去际头买一毛钱一根的甘蔗 ,回家后切成指节儿那么长的一节节,全家每人一份,嚼到只剩下渣,一点点味道都没有了, 还是舍不得吐掉,可是现在呢,还剩一大截呢,就那么扔了……
从朋友的叙述里,不用味道的描述,我们似乎就已经感受到了食物的美味,有些垂涎三尺!记得我是这么回答朋友的:“是啊,所以人不要太富有,太富有了,所有这些食物就失去了它们本来的味道。”
小时候问堂弟,什么最好吃,他回答说:“饿最好吃。”那时候深有同感。正餐由于没菜吃,经常产生厌食情绪。可是游泳或砍柴回来,肚子很饿时,端出菜橱里的冷饭,扒拉几口一碗就全部下肚了,那种囫囵劲儿,也能觉出冷饭的甘美!其实他的回答语法上有错误,因为“饿”不是食物,所以它不具备“好吃”的特性。而只能说“饿”让人有好胃口,“饿”使食物变得好吃。现在如果谁问我什么最好吃,我一定会说:“‘贫穷’最好吃。奶奶从小就教导我们:“要‘会分吃’(分东西给同伴吃),少吃多有味,多吃狗屎味。”由于贫穷,我们都“少吃”所以才“多有味”。
-全文完-
▷ 进入泪痕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