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愿是长路献远方遗老

发表于-2010年08月30日 中午2:16评论-2条

愿是长路献远方

——赴会理支教十年回眸

让时光定格在公元二000年九月一日,在这新旧世纪的交接点上,淅淅沥沥的横断山脉迎来了一批客人:从一千多千米外的合江县第一次选派出的十五名教师,踏上了会理这块以熔岩拼接而成的凸凹有致的神秘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

他们来干什么?

他们当中,除了其中一人以银色的两鬓证明自己已经跨过了天命之年的门槛外,其余的同志大多正好年轻……

青春啊 应该远航

几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断绝了恐龙们生存的希望,也造就了资源富集的横断山脉。会理,是这莽莽大山中之一隅。这里地域广大,有四千多平方千米的县域面积;这里地下蕴藏着铁矿、铜矿、锌矿、金矿、钒钛矿等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的历史悠久灿烂:有一百八十万年前远古的元谋人曾经攀援过的峭壁悬崖,有传播人类文明的古茶马丝路栈道;这里还有红军长征艰苦跋涉留下的足迹,有远征军浴血抗日的遗存……

但是,由于山高路远、地处偏僻,当年为了抗日救亡而修建的生命线——曾经熙熙攘攘的108国道,终于渐渐随抗日烽火的远去而寂静了;这里由于土地实在贫瘠,有些地方连整座大山也寸草不生,因而人迹罕至;这里的彝胞文化落后,有的甚至目不识丁,他们长期住在深山老林,由于交通极其不便,全靠肩挑背磨,与外界联系极少,以至于有的终生没有坐过汽车。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催生了文明的繁衍和进步:一穷二白的会理大地,更能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每个人都在期盼明天新一轮太阳,特别是年轻人,因为他们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因为太阳可以照耀他们启航,可以让他们的憧憬变为现实,可以诱导他们搏击风浪。

为了西部不再愚昧,为了播下文明的种子,他们义无反顾的来了。

接受领导安排之后,引来了亲朋好友的关爱和担心。因为很多人知道,那里山高坡陡、条件艰苦,有的地方本来就是不毛之地,这些年轻人能够承受吗?妻子、儿女拉着丈夫、父亲的手,流露出依依惜别的那种酸楚;朋友、父母向他们告别时,一再叮嘱:那里温差太大,不要忘了早晚多加点衣服,以免着凉……但是同志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纷纷表示,年轻人就是要见见世面,要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放心,“天涯何处不芳草”,仅仅支教而已,又不是在战场上厮杀。为了防止家庭的拦阻,一位同志甚至没有向自己八十多岁的老父亲说一声就走了……

在受到大多数人的关爱和担心的时候,也有极少数人传出了一些风言风语:“他们不是去支教,而是去镀金,他们去支教是为了将来往上爬。”“他们好了,听说支教回来要提一级工资。”“听说他们支教是领取双工资,那边还有补助。”“这些支教老师不是学校的教学骨干,而是因为表现不好,被学校发配到那些不毛之地去‘充军’……”

当然,也有同志是抱着淘金的目的来的。当他们知道会理方面对支教人员不发分文,没有任何其它表示的时候,失望、抱怨之情油然而起。但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们想通了。在金钱和奉献面前,他们选择了奉献。“人生能有几回搏”?能够有今天的潇洒走一回,也不枉此生。他们认识到,此行的目的,完全不是为了观赏风景,而是应该像红军长征时那样,做播种机。当智慧的种子在愚昧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收获的时候,一切的辛苦都将变为耕耘者的幸福:亲吻一下自己耕耘、浇灌过的充满智慧的土地,还有什么比得上这种不舍之情?

