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对大车的思念邹老宽

发表于-2010年08月24日 晚上9:34评论-7条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因家庭贫困,七八岁就跟着父母奔走南乡谋生。每次回到家,我首先要跑到南场车屋里,围着大车转一圈,看个遍,用手摸一遍,然后爬到车厢里睡一觉。以满足对大车的眷恋。

大车,我们淮北又叫牛车,因为它有四个軲轮,走起来四平八稳,很安全,所以人们又叫它太平车。解放前,大车在我们淮北平原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大车,长约两米,宽约一米四五。重约300公斤,车身用耐沤腐、耐碰撞的枣、桑、槐等硬杂木制作而成,所有木制结合处均由铁铆和木楔固定。车身两侧各有两个木轮子,每个轮子的直径为75厘米,弯弓形铁骨,由铁钉镶嵌在轮边,十分牢固。两边的车帮是双的,双帮的纵底木之间,卡着车轮的铁质横轴,大车走起路来很平稳。

春天到了,父亲套上牲口,用大车把拌好的土杂肥运到地里,我们小孩就坐在车把上,到田里玩耍。下完土杂肥,我们和大人再坐着车回来。收小麦的时候,在大车四角绑四根三米多长的小碗口粗的木棍向外斜竖起来。再把织好的大网子的纲口拴在四根木棒的顶端,网口朝上,网底朝下拖到车厢里,农民给它起个名字叫叉网车。我们坐着叉网车到了麦子地里,大人用木叉把割成堆的麦(带桔的麦子)子叉起来挑到网车里,车边走边上,三亩地的麦子不一会就装完了,高高满满的一大车,大人把我们小孩送到叉网车顶上,两条牛走在田间土路上,摇摇晃晃地把我们拉到了打麦场上。我们很想叫老牛走慢一点,好让我们在叉网车上多晃悠一会。车到了打麦场上,拉动放在网底的两根粗紗绳,大车歪倒场上,再用力一拉,网子的的麦都拉到场上了。这些麦子如果用肩挑、人背,那得多少人才能把它运回来呀?那有多累人呀?大人说,一个大车可顶二十个劳动力昵。

每年春节过后,好多人家用大车接姑娘回娘家观灯看戏,接姑娘的车很讲究,特别是有钱的人家,竹蓆铺车厢,花被放车邦,马头披彩穗,牛头挂铃铛。驾车的小侄儿,头戴瓜壳帽,身穿草禄褂,下穿黑色裤,脚蹬园口黑鞋,深筒白布袜,腰系白板带,手持九节红穗丝线鞭,坐在左边的大车把上,握着牛马缰绳,驾着辕,车动铃铛响,唱着赶车号子走在大路上,多风光呀!所以家乡流传着儿歌:“正月里,穿花衣,老娘(外婆)门前唱大戏。赶大车,出门去。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也要去……什么车?铁边车;什么鞭?丝线鞭,一打一杠烟。”

午收秋收的大忙季节,大车就停放在打谷的场边上。解放前和解放后的一段时间,农村没有电,夏天很热,到了晚上,大人小孩都到外面乘凉,一人拖一条苇蓆到场上乘凉,我和三弟拖个苇蓆早早放到大车厢里纳凉,睡着了,妈妈就拿着单被盖到我们身上,一直到秋风凉,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家里睡觉。

淮海战役期间,我亲眼看到山东的老百姓挑着小米上前线,每人只能挑60斤,挑多了走长途就不行了。支援前线,在我们淮北平原上,大车可派上了大用场,一大车可拉2000~3000斤粮食或其他军用物资。我们庄上组织了大车队上前线,浩浩荡荡,很受解放军的欢迎。

从前,大车在淮北平原是农民的宝贝,人们常说:“农民没车没牛,不如端碗的叫花头。”所以老百姓对它非常爱护。给它间车屋,以免风吹日晒,雨淋。平时,像爱护小孩那样加以维修保护。春天来了,把大车洗刷一遍,检查大车各个榫口、轮子的铁鍽铆钉是否松动?发现了就及时修理,并进行全面刷洗。然后上一遍油泥,凉干,用桐油把它油漆一遍,崭新的古铜色的大车又出现在面前。我们小孩围着看,老想用手去抚摸,大人会心疼地说:“桐油还没有凉干昵,不能摸!”

