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与饼之间原本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
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不过是形状的雷同,他们都是圆的,不过月亮不是每天都是圆的,在八月份月圆的一天,月与饼相聚了,它们的结晶是月饼。
这一天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与故事或传说想联的,比如端午,想到的是屈原,这一点是大家都能认同的。中秋也有故事,也有传说,但是意见不是很统一,有说是后羿与嫦娥的故事,也有说与吴刚相关,还有说与唐朝的大将李靖有关。至于这几个故事或传说,我倒更认同第三种,一是离现在较近,且有文字记载,二是相关的传说不过是根据月亮上的黑压压的一片颜色而假想的,因为形状有点象山,所以里面就是山,有山就有树,有树就有人,有人就得是仙人,最好是最美的仙女,那就嫦娥吧——天上的女子自然是美轮美奂的,有树还得有人砍伐,那就吴刚吧,让他永远砍下去,大抵如此。
后羿据说是历史人物,是夏朝的某一个篡位的帝王,嫦娥是不是真的就不敢言说了,当然即便后羿有个美丽的王妃也是情理之中的。不过人们倒很少计较这个成天打猎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的帝王,反而对他美丽的老婆更感兴趣,又是让她拿到了长生不老药,又是深居月宫,怕她寂寞,还给她弄个乖巧的兔子,为了证明她的坚贞,还让猪八戒干了一件糗事。
咱们的先人可真能编!
咱们的先人编故事大多都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农村唱戏,都是一波三折,公子落难、小姐讨饭,最后混到了大团圆,比如狸猫换太子,比如牡丹亭、比如铡美案、比如天仙配等等,都有善终。这没什么不好,是佛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普及,也是中国人善良的愿望所在。
但是偏偏后羿射日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后羿回来了老婆不在了,吃了长生不老药拜拜了,于是就跟着后面追,越追越远,保持相等的距离,好在嫦娥还顾及一点夫妻感情就落在了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这样让后羿还能看到她的样子,吊他的胃口,后羿也算重感情,还在家设了香案祭拜自己的老婆。
这个在月圆之日的传说偏偏没有圆满的结果让我不思其解,是后羿篡位让人们内心里不认同,还是后羿不是一个好帝王而不招老百姓待见,抑或是人们从根本上就认为嫦娥嫁给了后羿就是委屈了,那样的美女就应该平时独处广寒宫,偶尔伺奉一下玉皇大帝就给足了天帝的面子,就像林妹妹即便嫁给了焦大,还是得离婚,从这个角度讲,这也是一个较好的结果。
当然都是我的胡思乱想。不过确有不少文人对中秋的月亮充满着感情,众所周知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三岁的孩子都能摇头晃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是人间的极品,那时的他,一定面对着月亮,情绪复杂,甚至低落,不足为外人道也,只是出口赋诗,那是一种自言自语。不过先生绝非常人,历尽磨难而始终不为所倒,遇事总能豁然开朗,还能造福百姓,苏堤今天依然,无论是乌台诗案,还是下放黄州,他都是通透的,都是潇洒的。
难怪,他没有一般儒士的迂腐,也不似理学的执拗,却有着非同常人的才气与人格魅力,且有关爱众生的悲悯。所以,他属于千古一人。他钟爱月亮,期待月圆,不过月亮却没有给他带来更为圆满的结局。
几百年后,清朝怪才金圣叹,在中秋这天兴之所至,出口成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对仗之工整,毫无雕琢之痕迹,非大师不能为。对联里也是一种通透,一种领悟,一种对世事轮回的感慨,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一种对未来的先知先觉。
终于,他因抗粮哭庙冒犯皇帝被斩首,临死前,不忘作一副极致的对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口占结束,身首异处。在中秋的夜晚,面对圆圆的月亮,他可能早想到了这样的结果。
苏轼有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可金圣叹的代价太大了!
于是,面对月亮,人们婉约了许多,不在张扬,多半写写闲情逸致,叙叙离愁别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谈谈小恋爱;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画个水墨画,来点意境,自娱自乐,是招不来杀身之祸的。
和月亮有关的美女还有一位,那就是貂蝉,晚上在院子里赏月,一阵乌云走过,把月亮遮住了,他那著名的义父王允就说我这丫头,太美了,月亮见到就躲了,于是貂蝉称为闭月,类似的还有那个胖妃子,碰到了含羞草,李隆基忙说哎呀,我这老婆真漂亮,连花见到了都有点不好意思,把个杨玉环说的心花怒放。
按这样的说法,你我可都是闭月羞花。找个阴天咱就是闭月,种棵含羞草咱就羞花,不是吗?
