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上突然看到有消息说,不少地方的中学课本取掉了鲁迅先生的文字,用一些现代的所谓流行文字来替代。按说社会在发展,时代也不同了,我们对知识的要求和理解也应该有所不同。可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怎么觉得丢弃鲁迅就是中国的一种悲哀。
说到中国古代文学我们不能不想到《三国演义》《水浒》和《西游记》,说到现代中国文学,自然也就离不开鲁迅的《啊q正传》和《祝福》和《药那样的绝世经典。作为华夏文学的一种集成,我怎么觉得我们所能领略到的就是现实的一种存在。
不是我喜欢鲁迅,而是在我觉得鲁迅的身上有一种现代人缺失的精神。就说阿q吧,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学形象也许它在世界文学中算不得最完美的了。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面镜子,到了今天我似乎觉得他仍然还在警示着我们。
文学不是历史,文学是一种永恒的存在。不能因为时代的变迁我们就可以丢弃李白和杜甫,我们就可以不去咏唱那无数的千古绝唱。文学更不是政治,不是御用所带来的快感。我觉得,做为一种传承,让我们的后代记住鲁迅是应该的。不能说今天我们看到有许多通俗的东西风靡世界,就觉得它是一种精品,是一种值得留给后辈的财富。我觉得社会也不是文学的全部。不能用功力的思维去审视文学的真实。
鲁迅的存在与否不是学术的争鸣,我觉得它是折射我们对中国文学的一种看法和认知。我不知道中国的文学史里现在还有那个文学形象能和阿q祥林嫂来媲美。让我们的后辈们记住阿q和祥林嫂有什么不好。难道说让我们的后辈们记住现实中所看到的一切才算是交给了他们最值得记录的东西。
关于中学课本里取掉鲁迅的文字,最近网络上是各抒己见,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可我觉得,不管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对于鲁迅先生的灵魂都是一种亵渎。因为在我觉来,鲁迅先生的精神就是华夏民族需要发扬光大的精神,是不能评说和评判的。这就好比现在我们遇到的许多现实情况一样。前不久我就看到关于中国应不应该有小姐一样。从现实的观点出发,也许存在就是合理的,然而从人性的本质去看,我觉得这样的问题本不该拿出来进行讨论。
文学不是自然科学,文学的发展有时候不是按照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也许有些人认为,自然科学都要发展了,人文科学也是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也是应该有当代的特色。想法相对于人们的思维来说,我们应该鼓励,因为繁衍性的思维是生命存在和升华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什么才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实质。
看看中国近代忍辱负重的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阿q的存在是多么的令人不堪回首。我一直认为,就是在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社会里仍然有着无数的各色各样的阿q,有着数不清的祥林嫂,当然也有令人不能思维的人血馒头。
为什么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忘记鲁迅呢?难道我们今天的骨子就没有需要清理和反思的东西。听说取下鲁迅的文章换上了许多现代的所谓精品。让我说,文学毕竟不是文字,文学它需要承付中国的历史,而不是承付政治所带来的光环。
我也不知道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啦,去年的什么时候好事者竟然在网络上搞了一个中国文人的评选活动,没想到结果出来竟然人大跌眼镜,鲁迅竟然排在了韩寒之类的后边。记得那时就有人说,鲁迅的文字过时了。我不是要否定年轻人韩寒在当今市场经社会里所取得的成就,我只是觉得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不是用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来评判的。我们不能说韩寒的一部作品发行一百万册就是成功,不能说鲁迅的《阿q正传》当年发行也不过一千多册就说明《阿q正传》缺少了什么。
我不知道当年屈原的《离骚》印没有印成小册子,可是我知道,在华夏的精神内涵里,离骚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是无以伦比的。我们可以用经济衡量收入,我们可以用经济去买官卖官,我们也可以用经济去招小姐,也可以用经济去诠释二奶三奶的存在。但是我们决然不能用经济来评判华夏精神的内涵品质。因为泱泱五千年的华夏历史用今天的实用哲学是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诠释的。
