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九月十八日了,谁都知道,这是“国耻日”。一九三一年的这一天,五百日本兵悍然占领了当时叫“奉天”的“东三省”首府 —— 沈阳,旋即,整个东北就沦陷了,史称“九·一八事变”,一场为时十四年的中华民族大浩劫,就此拉开了序幕。这场全民皆兵的抗日战争一直打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牺牲了几千万人,才算把“九·一八事变”的始作俑者,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那么,为何区区五百日本兵就占领了沈阳?难道东北就没有守军吗?有,还不少,四十万!这些守军的统帅的名字还是我们不仅耳熟能详且是如雷贯耳的,他,就是那位被誉为又少又帅的民国著名公子哥、活到了二00七年的基督皈依者、“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 —— 张学良。
我曾看过张学良晚年的回忆录,也看过关于这段历史的许多资料。在张学良口述历史的视频中,差不多一百岁的他,竟依然是念念不忘自己当年的那些香艳事儿,诸如睡了哪位中央大员的女儿,被哪位行政要人的妻子给献了身,又有多少名媛夜夜追随于他床第伺寝都说得有名有姓,如数家珍。可是,做为一个中华民国的“封疆大吏”,难道将这些色瘾过足了就完了?想过自己能舒坦至飘飘欲仙地干这些事儿是老百姓在“汗珠子落地摔八瓣儿”地供养你吗?知道军人的守土之责吗?你逃了,你活了一百多岁,看到了你曾经治下的几千万人民举家灭门、血河滔天吗?!
我们这一茬生于一九六0年代的人实在是太熟悉张学良了,可熟悉的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做为“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和“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将军在西安发动“兵变”的张学良,在这场史称“西安事变”兵谏中,他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要求“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国共合作,联合抗日。
可是,我们决不能因为“西安事变”结束后中国确实“停止了内战,一致对外”,就对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时的表现轻描淡写,并把责任推给蒋介石。好象当时张学良被国人谴责为“不抵抗将军、逃跑将军”是李代桃僵、是很冤枉的似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西安事变”的解决过程中,若不是斯大林为了苏联自己的国家利益 —— 斯大林认为“中国抗战离不了蒋介石的领导,捉蒋会促使中国内战的全面爆发,日本可乘中国内乱迅速打败中国,转而进攻苏联,苏联的国家战略思想就是要把日本拖在中国战场” —— 一再敦促有与“事变”关各的方面必须释放蒋介石先生,那“西安事变”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扩大内战”了:由“国民政府的中央军”剿“红军”变为剿“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了,那可是小日本鬼子们求之不得的啊。
尽管这段历史早已成并不如烟的往事,可对于“东北抗日”这段惨烈的“民族史”,窃以为多年的宣传的既不全面亦不够真实,其核心就是将张学良的“不抵抗”造成“东三省”迅速沦陷的责任推给了蒋介石。事实是,当时张学良执掌的东北与中央国民政府仅是“名义上的归属关系”,东北军权、政权、财权集中于张学良之手。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难以真正对其发号施令 —— 当时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能指挥的仅为中东部数省而已 —— 更动不了东北军的一兵一卒。现在已经很明确了,过去长期流传的“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纯属谣言,“不抵抗”的命令其实是张学良将军自己下的。
晚年的张学良自己说:“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先生无关。我是封疆大吏,‘中东路’、‘九一八事件’,对苏、日关系,平时我有自主权,不能说有了事,推卸责任。外间传说我有蒋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谕存在我的原配夫人于凤至手中,那是扯淡,于凤至也不是那种人。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儿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
如果按张学良自己解释说的“九·一八事变”时,“误判日军”只是“挑衅”而下令“不抵抗”,那么,在“东三省”大部分已沦陷的三个月后,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会议先后明令张学良“对于日军进攻锦州,应尽力之所及积极抵抗,死守锦州”、“如遇侵犯,则抵御之”、“日军攻锦紧急,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 ,这,又该怎么说呢?你张学良又怎么解释这些呢?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以锦州为中心的“辽宁西部”在军事上极为重要。如果辽西保住了,就能够扼守“关外门户”,就能够有效阻止日军入关继续侵略华北和热河省。然而日军先头部队数百人进入锦州,竟未遭任何抵抗,“东三省”由此全部沦陷。此前,蒋介石曾数次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切勿撤退”、“航空第一队已令其限三日内到北平,归副司令指挥”,可这时的张学良竟是一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架势,根本就不予以任何理睬,继续将部队快速撤出东北。当时,最后一批离开锦州的东北军官兵,面朝北方,黑压压地一大片,跪在车站的地上,痛哭不止,哀号长鸣!那可都是些血气方刚的东北纯爷们啊,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他们的嚎啕大哭,其悲,可想而知!还有一点必须说明,要知道,当时东北全境的日军只有四万来人,而咱们的“东北军”是十倍于他们的四十多万啊,而且,还装备精良!
