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群分,一桌子中年以上的人坐在一起,只因为一场喜宴。
话题不知道是怎么引起的,大家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以前,也许爱回忆是步入黄昏的特征。
说:以前的鱼特别多,甭说池塘里,就是水沟、稻田里也有许多。灌水沟在放水时,鲫鱼就往水流处溯游,人等在缺口处,见一条捉一条,常常能捉到一脸盆。稻田薅草时,鱼往往在耘耙上翻滚,也能随手捉到鱼。岂止呢,有时走在田埂上,鱼能自己跳上埂。
鳖也特别多,那时这都没什么人吃。鳖产蛋的时候,半夜你上塘边有沙的地方去,就会看到一只只鳖守在自己的蛋边,“鳖瞅蛋”就是这么来的。还有“鳖晒阳”,天冷了,鳖就出水晒太阳,一只只懒洋洋地晒着,想捉,容易得很。晚上走夜路,你稍不注意,可能就踩到一只大鳖。
龟也多得出奇,捉鱼干塘,能捡一大筐乌龟;割稻的时候,乌龟也随处爬,没人捉它,最多捉只给孩子玩。捉龟多放生,在龟壳上刻上字,放掉,如果和龟熟,它能自己找回主人家。“放龟得好运,放鳖得疾病”,鳖没人放。也有用龟治病的,把龟捉到了,用稻草搓成草绳,将活龟一圈一圈缠好,埋在暗火里烧,烧好后掰开吃,对治疗痔疮、脱肛有特效。
还有黄鳝呢。犁田的时候,如果要,派一个孩子跟在犁后捡就是,哪有人吃啊,捡回来喂鸭的。泥鳅?还用说?修干渠的时候,一水桶都有。还有河蚌、大田螺,河蚌有碗大,田螺有乒乓球大,没人要,到处都是。
那时的人恐怕就是呆,那么穷却不晓得这些东西能吃;现在人啥不吃啊?
那时也有人专门捉鳖捉黄鳝的,有人有绝活。捉鳖的,懂得鳖音,只要顺着水塘一走,塘里有多少鳖一清二楚。捉鳖的人水性好,下了塘之后,先打几个鳖鼓——啥叫鳖鼓啊?就是捉鳖人双手在水中击掌,声音特别响,像鼓一样,那是技术,一般人拍不响的。几个鳖鼓一打,声音在水中振动,鳖就往泥里扎,扎的地方就冒水泡,捉鳖人潜下去,就轻而易举捉到了。还有更绝的,据说有人会吹鳖哨,那是只有鳖能懂的声音,鳖哨一吹,鳖就晃晃悠悠上岸了,捉就是。也有钓鳖的,把猪肝用香油炒好,自己用铁丝做的钩子,夜里去钓,有人一晚上钓了一小水缸呢。钓黄鳝用蚯蚓,钓竿一尺来长,竿前用铁丝做成圆环,黄鳝来吃,竿子一捞就是一条。一次能钓到几十斤,不过那时只值一毛多钱一斤。还有在田边徒手捉的,把手指弯成半环,等在黄鳝洞口,黄鳝只要一出洞,手指勒紧,就捉到了。有时捉到的是蛇,黄鳝滑,蛇糙,感觉到糙就要赶快放手。也有下黄鳝篓子的,篓子里放饵料,晚上下,早晨收。
那时人只捉大的,小的看不上,不值钱。有的地方吹“箭杆黄鳝马蹄鳖”,那肯定是那个地方没有大的,在我们这,都扔了。
真的有人有绝活,比如踩藕。一个塘能出多少藕,踩藕的人知道得很清楚。塘水不放,就在塘中双脚踩,一支支比手臂粗的藕就出水了,不伤,不断,雪白干净。踩藕的人你不能得罪,一得罪了,他就使坏,踩藕的时候,荷叶明明直立无损,可是第二年藕就绝种了。
现在田里还有鱼么?鱼?蚂蝗都怕少了。化肥农药除草剂,什么不绝了?现在人真的好吃,乌龟蛤蟆蛇,什么都吃,就差吃人了。以前田埂上水蛇有多少?现在还看到吗?都捉光了。打鱼的用电瓶,用药,鱼子鱼孙都一锅端。
现在野生的越来越少了,听说养黄鳝用避孕药,三个月就成熟,又大又粗。那还不稀奇!听说有专门养鲶鱼胡子卖的,一条鲶鱼长几十根胡子;还有一只鸡长七八个翅膀的呢,转基因,乖乖,绝了!
上菜了,喝酒喝酒,吃菜吃菜。
一盆粗大而油光滑亮的黄鳝好像谁也没动。
-全文完-
▷ 进入推窗望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