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温和的午后,天空浅浅的薄蓝,淡淡的阳光溶液般流溢着。伫立阳台,看着蓝过千古依旧年轻的天空,忽然想去郊外爬山。
车子穿过钢筋水泥的森林城市,渐渐地驶入郊区。窗外的空气,温润而柔和,细细的秋风浸润着淡淡的山野味儿扑面而来。“久锁樊笼中,复得归自然”的诗句悠然而至。心,缓缓地沉静,变得慵懒而淡薄。
原野浅绿的底板上,素描着灰黑色的村庄,土路、老沟、旧渠、田埂、地垅,这些古老质朴的元素合理地镶嵌着,放眼望去,满目的清新与葱郁,初秋的原野宛若一幅灵动的水墨,浸透着鲜活的丰蕴。
许是小时候在山村长大的缘故,我对乡村有一种母亲般的依恋,对乡野有一种天然的向往,心灵深处有一种浓郁的怀旧情结。每次走进山野,总有一份回归的错觉,淡而远、幽而长,这种感觉,常常伴随着我在梦里回到纤尘不染的童年时代。儿时的山野,只有鸟鸣、蛙叫、虫吟、野果,纯净得像一冽清泉,在同样纯净的眸子里溢出甘霖雨露,滋润着儿时纯粹的天空,流淌着简单而纯静的快乐,这份快乐,若一坛绝世美酒,陈年弥香,回味无穷。
漫步在静寂的原野,千折万叠的愁烦一倾而泻。那些隐隐约约的远山、起起伏伏的岗坡、浅浅淡淡的葱绿,与蓝天、白云共同拼合出辽阔的地理空间。置身于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人变得何等的渺小,名利又何足挂齿!流动的云、轻柔的风、静默的树,它们延伸成温馨的港湾,妥贴地安放疲惫不堪的心,安静地歇息,远离城市的嘈杂喧哗,忘却凡尘的纷扰愁闷,让自己彻底地放松,让身心完全地坦然、完全地释放、完全地裸露。
行至山脚,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自己是喜欢山的,而且是极至的喜欢。一座山,与朝露晚霞、清风明月、山风野草为伴,那样沉郁、那样古朴、那样深邃,它们若一智者,静看世间的繁华与沧桑。总觉得,自己是无法真正走进山的,自己攀越的只不过是山的表面,而山的真正内涵是无法企及的,但我还是喜欢山被自己踩在脚下的感觉。
其实,山真正的优美,全在于那片未凿的天真,那样的山,使人联想到它现在的模样与伊甸园时代完全是一样的,古意四射。自己正爬的山,不是名山,少有人践踏观赏,也无亭阁楼台,在我心里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山。
徉徜在山野,清风徐徐,草木轻摇,细碎的阳光在草叶间穿梭,空气里弥漫着甜甜的青草味儿,沁入肺腑,清凉满怀。
爬至半山,有些累,停靠在树下歇息。安静地坐着,放眼广袤的原野,山路弯弯,村落点点,江水悠悠,静默的旷野承载着古朴的遗风,而旷野上的生命跳动着和谐的韵律。在我眼里,每一朵山花,都是一个生动鲜活的文字;每一缕山风,都是一句婉约流畅的文句;每一遍草蔓,都是一篇赏心悦目的美文。大地,用它如橼的巨笔,在岁岁复写的纸上,抒写着隽永的美文,篇篇如风,由远及近地次第展开着,大美无言。
秋风四起,淡淡的薄凉。飞鸟凌空掠过,剪破一片淡蓝,跌落一地的清韵。记得多年前读泰戈尔的《飞鸟集》,那时向往做一只飞鸟,自由地飞翔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能与云朵对话,聆听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那些思绪的断片,常常在脑海里回旋。现在的自己,每天若蜗牛一样,在喧嚣的城堡里艰难而缓慢地前行,终未成为飞鸟。只是,还时常想起《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落叶飘飞,千回百转,像残花一样纷纷凋零。捡拾数片落叶,它们脉络清晰,流动着素雅的韵致,抚摸清凉而软和的叶子,感觉着细腻的温情。其实,与落叶的交流,只要心灵的默契,无需言语表达,就如那句“死如秋叶之静美”,是的,落叶演绎了最静美的风光,但是,在我的心里,一直觉得落叶并没有枯萎,只是重生的另一个轮回。
继续前行,禅鸣如网,撒自古典的蓝空,染绿了小径。记得许多前年,也爬过此山,那时还很年少,正读高中,老师领着我们来这儿郊游。行走在小径,心被回忆夺去,十几年了,小径如昔,霞光如昔,禅声如昔,只是十几年前的洁白长裙不再,脑后的马尾不再。禅声翻腾的小径,十几年的光阴便如此飞去,那些青葱岁月的往事被吹在悠悠的晚风里。
夕阳西下,山野一片静谧。村落的屋顶,缕缕青烟袅袅升腾,飘荡着散漫的气息。
回望,一个移动的影子进入我的视线,细看,原来是一老农还在地里劳作。看着他虔心敬意的样子,心里涌出一种莫名的感动。他的背影在我湿润的眸子里慢慢地幻化成无数个背影,他们辛勤地播种、施肥、锄草、收割……,他们在或贫脊,或荒凉,或丰腴的大地上,积淀和传承着灿烂的农人文化。
蓦然想起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来,漫步在宽厚的原野,有种“面朝大海”的感觉,真正体会到“天高地厚,所以载万物容万象;天远地阔,所以任鸟飞纵马奔。”的哲理。
落日的余晖温软而柔美,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这盏灯指引着我走向真正的海……
-全文完-
▷ 进入佳期如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