虽然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尽力关爱和热情帮助,但是,生活还是充满了很多不适。高山反应、气候变化大和水土不服是大家遇到的三大难题。这里的水是含矿物质特别重的“超硬水”,早上打一盆水,看上去清澈透明,到了中午,把水用过倒掉,留心一看,雪白的盆子内壁就剩下一层晶莹剔透的像食盐一样的东西。由于含矿物质太重,那里不少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胆结石和肾结石。所以,当地稍微有钱的人只是用这种水淘菜、洗衣服,而从来不饮用,他们做饭就用十八元一桶的“纯净水”。但是我们吃的、用的就是这种超硬水;这里由于是高海拔地区,所以空气比较稀薄,人走动不多久,就气喘吁吁,艰于呼吸,由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特别强烈,阳光照得人皮肤象针刺一样刺痛;这里从十月开始的秋冬天大半年没有一滴雨,土地非常干燥,连雾气也没有,而且冷风透骨整天不停的吹,但是到了六月以后,那雨说下就下,但是雨还没有停,马上又是火辣辣的骄阳……

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很多老师经常感到头疼、胸闷,有的肠胃出血,有的口鼻生疮,每个人都逃不脱要流鼻血,每个人早上起来都是痰中带血,甚至有个别同志发生了休克现象……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老师们有病也不敢到医院就诊,只能买些常备药如阿司匹林、胃得灵、感冒通……以应急需。虽然如此,为了工作,老师们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站在属于自己的小小的讲坛上,因为讲坛是自己耕耘、收获的一方热土,他们舍不得离开啊!

这里虽然贫穷、落后,但是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特别是欢迎远方来的客人。这里有一个地方叫做“小黑箐”,离城一百八十多千米。小黑箐山路崎岖,没有通公路,只有一条漫长曲折羊肠小道悬挂在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上,在这里眺望那万丈深渊,,你一定能够品尝到,什么叫做“胆战心惊”。那些彝胞与外界没有多少联系,是典型的穷山恶水,也是会理主要的彝族聚居区。我们一行中最年轻的小伙子李莉翔就被安置在这里任教。他的到来,使那里的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村里的人们杀鸡宰羊招待我们的莉翔老师,还专门为莉翔老师举办篝火晚会,男人们敲着梆子,喊着号子,女人们唱着歌谣,跳起他们最拿手的“踢踏舞”。他们的风俗,就是让莉翔老师享受“最高礼遇”:献上他们认为最珍贵的羊肠。但是那羊肠能够下肚吗?那些羊宰杀之后,用水冲一下就下锅了。按照他们的说法,羊肠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果认真的洗,就会把上面的“药用价值”洗掉,多么的可惜啊!但是,对于主人的如此盛情,我们的莉翔老师只好“欣然接受”。因为这是彝族人民的一份深情厚谊,能不接受吗?

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从呱呱坠地到走完生命的全程,还没有听说过什么叫做“卫生”。他们从小到大一直到老,从来没有洗澡的爱好,那些人身上,往往散发着一种难以言表的臭味完全可以令人退避三舍。但是我们的莉翔老师却必须面对。为了加深和彝族老乡的感情,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他必须走进他们的教室,走进他们的家庭……

青春的航线在这里延伸,我们的支教老师拉响了让青春启航的汽笛。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土地上,他们将克服一切困难,在风雨中搏击。不辱使命,是党和家乡亲人对我们的嘱咐啊!

为了犁开智慧的梯田

这些支教老师大多数看起来还比较年轻,有些似乎还是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他们能够胜任吗?也许是一支充数的滥竽吧——刚来时,我们的主人不时流露出对我们一行的种种担心——有时甚至不时显山露水一回鄙夷的眼神。

不能让他们小瞧了,干出成绩让他们的担心变成“无米之炊”,是我们一行共同的心声。

刚到学校,同志们就积极争取工作。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如愿的走上讲坛,站在了教学的第一线,并且在不长的时间内,熟悉了当地的教学环境,掌握了学生的各种信息,很好的进入了角色,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赢得了主人的信任。

为了有事实说明,我们在这里撷取几瓣花絮,向家乡人民汇报。

李彬,才三十挂零的“嘴上无毛”的刚刚混入“丈夫”队伍不久的年轻小伙子。他本来有一个温馨美满的小家庭:妩媚可人的妻子和刚刚从ru*头上脱落还常常撒娇的儿子。但是想到“人生能有几回搏”,为了干一番事业,他来了,并且担任支教领导组副组长。

