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谈,最怕遇到那种固持一念的人,对事对人,只凭一个固定的标准判断,而且认为自己坚持的就是真理。所以,不善争执的我,时常是快速奔逃,尽力溜了开去。
大凡人物传记,歌功颂德的居多。许多英雄人物,只有在去世后才会盖棺定论。尤其在中国,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忽然因为一件英雄事迹而牺牲,必然会出现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说这个人平时怎么勤奋助人,如何无私奉献。似乎一个极其光辉的英雄长时间以来竟然被埋没,不免让人慨叹社会的不公平,缺少科学的用人机制。
而最近每看到一些高官因贪污受贿落马,曾经的豪言壮举不过是一纸掩盖自己私欲的空谈。一些成功的所谓企业家被审讯逮捕的时候,竟然很多都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然后,必然又会出现媒体的追踪报道,说这些人平日里怎么以权谋私,如何招摇撞骗。仿佛那些监督机制都成了摆设,竟然在那么久的时间里没有任何有效的作为。
这就不由得让人心生疑问:同样的一个人,如何会有着截然不同的结论?对一个人的评价,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标准?
小时候看电影,英雄人物都是浓眉大眼,一副光明磊落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以至于稍微大些后,知道我心目中的英雄竟然也会有男女的床第之欢,也有着平凡人的喜怒哀乐,竟然有种被愚弄的感觉,很久不能理解。
到现在,电影电视媒体宣传的政府领导,人民警察啊,教师啊,都依然极力塑造默默奉献,舍家为国的光辉形象。每次看到这种程式化的楷模,总对这种主旋律的宣传心生厌恶。都什么时代了,还用这套愚民策略!再看看那些千篇一律的追悼词,无不透着虚伪和空洞。
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本就有着立体的形象。大善之人也有恶念,大恶之人,如何没有一点善举?一味颂扬和贬损都是不负责任的举动。随意评论或者没有任何证据地给人定论,如果是个人行为,只能说那人诛心。但是一个国家,如果用这样轻率的评论机制,只能说明我们远没有科学民主的监督,更没有客观全面的历史观。
明代张岱曾经说过一句颇为自得的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深以为然。
纵观三国人物,诸葛亮的事必躬亲,谨小慎微,是其性格的瑕疵。关羽的刚愎自用,张飞的暴虐寡恩,刘备的优柔寡断,曹操的狐疑冷酷,周瑜的心胸狭隘,孙权的率性奢靡……若用挑剔的眼光看,没有一个人物是完美的,可是,这些丝毫也不会影响他们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也不会让我们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遗忘他们当年的意气风发。
隋炀帝杨广可谓穷奢极欲,无恶不作,但他的诗画确有很高造诣。南唐后主李煜是败国之君,但是谁敢说他的诗词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的诗句,不只是用来欣赏风景,对人对事,也应该用这样的态度。
西方的国家领导可以离婚、可以骂街、可以参加性派对,我们的领导人想来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只是,他们离我们太远,在高高仰望的时候,也让我们产生了距离。高处不胜寒,也许他们也是苦不堪言。哪一天,如果可以看到他们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温馨,沉醉在诗书琴棋里的悠闲,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更爱戴他们,因为我们希望他们幸福,希望他们快乐。
一直觉得,理性是种态度,感性是种性情。这样想来,一个理性做事,感性为人的人,才算是完整的人。鲁迅的笔锋可谓犀利深透,性情却极其爱憎分明,不留一点婉转。他和弟弟周作人因争吵分裂竟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这个尊崇“首孝悌”的国度,几乎是种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倒看到了一个丰满的人,而不是一个假模假样的神。
-全文完-
▷ 进入清冷翡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