闭月羞花的故事或许又可能给凝重的月亮增添了些许调侃。
当然,最自我享受的还是吃,吃的东西就是月饼。
可能所有的人都想把月亮变为美食,要不民间有天狗吃月亮的说法。
狗是吃不到月亮的,人却可以吃假象的月亮,李靖获胜归朝,给李渊进贡了胡饼,李渊说应将胡饼进蟾蜍。后来,李隆基觉得胡饼名字不好听,他的胖妃子抬头看了一下月亮,说那就叫月饼吧,杨玉环获得了月饼的冠名权,并有滋有味地享受着着外来的月饼。
在吃不饱饭的年代,月饼是稀罕之物。只有在中秋这一天,一家人围在一起,桌子中间放一块较大的月饼,家长拿一把刀,依次把他分成四块、八块乃至十六块,然后见人头分发,大人坐在桌上吃,小孩跑到外面,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吃过之后,还慢慢回味着中间那部分的美妙。此时在月下的清辉中,是一个个孩子鼓胀的嘴巴,和意犹未尽的享受。
好像以前人也是这样的,据说,刘伯温起义时,就塞了一张纸条搁在月饼中间,约定起义的时间,一下子就奏效了。这我信,这样的事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刘伯温的智慧就体现在他把纸条放在月饼里,因为月饼好吃,你要搁在剩饭底下断然是没人理会的。
而且通过把信息藏在月饼里发生在现在也是没有人理会的,因为不知不觉的,已经没有很多人喜欢吃月饼了。一到中秋临近,家里总是有那么三五个月饼,形状各异,但都是一组组的,不是一个大的,盒子里面有那么三五个。多半的时间也就是那么摆着,既没有赏月的雅兴,也没有吃月饼的欲望,时间像时钟一样刻板,生活像钟摆一样机械。蜷缩在窄小的室内,慢慢地淹没在生活的死水里。
孩子可能有一点点的兴奋,不过是啃一两口而已,边是不吃的,心是选择性地吃的。吃过之后,桌上一团散乱。真的,我丝毫不想指责他的浪费,既然不喜欢吃,那就不吃,没什么的。给孩子扣许多帽子没什么好处,你我不都在浪费吗?我们浪费的还有生命。
又一轮圆月即将来临,月亮下没有善射的后羿,也没有钟情的后羿,月亮里没有飘逸的仙子,也没有笨拙的吴刚,只有昼夜巨大的温差。
那些穿着长衫的文人早已不在了,他们的灵魂早已融入到腐烂的泥土和尘封的文字里,同一个月光下,偶尔也可以看到一些扭扭捏捏作态的新的文人雅士,他们重复着先贤描写月亮的仅有的那么几句诗句,顺便也晃晃脑袋,作飘逸潇洒状,可维系在他们身上的早已不是悲悯的心灵,而是自感得意的畅快。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自我感觉如此良好,在我们志满得意之时,天上不还悬挂着一轮冰冷的月亮吗?他是无言的,他是饱揽沧桑的,可能他的嘴角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那是对我们的鄙夷。
我不会赏月。也从未赏月。我只知道每一个圆月来临之际,不过是生命中圆月的减少。同样,我不太喜欢吃月饼,在啃掉每一个边角之际,不过又是一个圆满的消逝。
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知道,现在吃月饼的也不见得是真喜好那一口,吃的是寄托,吃的是期望。就想那么一点圆满。
最近看过一些堪称优秀的电视剧,发现故事的结局都不太好,比如中国兄弟连,比如我的兄弟叫顺溜,都是很有血性的男人戏,可结尾都是悲剧。悲剧是好,能打动人心,能震人心魄,能让人心灵得到升华,也符合戏剧发展的轨迹,可符合轨迹的结果就仅仅是英雄的陨落吗?
真的,我们有时真希望不要那么复杂、乃至深刻的文化,只需要看过之后能有一个好心情。可那样的话,有觉得有点自欺欺人。在这种近乎自欺欺人的心里支配下,我想,如果把大团圆的结局申请为中国戏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倒是应该的,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也是中国人朴素的善良体现,可我知道那样的想法没有人会买我的帐。
因为世上本无圆满,除了形状上圆满的月亮与月饼。
-全文完-
▷ 进入摩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