说到在这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史料证明,当时,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政府的“行为”而只是日本关东军的“独断专行”。就在“事变”后不久的九月二十四日,日本内阁会议还决定了“不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方针。然而,由于“东北军”的“不抵抗”,此后日本关东军轻易占领“东三省”,这极大地助长了日本侵华的嚣张气焰。驻北平的日本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给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说:“须知‘九·一八’迄今之帝国对华历次作战,中国军因依赖国联,而行无抵抗主义,故皇军得以顺利胜利。倘彼时中国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在满洲之势力,行将陷于重围,一切原料能否供给帝国,一切市场能否销费日货,所有交通要塞、资源工厂能否由帝国保持,偌大地区,偌多人口,能否为帝国所控制,均无确实之把握。” 如果张学良将军在“九·一八事变”后能够坚决抵抗,“东三省”决不会轻易沦陷;没有“东三省”的粮、油及其矿产资源,日本就难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张学良下令“不抵抗”并将“东北军”撤出东北,过莫大焉!“九·一八事变”,真真国耻也!是中华民族应永刻心灵的血印!
一九三一年的中国是不很富裕的,可是东北很富,尤其是“东北军”富,“东北军”是当时国内装备最好的军队。张学良晚年回忆说:东北‘易帜’之初,那时‘东北军’还叫‘奉天军’,“我们奉天军拥有四十万兵力,有海军,还有飞机、坦克。蒋介石的嫡系军队不过三十万,没有海军和飞机。‘东北军’拥有沈阳兵工厂和军事学校,装备训练自成一体,军事力量很强。”据张学良的卫士郑景山说,张作霖生前曾训斥张学良:我就是不怕小日本子,小日本子在南满顶多有一万三,我要打日本子,先叫奉天省省长藏式毅召集长春至旅顺的“南满铁路”沿线各县县长、公安局长开个会,定个日期,一夜之间就把铁路都给扒了,咱‘东北军’有四十多万,重兵先占领旅顺、大连,一万多小日本子就交待了,咱怕日本子干啥呢?!
地球人都知道,“精忠报国”乃是军人的天职,“守土杀敌”更是军人的本分,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是,张学良将军作为四十多万“东北边防军”的最高司令长官,为了自己和“东北军集团”的“私利”,竟在国难当头之时,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置供养“东北军”的东北父老乡亲于不顾,竟然“不抵抗”,竟然悍然率兵逃跑,他若不是“不抵抗将军”,不是“逃跑将军,那他是什么?!这是任何有气节、有血性的职业军人所不齿的卑鄙行为!退一百万万步讲,就算是当时蒋介石委员长下命令“不抵抗”,就算是蒋介石总司令能对张学良副总司令发号施令,作为“封疆大吏”的张学良将军也应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倘若当时张学良率四十万东北军坚决抗日,再加上三十万有杨靖宇、赵一曼这样英雄儿女的“东北义勇军”的鼎力支持,日寇岂敢嚣张至打到南京,大屠杀中国?若张学良如此真抗战,那么,中国抗战史必将重写,张学良先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可一念之差,一失足竟成千古遗恨,英雄与狗熊,天壤之别于云泥矣!
后来,张学良因“西安事变”被蒋介石软禁在台湾。一九七五年蒋介石撒手人寰后,张学良恢复自由之身长达十年之久,国家高层亦多次盛情相邀,他的老家辽宁省都已做好了充分的接待准备,但他直至“客死异域”,始终没有再踏上大陆故土半步。
咱们中国人的传统是讲究“故土难离”、“叶落归根”的,应该说,他何尝不想回来?可他为什么偏偏就不回来呢?于是人们就纷纷猜测原因,结果是莫衷一是。窃以为,看似命题庞大,或许,原因很简单:在他魂灵的最深处,他深知自己愧对生他、养他、供他上学、供他挥霍、供他玩这玩那、供他过瘾销魂、供他兵强马壮、供他权势熏天的东北父老乡亲!遥想古时候,率八千子弟渡江西征打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尚且因兵败而“不肯过江东”,悲吭着“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横剑自刎于乌江,宁做鬼雄,也不苟且偷生!而没有自戕,活过百岁,目睹世事沧桑且皈依基督的张学良,数度回首“九·一八”国耻,安能不自愧乎?!想来,他的恶心事儿,他是自知的,天,想来也是知的。
最后说句题外话,有时,写写我也犯糊涂了,真真是不懂“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人有病,天可知否?”这些句子都是说什么的?不懂,不懂!呵呵,好在苍天依然在上,上帝依然无言,还长有心的,也都还知道他老人家在看着。记得先贤曹刿先生说过:“肉食者鄙”。若那些“肉食者”把自己的什么瘾都过足了,再稍稍分神那么一小会儿,想想普天之下的老百姓的事儿,想过了,或许也就不鄙了。
-全文完-
▷ 进入香艳一万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