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老爷子侃大山,我听他说一个笑话,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据说古代山西某县出了个贪官,知府衙门正开庭审理,问:尔贪墨银两否?从实招来!答:贪1万两。问:尔一年俸禄几何?答:1千两。再问:为何要贪墨如此之多钱两?答:皆因不足开销。再问:若俸禄达1万两,还贪否?答:大人,贪不厌多啊!
这虽然是个笑话,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的本性是贪婪的,再多的金钱也不能满足其无限膨胀的私欲。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对一个不知廉耻的官员来说,不要谈什么高薪养廉!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圣人孔子是怎么说的,孔子在《子路篇》中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圣人说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要有羞耻之心,因有是非羞耻之心,出使四方之国,方能不辱君命,方可谓“士”,“士”的重要标准之一则是“行己有耻”。
孔子的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不知耻,哪有廉!却没有提到任何用财物可以移其志的说法。
“徇私舞弊,假公济私;索贿诈贿,贪脏枉法”的人,首先应该看到这些人是没有廉耻之心的,与高薪多少无关。单单用高薪是无法养廉的,只能是愈养愈贪。人非圣贤,人的欲望和贪念是无止境的。针对一些失去道德和良心的贪官来说,高薪只能是杯水车薪,如同鱼饵吊大鱼,结果只能是饵失勾空,大鱼要吃小鱼去了!
再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贪官。中国历朝历代贪官无数,而最大的贪官莫过于和珅和大人。我们知道乾隆年间的和珅,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成为乾隆皇帝的红人,条件不可以说不优越,生活不可以说不富足。就是这么个“国家栋梁”,在嘉庆年间,东窗事发,家产被抄出,折合白银11亿两,相当于15年清朝的国库收入。正说明了一个贪官,当他欲壑难填的时候,高薪和养廉是扯不上关系的!
和珅是清朝最大的贪官,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官员把贪婪之心变为实际腐败行为的,还是制度,监督制度不力,必然滋生腐败!腐败之后再没有监督,就变本加厉的腐败。因为他们有权力在手,当然就不愁无人行贿了。
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现象,在监督制度不力的情况下,更可怕的是贪污受贿已形成一个食物链。在这个贪污的食物链中,有些一开始操守还算好一点的,你不按这些潜规则办,就在官场混不下去,最终妥协成了同流合污!所以,国家即使把再多的俸禄给了这些官员,也是无法同廉政攀上关系。
我认为高薪和廉洁奉公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一个国家能出高薪给公务员,只说明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了,自然是相应提高工资收入的水平,这无可厚非。我们也能看到,相对高薪和优越的福利待遇能留住有素质有道德的人才,对消除人才的心里顾虑是有好处的,也是必要的。他体现了一个社会对人才的尊重的和对其价值的肯定,实在与养廉不可混为一谈。
所以只有高薪而没有相应的监督制度,廉政只能是一句空话。任何高薪相对于人的贪婪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从本质上培养官员的廉耻观,用道德的良知观来净化他们的心灵,用严格完善的监督机制约束他们的廉政行为。真正做到既给足够的高薪,让他们过上体面的“士大夫”生活,又能让他们的廉政行为真正造福天下苍生!
-全文完-
▷ 进入水哥来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