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用文字来记载自己的思想的时候,我们需要正确地把自己的“思”和“想”表达出来,“思”是对事物的研究,“想”是对事物的评价,如何正确地运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来源于我们对文字的掌握程度。文字掌握的正确程度,并不是用政治来进行评价的,思想和政治是两回事,思想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分析事物和研究事物的产物。而政治,它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思想并不等同于政治,政治也同样不能等同于思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思想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来认识这个世界,而政治,它并不需要严谨的态度来认识这个社会,政治是一种依赖性的社会现象,它依附于掌握政治主动权的阶层,为掌握政治主动权的群体服务。
鲁迅的文章从教科书上被删除,这是政治的需要,从鲁迅文章所表达的“文字掌握程度”来看,它并不是最优秀的,语文教科书并不是政治教科书,它教授的是用以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教授政治,如果我们用政治来左右语言的表达方式,顽固地用政治来代替交流的工具,那是违反常规的,也是有害无利的。
语文就是语文,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它所教授的是语言和文字,并不是教授政治,更不是教授我们某种精神,鲁迅的精神谁也抹杀不了,但我们也不可能承认鲁迅的文字就是语言和文字表达的精华。
历史从来就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和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政治,能够影响时代变迁的文献多如牛毛,其中绝不缺乏优于鲁迅作品的杰作。但是,语文教科书需要的并不是能够影响时代变迁的文献,而是掌握形成更多能够影响时代变迁的文献的工具。鲁迅作品的存在在于精神,可语文教科书教授的并不是精神,而是文字的表达方式。
在表达方式的学习和精神教育的矛盾之中,我们到底如何取舍?我想,这是教育领域应该考虑的问题,在文字的表达和政治挂上钩以后,我们就很难区分优劣了,历史上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也有夹在好人和坏人之间的不好不坏的人,如果我们用政治的眼光来分析,势必会做出好人写好文章,坏人写坏文章,不好不坏的人写不好不坏的文章这样的结论,这种结论就把人们引入了一个误区,如果我们的学生阶段就被引入歧途,那后果可想而知。
当社会出现某种弊端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怀念那些曾经跟相类似的弊端进行过斗争的先驱,爱鸟及屋,我们在拥戴他的精神的同时也就拥戴他表达精神的文字了,有没有比他文字更精华的文字?如果我们能够用更精华的文字来张扬他的这种精神,那不是社会的进步吗?
把政治跟语文割裂开来,把工具和社会现象区别开来,这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全文完-
▷ 进入黑寡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