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万两黄金难得半个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看来想遇见一个了解自己,懂得自己,知心的人的确很难。为什么难呢?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是你这个人不容易懂,就像《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这本书中所提到的这样一件事:跟随毛主[xi]多年的警卫员很多时候仍弄不懂主[xi]在想什么。梵高的《向日葵》可以说卖到了天价,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几乎没有。他的思想是超前的,是超越当代人的。还有尼采在《查拉司徒特拉如是说》一书中描写的那位先哲,先哲来到村庄里,想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大家,但是,受到众人的嘲讽与讥笑后他发现自己来早了。
当一个人的思想深隧难测,当一种境界超越了当代,就注定是孤独的,是难以被理解的,即使很多人尝试着去理解,去费尽心思的研究,也未必能体会个中滋味。如果不幸成为这样的人,那么遇不到知己似乎也是理所当然了。
还有一种情况,我想大多数人都属于这种情况。之所以没有遇到知己,皆因为别人不愿意,或者说的更直白一些,别人根本都不屑于去接近你、了解你,去研究你的心思,所以也不会懂你,明白你的心意。你足够平凡,足够简单,简单到别人都不屑于甚至不必要去研究你、探索你。而你那些隐蔽的,甚至稍纵即逝的想法和可笑的举动偶尔被某些人看透,说中了心思,就以为遇到了知己,想来也着实的可笑。
寝室里曾经有一个同学每天坐在电脑前都会打开北大的网页看,也并非查询资料什么的,只是因为喜欢这个学校,所以才会有意无意的去找一些它的资料,找一些有关它的东西,从而在精神上更接近于它。就像我们喜欢某个人,就会情不自禁的多看几眼,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会不惜一切的去追求他(她),从而得到他(她)。
我这位同学总是坐在那里,意淫北大,却并没有付出切实的行动,制定合理的规划,看准目标奋力前进。他没有坚持晨读,没有坚持上每节课,没有坚持认真的完成作业。每天对着北大的网页却依然不影响他睡懒觉,不影响他旷课,不影响他通宵玩电脑,不影响他出去开房。有一天,我对他说:“怎么,兄弟研究生想考北大?”我一语道破他的心思。他站起来转过身,像发现了外星人一样,紧紧得握着我的手,激动得浑身颤抖:“还是你最了解我啊,哥们儿!”我当时觉得既尴尬又可笑。
长大之后,我们的理想,我们的追求,变成了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号,变成了生活中一些怪诞可笑的举动。而当别人发现这种怪诞,这种讽刺的言谈举止时,他们反而觉得自己遇到了知己,感动得稀里哗啦。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如果你的家境非常好,有很多优秀的异性追求,然而你却对这一切无动于衷,每天泡在图书馆,起早贪黑的学习。别人都不理解,你已经拥有了一切,干嘛还那么拼命?直到有一天,你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告诉大家说:“哥们儿!我考上北大的研究生了!”这时候我如果对你说:“这恐怕是你小子预谋已久的吧?早看出你这小子对人家北大图谋不轨。”这样说证明我理解他之前所做的一切,而且早就有所察觉,如果他这时把我算为知己尚且说得过去。
有时想想人其实挺怪的。缺乏理解,缺乏谅解,缺乏关心,对普通人来说想去了解他(她),明白他(她),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留心去观察,甚至稍用点儿心就能做到。但是大家都是如此,也就不屑于对你做另外研究了,反而一些高深莫测的东西很多人会倾其一生的去研究它。甚至国家,甚至全社会构成一个组织,一代又一代的去研究它。譬如:《红楼梦》、《庄子》等等。譬如孔子这位两千多年前的糟老头子说的一句话,能引起很多现代人的争议与猜测,大家都诚挚的去理解他、去解释他,希望成为他的知己。
子曾经曰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的老师就解释说:“努力学习,然后经常去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后来,台湾的管理学教授曾仕强说,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还要不断的去复习,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把学习养成一种习惯,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估计日后,仍会有人出台不同的解释。
所以我想大家在怪别人都不了解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的同时,是不是该想想:是否自己过于简单?过于单纯?简单到别人都不屑于做你的知己。他们理不理解你又有什么关系呢?或许当所有人都理解你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呢。
-全文完-
▷ 进入一缕清风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