我在想,中国人可以丢掉历史留下的耻辱,但绝对不能丢掉华夏精神的魂魄。在我的记忆里,鲁迅早已经不是一个文学的概念,他早就成为华夏民族引以为自豪的精神实质。现在有人从课本里取掉了鲁迅,我不知道他们是存于怎样的心态,是他们觉得当今的中国不需要鲁迅,还是觉得鲁迅的精神已经过时。
当然网络上也有取掉鲁迅文章的理由,觉得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明的社会,我们应该留给后代更多的张扬,更多的自豪,而不是应该把阿q这样的文学形象再继续留下去。让我们的后辈们怎么可以总是觉得中华民族竟然还有这么一个磨灭不了的符号。心情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可现实却并不能呢个代表心情。
我觉得我们今天怎么看待鲁迅是一个民族认知的最起码的标准。如果说我们现在就丢弃鲁迅,丢弃鲁迅的精神,那中国的历史在我看来才是真正的倒退,是真正的荒芜和毁灭。记得去年儿子考上大学,我带他去陕西省博物馆,当时儿子就有些不以为然,觉得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把古代的东西作为至宝呢。当时我没有太在意,觉得儿子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也是受尽了磨难,也该让心灵淤积的苦闷释放一回。不过今天看来,我的想法有些太肤浅了,因为我从淡漠鲁迅精神的潮流中看到了儿子思维的可怕未来。
儿子喜欢韩寒,我喜欢鲁迅,在我的书房里关于鲁迅的著作几乎都买齐了。可是我让儿子没事的时候也读读鲁迅,可儿子整天抱着韩寒的书从不肯听我一句劝告。记得儿子也曾说过,他们老师说了,鲁迅的东西只是战斗用的,今天是个和谐的社会,不需要战斗。下面的话语没有说,可是我能想象出来那些潜台词都是什么。
说到战斗我想在这里澄清一个概念。战斗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政治里德打砸抢,也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为了信念抛头颅洒热血。战斗作为生命和自然间的一种关系,我觉得这样的理念什么时候都是不能丢弃的。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反思的精神,没有了进取的勇气,那这个民族还能有什么希望呢?
生命的历史就是战斗的历史。尽管我们可以用儒教和道教来诠释人和社会的和谐,但是我们没有一种社会理论可以诠释生命发展需要的能量。战斗是一种搏击,是生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源泉。如果说我们觉得鲁迅的文字已经过时,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放弃生命本质的反思过程。
也许有人会说我故弄虚玄,也许有人会说我夸大了鲁迅精神在民族精神中的作用。其实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能知道,中国发展到今天单凭懦弱是无法完成民族富强的梦想的。有时候我在想,社会作为一种存在,它所萌发出来的事物规律也是有着某种必然性的。鲁迅从上个世纪初的社会现实中发现了我们民族的劣根性,发现了阿q精神的存在,其实让我说这不单单是上个世纪初的中国现实,它是我们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所形成的一种顽疾。不是说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这种阿q的精神就消失了。
当年鲁迅是用个体表述民族,可今天我们只要稍微的动动脑子就会发现,阿阿q的精神已经从国家开始向个体生命来蔓延。举一个刚刚发生不久的例子,当世界因为美国的华尔街出现金融风暴的时候,我们突然觉得自己成了这个世界的救世主,动不动就说我们可以拯救世界经济,我们可以挽救人类建立起来的物质财富。其实细细想想,我们能拯救什么呢?后来我的一位在美国定居的同学回家,他发现我们都在为世界金融风暴狂妄自大的时候,他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说在美国,民众并没有中国人这样的感觉,好像世界末日真的就要来临了。
当然了,金融风暴终究是要过去的。美国仍然是美国,中国依然是中国。老同学在自己的祖国待了几个月最后还是回到美国去了。临走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他一直都没有想明白,我们为什么总是喜欢自己把自己摆在老大的位置上耀武扬威呢?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他的实力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需要别人的认同才行。看来鲁迅先生真了不起。
我是目送着老同学坐着大波音升上蓝天的。他最后的一句鲁迅先生了不起竟然让我开始浮想联翩起来。那一刻,我想到了阿q临上断头台了,还在后悔自己当时画押的圆圈没有画圆,还在想悄悄的捏小尼姑的大腿没有过瘾……
是呀!《红楼梦》可以打一折放在废品收购站准备做纸浆,鲁迅的文章也可以从中学的课本里拿下来,但是这一切又能说明什么呢?想到这里我反倒释然了许多,大概在我的骨子里也有阿q的影子吧……
-全文完-
▷ 进入心灵苦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