他被安排在会理一中,在这所会理的“最高学府”里,担任高一数学教学。

本来,学校领导考虑,他是新来,人又年轻,可能不能胜任。由于他在合江是高中教师,就把高一让他教,因为是新班,即使完不成任务,一年之后再补救也还来得及。为了让他早点走上路子,学校领导专门派出他们学校的“高手”跟班听课,进行辅导。这样,被派到贫穷落后地区“支教”的老师,反而成了“被支教”。

几节课下来之后,那些“高手”们似乎找到了感觉:对李彬老师要刮目相看。就连他们之中最勇敢的挑剔者也体会到了自己的尴尬。他们一致认为,这位年轻人能力很强,完全能够很好的驾驭教材,不可小看。他们向校长汇报,校长亲自听课,发现李彬的教学水平丝毫不亚于他所信任的那些高手,于是他们放心了。但是放心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向这位年轻人身上压担子,他们随即又把高二年级最好的一个班交给他,到了期末,他们又提拔他挂职担任负责学校科研工作的副教导主任。这样,李彬成了支教教师中唯一既担任跨年级教学而且担任学校领导工作的老师。他的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李彬老师每天工作下来,都觉得很累,一头倒在床上就不想起来。但是,他是愉快的,因为有学校的信任和学生、家长的信赖。

在支教过程中,学校多次和李彬交换意见,想把他正式调到会理一中任教,但是都被他婉拒了,因为他虽然远在他乡,还是想着自己的家,想着山盟海誓的娇妻和乳臭未干的儿子,“誰不说俺家乡好”呢?

贾文中,这位将近不惑之年的支教老师,他双目炯炯有神,一看便知道他充满了智慧和激情。本来他在家乡学校的教学中就已经早有名气,外地学校来要他,他没有去,而是毅然来到这完全可以谓之曰“穷乡僻壤”的山区县城,在会理二中支教。为了使他“学到知识,增长见识”,学校干脆不要他上课,让他每天跟班听课。为了达到“培养”的目的,听课之后,学校又与他交换意见,要他上两节公开课,以检验他“学习”的情况。没有想到,他那别开生面的教学手段、高人一筹的知识功底使二中的同行们顿时觉得耳目一新:他们后悔自己的“慧眼”没能识珠。但是后悔还来得及,于是他们决定,在二中高三的三个班中选择出一部分尖子生组成一个成绩最好的班交给贾老师,由他任教而且安排学校年轻老师跟班听课,接受贾老师的辅导。

当年,二中接受省级课题“高中分层教学实验”,也邀请贾老师参与进来,并且挂职任学校副教导主任,具体负责在高三年级中进行课题的安排和实施。

由于他教学成绩出色,居然惊动了邻县会东中学,他们多次做贾文中的思想工作,硬是在支教工作刚刚结束之后,把他和他爱人一起挖到了会东中学,现在他已经是会东中学的“省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后备人选。

袁健,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被安排在会理县城关一小。据说是因为这里人才济济,袁健的到来丝毫没有引起他们的惊喜。为了试一试“这个家伙”的深浅,学校安排他上了一节“教研课”。他那优美的教态、独到的讲解、活跃的课堂气氛引起了城关镇老师们的青睐,其中有几位还是姑娘的有沉鱼落雁之容貌的老师居然情不自禁的向他抛去爱慕的绣球。但是,她们失望了,袁健居然对他们视若无睹。因为爱是自私的,他的心已经有了归属:远方阳台上眺望的眸子,才是他心中斩不断的牵挂。他们心中的这位“白马王子”不可能再选择另外的梦中情人。

由于学校的信任,袁健还挂职担任城关一小校长助理和少先队辅导员,他利用支教的一年时间为城关一小培养出了一支出色的鼓号队和一支会理县从来没有过的腰鼓队,以答谢城关一小领导和老师的关怀和厚爱。

梁永林,一位年近五十的老教师,由于工作需要,他被安排在海拔最高,达3900多米、条件非常恶劣的龙肘山下的龙泉小学。那里山高路远,而且处处是悬崖峭壁。学校生活非常困难,没有新鲜蔬菜不说,粮食也多数是洋芋、玉米,他们每顿的“菜”,就是在清水上面,漂浮几片晒干的青菜叶,那汤真的清澈见底。不用说上课,就是走上去,对于我们这些平坝浅丘地区的人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事。但是他坚持在那里“安营扎寨”,他在那个学校挂职担任校长助理、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还承担了两个青年教师的辅导工作。他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为山区教育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由于表现出色,他还被评为泸州市先进教师。

