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开完初一年级的家长会,从校长到年级主任、班主任都在反复强调同一个问题—交通安全问题。
孩子原来的学校是在大学里,现在由于教育体制改革,不能再依附大学,所以不仅从体制上剥离出去,而且学校也进行了搬迁。虽然说新的学校建的非常的漂亮,各项硬件都是属于一流的水平。但就是门前的那一条马路,就像随时会插入人胸口的一把匕首,让作家长的整天提心吊胆。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举的几个实例,让家长的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实例一:
一位初二的女学生,骑着自行车,只是随便撞了一位大学男生的手臂,造成手臂骨折,到现在已经花了三万元还没有彻底的解决问题。
实例二:
一位高中的男学生,骑着自行车,将一位老师迎面撞倒,老师被撞倒退好几步,最后因后脑勺着地,当场死亡。
这两个例子都是骑自行车撞人造成的伤害。我一直都是惧怕与放学高峰期的学生走在一起的。尤其是放学高峰时在学校里骑自行车的大学生,他们成群结队的蜂拥而出,既没有红绿灯,也没有交通警察监管,也不在乎是否逆向行驶,而且大多数的自行车还没有铃铛,往往是耳边一阵风掠过之后,就看见一辆辆自行车绝尘而去。且巾帼不输须眉,其身手之敏捷,动作之娴熟,让我自叹不如。
但我想自行车又能将人伤到哪里去呢?听了班主任的介绍,才着实让我吓了一大跳,原来自行车的伤害也是会要人性命的。原来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所以才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去呵护,所以我才想肯请大家能不能将骑车的速度放慢一点,能不能将别人的生命看得更重一些,能不能让每一位父母的心不要总是悬在半空里,那种提心吊胆的滋味真的很不好受。
实例三:
一位成绩非常优秀的初三女学生,在过斑马线的时候,被一位酒后驾车还闯红灯的小汽车撞伤,司机逃逸了,等女生被好心人送到医院时,医生已经无力回天了。
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老师强调要每天跟孩子谈安全问题,要教导孩子马路路口如虎口,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就算是人行通道是绿灯,也要两边看一看,有没有不减速,想抢红灯的汽车。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担心,难道那些肇事者不曾有过吗?难道他们的良知真的泯灭了吗?为什么从上到下一再强调不准酒后驾车,却还是屡禁不止呢?恐怕是有侥幸心理吧。
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超过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达300人(注:每5分钟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也就是相当于每五分钟就有一个家庭痛失亲人。也许是早上还在笑着对妈妈撒娇,让妈妈晚饭做一份自己最爱吃的糖醋排骨的姣美的女孩子,也许是那个答应给女孩子做糖醋排骨的妈妈,到了晚上,无论月儿是缺是圆,最爱自己和自己最爱的那个人就这么一点朕兆也没有的永远的去了,去到了那个再也不会有车来车往的地方。只留下思念的痛苦像一根刺一样深深地扎在活着的人心中,在岁月的打磨下愈发的痛彻心扉!
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约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百分之三,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百分之十六。而酒后驾车为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罪魁之一。
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孩子懂得珍惜生命,一定要孩子心中有个怕字,别以为天不怕,地不怕就是勇敢的表现,对生命要有足够的敬畏。不仅要对他人的生命负责,也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爱有很多种的形式,对生命敬畏则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但是,我们的安全教育只针对孩子们,够吗?那些将车子开到安全岛上面去的司机,甚至那时将车子开到别人家里去了的司机,那些受害者,何其无辜,他们就算再有安全意识又有什么用?难道在城市里真的找不到一块没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吗?世界如此的大,却再也没有我们安身立命的地方吗?
我的耳边不停地播放着那首让我每每听到都会眼眶潮湿的老歌,心在隐隐地作痛,
孩子你的书包在 我的胸膛/你说你喜欢学校 喜欢课堂/匆匆你走了/匆匆你走了/那个世界里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那遥远的地方/没有车来车往/安静的地方小河在流淌/那洁白的地方/命运没有方向......
---《 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
-全文完-
▷ 进入呆贝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