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妻子娘家过古会(堰渡村),明天不做生意放假一天,专门走亲戚。因为往年我们都是做完生意后才准备一些礼物,要是到妻子娘家,丈母娘连哨子面锅都洗了,亲戚说三到四的都有,总觉得怪不好意思的。路程道不远,十里的路程,大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远路的亲戚总是来得早,近处的亲戚到得迟”
在我们陕西关中一带,有一种民俗节气叫"古会',时间从农历六月初六(崔方)一直到八月初四(郭杜镇),历时两个月,这个"古会"是以村庄为单位过的,比如,张村六月初六,王村七月十五,李村八月初四.最集中的时间是六月十五至七月二十五这四十天里,有时候一天四五个村子同时过会.
据老人们讲,"古会"是从很久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那时候农民们成年耕作很少有时间走亲亲,只有在农闲时走走亲亲,那为什么一定要放到农历六,七月份呢,说起来这里边还有些道道呢,
一是这个时候麦子收完了,晒干了,秋苗也安上了,[就是种的秋季作物苗定了,梁加了,肥上了]就是忙罢了,闲下来了走走亲亲,拉拉家常,看看朋友,到了亲亲家里以后相互问问今年夏粮收成咋样,一亩地能打多少斤啦,秋庄稼长相如何啊,等等,分享以下丰收的快乐.所以这个古会也叫忙罢会.
二是过去,农民基本上是金钱粮食都紧张,走亲亲是要带礼物的,这时候夏粮丰收了,用新麦子麽的面蒸或烙上十几个馍,我们这里一般是十五个,五,六毛钱买上一斤点心就是一份礼,这个馍是有讲究的,晚辈给长辈送呢 ,就要送蒸的馍,叫油塔馍,加点心,长辈给晚辈就送烙的馍,叫坨坨馍,再买点水果,送礼用的容器是用竹子编的长方形的竹笼,长期用非常环保,就这点儿礼物,下午回去时礼笼内还得返回两三个馍,几个水果,叫礼上往来,不能空回,那时候待客也比较简单,两顿饭,早上吃长安臊子面,下午炒几个菜出馍,晚上生产队包上一场电影,收成好的年头唱一两天大戏.那时候待客一家有几块钱就够了最多十几块,
随着改革开放到现在,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会"也跟上了形势,十几年前都不拿馍了,早变成了烟酒,水果,营养品了,连交通工具都和过去是天地之别,过去全是走路,最多骑个自行车,现在你看看,那个村过会,一街两行停的全是大车,小车摩托车,最低也是电动车.没有车的就打的,出租车的生意都特别好,
现在的古会和过去的意义一样,但内容却变化很大,人们见面不在是财米油盐了,而是聊孩子学习咋样,考上了那所学校,待客就更不用说了,过会的前一天早上四五点,卖东西的就把摊子摆到了村子中间,跟赶大集一样,卖菜的卖肉的,卖油盐酱醋的,总之待客所用应有尽有.
我这个老女婿,给丈母娘准备了几个凉菜,自己用肉皮做了一盆子冻肉(因为我开了一家包子铺,冰箱的肉皮多得是)妻子在今天下午已经准备好了明天的礼品(在我上网的时候,爱人和女儿到超市已经选购好礼品),爱人特意在我电脑前放了小一块牛肉,我说:“不错呀,今年准备的很丰盛”。明天早早出发,赶在八点以前就到丈母娘家,我亲自下厨准备(丈母娘已经70岁多了),招待亲朋.......
2010.9.2
-全文完-
▷ 进入明暗交界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