喻润秋,也是一位年近五十的老教师,他来到了太平镇中心小学支教并且挂职任学校校长助理。他除了在学校上课之外,还利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义务为周围群众治病。一位老农民瘫痪了,他在课余时间天天守在他床前,为他护理、治疗,为他探索康复方案,一年支教的时间,这位老人居然能够起床、拄着拐杖走路了。

那位老人为了表示他的感激之情,特地送了他一壶正宗的当地小麦酒,但是,他没法消受,在西昌上火车时,因为是危险物品而无法带走。

税小波也是二十出头,被安排在杨家坝中心小学任教,挂职担任学校校长助理。他除了协助校长和担任教学工作之外,还主动帮助别人。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他很少回到城里和大家团聚。一次课堂上,一位学生肚子疼,他二话没说,和几位老师轮流,背着他就往城里跑。那里离城八十多里地,中间还有两条齐腰深的小河,他们把孩子背到城里,天已经早就黑了。结果孩子得的是急性囊尾炎,“幸好来得及时,如果再迟半个小时,孩子就完了。”医生说。

杨林也是三十多岁,他在家乡已经是先市中学的中层干部,他到了云甸乡中学支教,挂职任学校校长助理,他为了能够多有老师到他们学校献课,就积极联系支教领导组。在他的建议和安排下,支教领导组带领老师多次到他们学校献课和教研,和那里的老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他积极要求进步,向学校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一年之后经过组织的严格考察和审查,他的愿望实现了。

游向东只有二十多岁,在彰冠乡中心校挂职校长助理并且任教数学。他起早摸黑,义务为学生补课,期末考试,他所教班级平均分提高了七个多大分,所教班级是学校令人头疼的后进班,在他的调理下,一跃而进入先进班行列。由于他教学出色,教学效果好,学校推荐他到县城参加教研活动并且代表他们学校上教研课。他还与学校领导研究,邀请支教领导组组织老师到他们学校献课、学习交流,使支教工作有了更好的效果。

我们十五位支教老师在会理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有的参与了学校的管理工作,有的是学校的教学、科研骨干。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理的领导和老师彻底改变了对我们的看法,在《会理报》、《凉山日报》和其它新闻媒体报道我们的事迹,在当地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不小的反响,我们终于在会理这块美丽而贫瘠的土地上有所贡献,用自己辛勤的劳动,犁开智慧的梯田。

安能辨我是雄雌

笔者要把特别的目光投向我们十五位老师中唯一的一枚女性,她就是在关河乡中心小学支教、挂职校长助理的张平。她二十多岁,正值青春年华,在演绎花前月下的那份遥远的恋情的她正沉浸在比翼连理的传统概念中和对未来憧憬的哥特巴赫猜想的奇点上。看那纤纤瘦小的个子,配上一双深潭一般水汪汪的眸子,除了看到她那别具风味的美貌聪慧和灵感之外,你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弱不禁风”。她那远方的恋人多次急传飞鸿,苦口婆心的劝她,叫她不要到这里来吃苦受罪。但是她来了,而且没有丝毫畏惧。

在家里就听人误传,说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不吃猪肉,只吃牛羊肉,所以这里没有猪肉卖。这对她可是个难题,因为她却不吃牛羊肉。怎么办呢?自己身体较差,不能没有荤腥。猪肉不能带,因为太远了,但是,可以多准备几罐猪油。于是他的行李中,首要的就是两罐猪油,单是猪油和罐子加起来就有几十斤。虽然大伙儿尽力帮忙,她还是吃尽了苦头,跌跌撞撞的来到她工作的学校。那里离城一百多千米,山高路险不说,生活条件更是十分艰苦。一天只吃两顿饭,除了一碗没有油水、浮了几片盐菜叶的盐水叫做菜以外,其余一概没有。没有多久,她带来的猪油就告罄了。

