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桥镇岩门村已是下午4点多钟了。
我们与德好一同下车,来到他的老家。一栋上下两层外贴瓷砖非常耀眼的房子映入眼帘。德好介绍,这就是生他养他的地方。现在是大哥的住所。我们走进房子,一股清新迎面扑来。早有人准备西瓜和水,以备客人到来。我们几个人脱下鞋子,趿上拖鞋便往二楼上奔。二楼是富丽堂皇之地,大客厅、博古架、大彩电、大沙发,并不比城里人的居室逊色,还有阳台。站在阳台上往远处看,四明山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青翠,层次分明地显示崇山峻岭的姿势。
岩门村因处于一座多山洞的岩石前面而得名。这里一沟流水自南向北流来,再向资江流去。村东是四明山系,翻过海拔1039米的登云岭就是祁阳境内;村西是省道217线,交通便捷。这里旧房保护良好,新房沿新修的水泥路次第排开。这里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说话间,村干部已经找来了电瓶、手电筒之类的工具,要到我们去村南看岩洞。我们溯大锅刀工(当地土话:小河)来到洞口。洞口不大,石山不高,荆棘丛生。跨过小桥就进入洞内。外面是一个大厅,里面比较狭窄,不断向深处延伸,钟乳石发育尚处初级阶段。洞里阴暗潮湿。虽然是六月天气,但阴风阵阵、凉风习习,乃避暑纳凉之胜地。洞左一沟小小流水从石缝里流出,在洞里歇一会肩,又潺潺的流入另一条石缝。
当地百姓说,这大锅刀工曾经呈“凹”形串村而过,后由于歹人设计,让它呈“弓”绕村,是的村子逐渐衰败下来。我们没有看到衰败的影子,只是看到了流水依然,只是看到了新房在河的对岸雨后春笋般的站立起来。
德好让我们沿大锅刀工而下。我们看到了暮色中的岩门村,是那样的古朴和苍茫,又是那样的悠然和生机勃勃。在村子的前面,尽管修了很好的水泥马路,但依然保留着曲曲弯弯的石板路和石砌河道。石板路在田埂上蜿蜒,一块一块的青石板在夕阳下熠熠生辉,闪着古老的光芒;石砌河道依着流水向前弯去,欲将这个村子弯在自己的怀抱之中;河面水清见底,河边青石块块,偶尔还伸出一块条石让古人站在它的上面,或汲水或浣衣。河上有两座古桥。一座是平桥,是由6块两三米长四五十公分厚七八十公分宽的整石板组成。它们通过一个桥墩横跨小河两岸,连接河东河西,方便行人往来。一座是风雨廊桥。木结构架上盖褐瓦,由于岁月的雕琢,已经整体倾斜,摇摇欲坠。桥下清清的流水被小坝阻拦,咆哮着发出白亮亮的怒吼,向北狂奔。平桥西北桥头有一块民国时期的碑刻,长100厘米,宽60厘米,碑上刻有“奉宪永禁宰杀耕牛”字样,透漏出岩门村人与中央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和仁爱之心。
越过碑刻,是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左边是排列有序的旧房区。据说,曾经一段时间还经常闹鬼,把乡村里的喜怒哀乐尽情的演绎。右边是玲珑精致的石山公园。石山上古木森森,古木之下是娘娘庙和六角凉亭。联曰:“凉亭生六角角角生辉,善人来四方方方来财”。这里的石头很特别,大都长了青苔,披上了绿装。而且奇形怪状,犬牙交错,如狮似狗,像老虎,像藏獒,像湘江河里滚水的青牛。
村东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向山上延伸,对面是狮子山。村里人见我们来考察,男女老少都迎在门外,有的走近我们,给我们介绍这里的神奇传说,有的向我们打听外面的情况,也有的自豪地告诉我们,这里有好几十人在外面打拼,而且少有成就,不断的支持家乡的建设。
村里处处是景点,村人个个是导游。我们几个人,每人都有一个村民争先恐后地为我介绍这里的景点和风土人情,什么藏宝洞,狮子山的怒吼、云霞山、八角脑、九龙天子的传说,应有尽有。不知不觉到了狮子山的背面。远看像一头睡狮,狮子头因为一场炸雷把那轮廓分明的狮子头炸得血肉横飞,至今尚有石头滚在山下的稻田边。
虽然有心越过狮子山爬上云霞山,看看山上是什么,山那边是什么,无奈天色向晚,又来了一场过山雨。我们不得不打道回府,向来来时的村子跑。还好,跑到陈家农庄,身上并没有湿透。抬头一看,雨后的田野、村庄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非常静谧、苍茫和幽雅。太阳光透过碧绿的稻禾射进禾田,在禾蔸下的水面上闪着粼粼的银光。岩门村古今交映,新房白亮亮,古宅黑黝黝。村子沐浴在夕阳下,一片苍茫。
我忽然想起毛主[xi]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此诗为毛泽东于1961年所作,虽然所描写的场面较小,但却体现出了伟人从容不迫的心态。上世纪60年代我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交迫,使国内局势出现恶化,国家困难重重,这是考验国人的关键时期,而作为国家领袖的毛泽东依旧表现出在大革命最艰难时的宏伟气魄,泰然处之,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接挑战。伟人以高超的写作技巧将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浓缩于此七绝之中,从中可以领略到作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悠闲自得的超然风度。本人一介草民,胸无大志,不揣冒昧,鹦鹉学舌,欲借此格式给暮色岩门一个祝愿!诗曰:暮色苍茫看岩门,庐山景色不足论。新村建设添新景,户户门前笑语频。
-全文完-
▷ 进入龙溪野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