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我想给各位聊聊诗人笔下的教师,题目就叫“诗话教师”。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专写教师的诗歌却很少,这可能与封建社会统治者,一方面宣传“唯有读书高”,一方面总是让教师处于“九儒十丐”的地位有关。清代的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的郑板桥先生在他的一首《教馆诗》里道出了那个时代教师的尴尬地位和生活的凄苦:
教馆本来是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
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
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
而今幸得青云步,遮却当年一半羞。
教馆先生吃人的饭,看人的脸,如寄人篱下的请客,生活一潭死水,课多课少都有错,是“无锁无枷”的文明囚犯。要改变自己寄人篱下的低下处境,唯一的出路就是参加科举考试,走“范进中举”的道路。不知郑板桥是否做过私塾先生,这首诗真是封建时代生活在社会下层从事启蒙教育的穷秀才生活的真是写照。
民国时期,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重视平民教育,关注底层教师的生活,他写过一首热情洋溢的关于教师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风来了,
雨来了,
谢老师捧着心来了!
诗的语言清新,明朗,形象突出,诗里的“谢老师”,开学第一天,就风雨无阻的来给学生上课,她满腔热忱,感情投入,这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时期的新型的教育工作者形象,可以代表那一个世代整个教师群体。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生了“革文化命”的运动,教育界首当其冲,全国大中小学都停课闹革命,学生起来都造老师的反,广大教师一夜之间都变成了“牛鬼蛇神”“黑帮分子”“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到处遭关押,遭批斗。梁漱溟先生感于此,作打油诗道:
九儒十丐古时有,而今又名臭老九。
古之老九犹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
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文化有。
倘若马列生当世,也需揪出满街走。
斯文扫地,人不如狗,尊严全无,连马列那样的大知识分子,“生若逢时”,也难幸免,要遭批斗,真是史无前例的荒唐与荒谬。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教育和科技的春天刚刚到来,到处充满生机,那是一个令人怀念的年代。以诗歌艺术,真实表现广大教师现身人民教育事业精神风貌的佳作,当数著名诗人赵朴初先生诗词《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
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
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
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这是赵朴老在打倒四人帮后的的一九七九年八月作的一首词,从中可以看出先生高度赞扬人民教师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溢于言表的激情和喜悦。1985年 9月10日在我国第第一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赵老高兴之余,又亲笔录此词以志庆祝。 在封建社会,被 人 贱称为“孩儿王”“教书匠” 的穷教师,只有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才获得了新生,被人称为“许身孺子” 的“英 雄”、“园丁” 和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他们在为共和国默默奉献着自己无与伦比 “忠与爱” ,他们 为祖国培养人才,洒下 汗水,呕心沥血,放出自己的光和热而无怨无悔 。可以说,赵朴老的这首 《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是一首难得刻画当代人民教师美丽心灵的 赞歌。可惜二十多年来年,再很少读到这样的佳作了,有的只是 表达教师怨言的一些顺口溜 ,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
2010年9月10日教师节
-全文完-
▷ 进入守拙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