她本来身体特别虚弱,又患有贫血,没有营养对她简直就是灭顶之灾,而两顿饭对她实在是太难了。终于有一天,站在讲台上的她感到天旋地转,满目金星:她休克了。

但是,困难难不倒她,为了自己的工作要保重身体,每次进城,她首要的任务,就是带回大量饼干、罐头之类的干粮,以解燃眉。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她依然支撑着瘦弱的身体,坚毅的站在三尺讲台上。为了让全乡所有学校都能够共享支教的成果,她还每周定期自愿到全乡各个联小、村小巡回上示范课,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她的恋人远在河南武警部队,听到她生病的消息,千里迢迢来到会理,要接她回去。她还是委婉的拒绝了。她说:“能够到会理支教,是人生的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生中难得一见的一道亮丽的风采,也许我的一生中就仅此一回。虽然艰苦,但是我知足了,因为这是一种另类的幸福。”

每当看到那在黑夜的风中摇曳挣扎的烛火,你难道不会想到那枚烛火也许就是她?

有人把英武勇猛的人物称为“英雄”,比如项羽、岳飞、董存瑞是也。但是,英武勇猛的人物一定是“雄”的吗?古代的花木兰、近代的刘胡兰、现代的张海迪,虽然称不上是“雄”性,她们的堪比男人的业绩不值得赞颂吗?当我们吟诵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时候,还“不知木兰是女郎”。我们为了把她们和男子汉相区别,除了看到她们“当窗理云鬓”的丰姿卓约之外,就在“英雄”前面加上“巾帼”二字。其实有必要吗?我们干脆就给这些有突出贡献的女子冠上“英雌”二字,有何不可?因为自古以来,巾帼不让须眉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张平同志,正是我们之中唯一的英雌。

让我们用《木兰辞》上的一句话来结束笔者对她的奉承吧:“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绘出希望和友谊

会理县地广人稀,而我们的十五位支教老师又只能分布到十五个学校,要想使会理人民在支教过程中都能更多受益,就必须想出更多办法。

到了会理,我们支教领导组就响亮的提出:“我们每个支教老师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所有潜力,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到没有支教老师的地方支教,去献课,哪怕是一节课,也是闪现一点智慧的火星,我们要像一枚炸弹一样,要炸出一个坑,杀伤一大片,让全县学生都能够享受支教的成果。”即在自己支教的学校努力工作的同时,要安排更多时间,到本乡镇的其他学校去教研、上公开课和示范课,并且听当地的老师上课,互相学习,交换意见,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我们还组织城里的老师走出去,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到农村、到基层、到贫困山区去体验生活、进行教学交流,以达到支教效果的最大化,同时锻炼队伍。

我们“送教下乡”的思路和行动受到各地领导和师生的赞许,一位校长在一次送教下乡总结会上的感慨让笔者引用了:“我们的老师总是说差生难教,今天听了支教老师的课,就能够说明:只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没有差生”。

我们还向当地领导提出,要参加他们县上的教研活动,受到了县领导和教研室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教研会是展示了各自的一些教学成果。

浓硫酸由于其腐蚀性很强,很多化学老师是望而生畏,更不要说去碰一碰,摸一下“老虎屁股”了。我们支教老师中有一位教化学的同志在会理县化学教研会上讲述和教演示了浓硫酸倒在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让会理的同行大开眼界。他们也亲自来做,结果并没有受到伤害。他们发现,只要处理得当,这“老虎屁股”还是很温柔的。终于,他们的畏惧心理消失了。

碳还原氧化铜是一个难做的实验,实验进行了一节课,还只能做到书上说的:“在黑色粉末中能够看到红色的物质铜”。我们的老师经过改进,彻底突破了教材上的实验方法,结果两分钟就使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在会理县化学教研会上,我们的老师没 有保留,把方法全部无私的传授给会理同行,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支教过程中不胜枚举。

我们了解了会理人烟稀少的实际情况,就向会理领导建议,可以搞“作坊式”教学,这样可以迅速为会理培养小型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用较少的教育资源办较多的事,达到内地职业高中同样的效果。

支教老师还集思广益,对会理的教育工作提出其他建议:开拓办学思路、加强信息交流、开发本地人才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市场化办学、宣传学校办学优势……