秋天,粮食归仓柴归垛,大车进了车屋,闲来无事,几位老汉走进车屋,坐在车把上吃烟拉呱。我们小孩有时也缠着老人给我们讲故事。老人不在的时候,我们就在车屋里玩游戏。玩累了就在车厢里睡觉。

解放后,我衣食他乡,但十分依恋故乡,更思念家乡的大车。每次回家探亲,总要抽点时间,到车屋看看大车,用手摸一摸,转一转。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较轮板车多了起来。大车渐渐地失宠了,除了运肥、拉土,用的就不多了。农村土地分到户,富起来的农民买来了小四轮拖拉机,把大车丢到车屋里,再也没有人理它了。后来,我回到家里,看到大车放到年久失修的车屋里,活像个被人遗弃的老太婆,油漆全部脱落,木质布满列纹,軲轮边铁瓦基本绣坏。上个世纪末,我回到家乡,离家还二里路,心想,我要再看看大车,我向车屋望去,车屋没有了,放车的地方变成了麦田,迎头遇到了家门大哥,:

“那辆大车昵?”

“那辆大车早就破得不能用了,家家有了小四轮拖拉机,哪有人用它!”

“大车弄到哪去了?”我问。

“用不着,也没有人管它,车屋倒了,风吹日晒,雨淋,大车变成一堆朽木,当柴烧都点不着火,当垃圾扔了。”我听了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大车,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可怜的大车,风光了好几个世纪创造了自己的辉煌,磨细了车鉒,磨大了车钏。把自己的全部献给了人类的丰衣足食,有始有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你的后代蒸汽机辉煌了三百年,又有内燃机前仆后继。现在的喷气机,正载着人类的希望和理想从陆地、海洋、天空,飞向遥远的宇宙,继续探索人类的未来。

中国古代运输工具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劳动使人从动物群中走了出来,人,在劳动中开发了自己的智慧,创作了各种工具,运输工具也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系列。最原始的运输工具就是用藤条、绳子捆起来背运东西,后来用扁担挑东西。到了符号记事时代,三黄五帝时期发明了独轮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创作了双轮车,三轮车,它不但用于生产运输,而且作为战车用于战争。到了唐宋时代,在那和平的年代里,战车改造成四轮的木制农用运输车,这就是我们淮北平原的大车。它制作精巧、牢固、美观、平稳,载重量大。在进代胶轮马车没有问世以前,大车是中国平原上最先进的运输工具,作为古代著名的先进的运输工具。给它摆到世界著名文化遗产的舞台上,也当之无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邹老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焱姜精华:焱姜
☆ 编辑点评 ☆
焱姜点评:

好朴实好美丽的文笔。牛车,慢腾腾、晃悠悠,载着财富、载着童趣、载着幸福慢慢地走去,走出了我们的生活。我的家乡有这样的俗语:穿大鞋、放响屁、坐老牛车过沙土地,这是四大舒服呢。

文章评论共[7]个
焱姜-评论

坐老宽的沙发,希望和老宽一样也变得心宽思路宽财路更宽啊。at:2010年08月25日 清晨6:51

邹老宽-评论

编辑焱姜先生:感谢您此文的夸奖,文章的缺点不少,有错别字,望指教。谢谢!邹老宽2010.8.25at:2010年08月25日 中午12:33

野兽派的角-评论

好丰厚的底蕴!马死在马路上了,大车也就没了。我们家乡的大车是两轮的。多两个轮子了不得,每个轮子即便在70年代末也得差不多200人民币呢。at:2010年08月25日 中午1:54

心无垠-评论

(:003)(:011)(:012)来看邹老的佳作,真是沉淀厚重!大车的怀念正如一个老者眷恋自己的青春一样真诚而无奈~~~~做文化遗产够格哩~~~~欣赏喜欢老师大哥的佳作,问好在秋季哈!at:2010年08月26日 下午4:46

文清-评论

帮您修改了文章排版,晚上好!at:2010年08月26日 晚上11:25

邹老宽-评论

文清先生,你好!感谢你对《对大车思念》文章排版的修该。祝你晚安!邹老宽 zoio.10.17at:2010年10月17日 下午6:20

123321vip-评论

我有你们所说的大车,需要的话请联系我qq1017541805空间里有图片at:2011年09月28日 晚上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