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已向传统的应试教育吹响了号角。目前,素质就写作而言,我们又如何渗透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 正视现状,查找原因,是写作素质教育起步的基石
在写作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改变固循守旧的传统作文教学方法,敢于正视目前学生作文的一般现状,我从事过多年语文教学,批改过不下千篇的学生作文,在堆如大山的作文中,得出的一个总印象是:写法陈旧,语言枯燥,大同小异,缺乏新意。作文成了“新八股”;“头戴帽,脚穿靴,腰肚空洞盖长袍”;要么是浓妆艳抹,华而不实,要么是瘦骨嶙峋,干瘪难看。写议论文是大道理加小例子,枯燥无味,无独特见解;写记叙文是平铺直叙,缺乏生活气息。不仅如此,语句不通,层次混乱,主旨不清,错字满篇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一提作文,老师发愁,学生头痛。为何会出现这种望文生畏的现象?不必责怪学生,主要是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陈旧,古板,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公式化,程序化的训练方式,把作文训练变成了模拟训练,创造各种不同型号和规格的“模子”,叫学生去套,造出来的是类似“产品化”的作文,当然要改变现状,提高水平,只有正视现实,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才让素质教育健康起步,呆头呆脑,毫无生气了。
二 在写作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写作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慨念,是一个综合能力与水平的考核指标,思想和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必须同步进行。因为“要作文,先做人,”文如其人,思想素质直接影响着写作素质。“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血浓于水,情真感人。我们很难设想一个思想虚伪,品德低下,庸俗自私,无情无义的人会写得出高品位真感情的好文章。因此做人是第一位的,人品高,文品自然会高,这是写作素质提高的首要一环。其次,要找到实施写作素质教育的方法。根据经验,我认为基本方法有两个,一是拓展形象思维,开拓立体思维空间;二是训练创新能力,力求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去表现思维。我着重讨论这两个方法。
学生作文为什么总感到难写,写起来就头痛?主要是脑子空空,无话可写,另外就是教法陈旧,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要把书本教“活”,把作文写活,拓展形象思维,创造自由相象的思维空间,激发兴趣。把写作引入兴趣之路,很不容易,不能一步到位,欲速不达。必须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抓基本功,建立作文“材料库”。培养学生平日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布置写观察日记,积累写作素材。这必须从初中或高中新生抓起,教师要定期检查。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瞬息万变。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人间生活充满着新奇趣,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丘。我们应该把眼睛投向社会,扫描纷纭变化的大千世界。鼓励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记下来,把一些新鲜事,古怪事,荒唐事,重要事记下来。除记事外,还可描景,记人,摘录书中的哲言警语,优美段句,动人心语,也可记自己的心灵历程,思想火花,忽发奇想,还可记民间传说,典故,谚语,俗语,土特产等等;只要是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记日记,要长期坚持,不可间断,形式不拘一格,无论长短。久而久之,积累下来就是一部难得的珍贵的写作素材。材料多了,写起来就会左右逢源,兴味泱然。
第二步:让学生在自己积累的素材中发现,寻找新奇有趣的写作材料,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做,教师只作体裁的限定,对写法稍加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意识。如果学生一时找不到写作的题目,教师也可出一两道大家都有话可写的题目,让学生充分讨论,谈自己的审题立和构思。这样,学生都清楚了题目的立意,再根据自己的素材和构思去写,就可消除一时“思路阻塞”的现象,弥补“一孔之见”的不是。
第三步:选择最佳角度构思,在写作中常常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 思维烦恼。这种烦恼让学生“望文生胃”。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除了写作素材缺少这个原因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思维僵化。如果我们启发学生多换几个角度去构思,从正面,侧面,背面,多维空间和纵横时间上去多想象,就可找出一个最佳构思角度。构思角度与众不同,文章必定新颖悦目。我们还可训练学生抓住眼前任何一个物体或景物或语言或文字为“道具”作思维的“导火线”,触发灵感的方法。只要我们作这样长期的训练,就可让学生摆脱“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思维窘境,轻松地领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训练灵感的触发不是一件容易事,关于“灵感”我们将另外专章阐述。激发了写作兴趣,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由“无话可写”变成“话写不完”,学生作文将会一改“旧颜”,由“干瘪”变成“丰满”,由“无情”变成“多情”,由“千人一面”变成“千姿百态”,写作素质教育可望收到初步成效。
拓展形象思维,激发写作兴趣,并不等于作文的成功。作文的成功还在于把思维表现为感悟,把构思形成为文字。如果不会表现,作文仍然是“空中楼阁”。有的同学“肚里有货倒不出”,有的同学“眼高手低”,“词不达意”,写起来“力不从心”,语言干巴巴,索然无味,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文学功底差,语言表现力差的缘故。我们在写作中实施素质教育,要花大气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特别要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 怎样训练作文的创新能力呢?
第一步:先从基本功抓起。作文要写好,首先要把“话”写“通”。把意思说明白。有的同学总以为作文与说话隔着一堵“墙”,其实,我们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要训练“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把心里所想的,口里要说的尽量用通俗流畅的话写出来,写话要简洁连贯得体,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要写会剪裁与调整材料。把心里所想的都写出来。材料并不一定符合一篇文章的主旨和题材的要求。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主旨,要紧密围绕文章的主旨,精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对材料要有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繁存简,统筹兼顾,对语言要加以适当/删改增减,适当“润色”,锤炼,使文章浑然天成,增辉加色,要有一些独特的表现手法,这就是作文中的创新能力,我们对学生要多多鼓励发挥“个性特色”,切忌制造“框框”,让学生去生搬硬套。
第三步:训练“眼界”与“手笔”的协调统一,逐步消除“眼高手低”的现象。为了提高写作素质,我们要加大阅读量,多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提高欣赏能力,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有的同学名著读得很少,写作水平老是提不高;有的同学书读了很多,没有消化,写起作文来,不得心应手,这主要是本身生活贫乏,对知识不能融汇贯通,兼收并蓄,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我们有的同学在作文中爱用较多的形容词或冷僻字,故作高深,其实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我们要鼓励多读书,读名著,也要多观察生活,体察社会民情,着眼大时代,这样才能把文章真正写好写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读书与实践相符合。利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这又回到了我们开始讲的话题:“要作文,先做人”。
总之,我们要在写作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突破应试作文的条条框框的旧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多维想象的自由空间,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发挥了学生的写作“个性”特色,才能写出血肉丰满,神采飞扬,富于创见的文章。但训练创新能力决非易事,必须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全文完-
▷ 进入cabelo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