老师们的建议受到了会理县领导和教育部门的极大重视,称为“促进教育发展的‘金点子’”会理县2001年专门为我们的支教工作出了第一期《政务信息》是这样评价的:“这一条条含‘金’量极重的建议,在支教的各学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会理县分管教育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被会理县教育局及一些学校所采纳和推广”。

我们下乡支教,感动了会理教研室,他们也陪我们一起到乡下去共同教研,共同进步,在现场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正如会理县教研室教研员赵老师所云:“和你们一起下去,送教下乡,表面是看是我们支持了你们,实际上,这样的支教,你们有收获,我们也有收获,我们也是支教工作的受益者。”

山区的艰苦牵动了支教老师的心,他们每到一地,都慷慨解囊,向那里的贫困儿童捐款捐物,在龙泉、在彰冠、在太平、在云甸……在会理的山山水水,都有支教老师的爱心绽放。他们还动员家乡学校,师生向会理贫困学生献爱心。这里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数据:城关中学师生为会理民族中学捐款2051元、榕山中心校发动14位家长,帮扶14位会理县彰冠中心小学贫困生、榕山中学动员40位家长,帮扶40位会理县南阁中学贫困生、人民小学向会理县城关一小捐款1000元、先市中学请会理县云甸乡中学领导、老师到先市中学考察学习,每年两次,每次解决3位人员全部差旅费、大桥中心校解决会理县关河乡中心小学8名贫困生全部学杂费……

支教让我们和一千多千米外的人们有了联系和友谊,2001年6月29日,在这令人难忘的告别仪式上笔者代表支教老师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让我们以山为笔,水润砚,在这美好的瞬间,描绘出永恒的爱吧。远方亲人的感情,我们将永远铭记!”

没有结束的结语 

十五人,在八十多万合江人中,简直是太过渺小的部落,而且仅仅是到会理支教,远远谈不上有什么轰轰烈烈。这次支教工作已经过去了第十个年头,他们回来之后,又继续着自己的教育事业,又继续默默无闻的耕耘、收获在三尺“黑土地”上,默默无闻的淹没于八十多万人口的茫茫大海中,依然平平凡凡,销声敛迹。他们在大家都惧怕困难而不愿意去的时候,在人们对那个地方表现的恐惧中勇敢的出发,充当了探路人的角色,他们除了到那里奉献之外,也没有听说谁拿了双工资,或者调一级,或者享受与其他老师不同的待遇,或者“镀金”之后向上爬。在权势者面前,他们照样是弱势群体,即使他们工作非常努力,而且付出了比别人多的代价,取得再好的成就,但是在评选先进、评定职称、评选知名教师等等的时候,都必须为权势者让路……但是,人生的价值,能够这样潇洒的走一回,也就够了。

也许,这就是远航者的进行曲。

没有锣鼓喧天的欢送和迎接,远航的船儿就悄悄解缆了,他们遭遇了风吹浪打,他们碰上了激流险滩,他们在陌生的异地他乡,传播了永恒的希望,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那里的人们……因为他们知道,青春就是远航。

他们在异域他乡的时候,深有体会的望着那轮和家乡一样的皎洁的明月,和洒下的一地冷漠的银光,和同样冷漠的异乡的山水,想着家乡年迈的父母、想着和妻儿组成的温馨的家,轻声吟诵沉没已久的思乡的歌谣,然后凝视酒杯中早已孤独的委婉的涟漪,品尝天各一方的那一种风味,描绘出一种醉卧尘埃的姿势,用以表达对远方亲人虔诚的祈祷,其实也是一种美丽的诱惑。

也许这就是思念者的自白书。

一路顺风,不能领略到坎坷的含义,走过艰辛的旅途,才有超越时空的那一份感觉。

也许青春就是这样。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遗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长路奉献给远方”,
那些支教老师以他们那炽热的心,
奉献给他们热爱的事业,
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他多彩的青春。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真诚的祝愿带给远方的你,愿你事事顺心,快乐相随!问好我的老朋友!at:2010年08月30日 中午2:30

遗老-回复谢谢文清老师的雅评好祝福,文清老师下午好! at:2010年08月30日 下午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