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感受张爱玲(一)grandchw

发表于-2010年08月20日 晚上11:29评论-3条

最近,又经常翻翻张爱玲的书,昨晚看到她的《流言》集中一篇写于1944年、名为《自己的文章》的文字,介绍自己在创作之中的理念,颇有一点感受,说出来跟大家分享。

她首先认为“文学史上朴素地歌颂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于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他们多注重人生的斗争,而忽略和谐的一面。其实,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她坚持“斗争是动人的,因为它是强大的,而同时是酸楚的。斗争者失去了人生的和谐,寻求着新的和谐。倘使为斗争而斗争,便缺少回味,写了出来也不能成为好的作品。”

接着她表达了自己的美学观点,“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是因为它象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确实,正如她自己所宣称的那样,在她的创作过程之中,她以那精致的、时而冷静、时而又带有几分刻薄的笔触,写出了一个又一个特定都市里小人物的故事、写出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传奇,来诠释着她那独有的苍凉的美学观点。本来,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美学观点,我个人认为是没有什么对错与高下之分的,只要创作者能自圆其说、能达到一种统一的风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能带来文学创作的更大的繁荣。再加上,对于苍凉这种美学观,我是十分认同的:苍凉是在参透了人生一切悲欢离合、大起大落之后的,一种已经超脱了具体的、爱恨情仇的纠缠的感悟。我们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所面临的任何壮烈、任何波澜壮阔的大事,如果放到历史的长河之中来打量,其实只是这个世界中、无法停止的时间长河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在经历了即使是波涛汹涌的激荡之后,任何浪花终究是要归于平静的。正如历史在经历了大风大浪、大开大阖的剧变之后,总是以一段暂时平静而繁荣的和谐来延续的。特殊时代针锋相对的斗争、特定环境血雨腥风的杀戮总是作为一种特例而存在,而普通人平淡从容、甚至带有一点麻木的生活才是一种生存的常态!

但是,张爱玲却出生在错误的年代了。她1920年出生,早在幼年时期便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天才,她在1943-1944年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写了大量的作品,并一举成为当时的文坛名家。在那样一个中华民族的灾难时期,她所发表的文章得主题和风格显然与整个时代和历史的主流格格不入,再加上她与胡兰成的那段婚姻,更让大多数的国人无法接受。早在1944年,她就受到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傅雷的全面批判:“恋爱与婚姻是作者至此为止的中心题材。。。。。。遗老遗少和小资产阶级,全都为男女问题这恶梦所苦。。。。。。零星的折磨,生死的苦难,在此只是无名的浪费。青春、热情、幻想、希望,都没有存身的地方。。。。。。一切之上,还有一双瞧不及的巨手张开着,不知从哪儿重重的压下来,压痛着每个人的心房。”而她本人自从1952年离开大陆以后,便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到八十年末我上大学学习时,由唐弢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对她和她的作品还是只字未提。只是到了九十年代初,尤其是在她于1995年客死他乡之后,她的作品才慢慢的再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再一次对我们展现出它们固有的魅力。李欧梵在《苍凉与世故》一书中这样概括了她的一生:这个时代是与二十年代后期,在三十年代早期登峰造极,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直到五十年代早期的最终寂灭。张爱玲自此离开她的家园,成为了一个永远的流放者。

张爱玲和她的作品的遭遇,让我联想到一个与她截然相反的、同样是轰动一时又趋于沉寂的作家:俄国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们基本上可以算是出生于同一个时代的人,但他们完全相反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完全相反的认识,因而形成了大相径庭的世界观和美学观,也就诞生了风格和内容完全不一样的作品。张爱玲,一个没落的前清望族之后,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早早展露出文学上的天赋,复杂的家庭人际关系和往来、不和谐的家庭生活,二战期间的香港学习的经历以及回到上海之后的沦陷区的都市生活,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她所能选择的素材和视野;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个贫穷的酿酒工人的孩子,从小就靠当伙计谋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同样有着极强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的经历、经受过血雨腥风的战争烈火的考验,高昂的革命斗志和坚定地革命信念是他的作品感人至深之处。在张爱玲的眼中,“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她要做的事是向世人展示这是怎样的一袭华美的袍子,并要时不时从袍子上揪下几只,给人找麻烦的跳蚤,再给这件即将褪色的袍子润色一下、装饰一下让它不仅穿起来不会挠痒痒,还会给平淡的生活增加几分色彩以及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荣耀;而在奥斯特诺夫斯基眼里,

这个世界是他实现解放全人类的理想、是他不会虚度自己青春年华的证明,他要做的事是砸烂旧世界里一切不合理不公平的东西,建立一个美好的、充满希望和朝气的新世界。他们俩,一个是要从行将倒塌的旧世界里,试图寻找到一丝有关人类本性的一点和谐与苍凉之悟;一个要从即将建立起来的新世界里,找到给人以鼓舞和激励的力量,从而给人以希望。

不想评论这两种精神的东西谁更具有力量和持久性,因为人之所以为人、世界之所以如此美丽而纷繁复杂,就是因为有那些有着不同经历和对世界持有不同认识的人,给我们带来无数不同的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可能有的人在某些时候的认识有偏差、或不彻底,但只要是真实的,就一定有感人的力量存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来面对他们和理解他们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grandchw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在指尖上跳舞点评:

尤其喜欢这一句:“苍凉是在参透了人生一切悲欢离合、大起大落之后的,一种已经超脱了具体的、爱恨情仇的纠缠的感悟。”张爱玲生长于一个错误的年代,但这个时代也造就了张爱玲,造就了她的对文字的热爱,造就了她的苍凉……

文章评论共[3]个
静月清荷-评论

张爱玲生长于一个错误的年代,但这个时代也造就了张爱玲,造就了她的对文字的热爱,造就了她的苍凉……赞同!at:2010年08月21日 清晨7:48

在指尖上跳舞-回复其实,我不太了解张爱玲,也没看过她多少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我基本上没看过多少名家的作品,我喜欢看的是一些默默无名的作者的文字,我觉得有时候这些作品才更能打动我。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平凡人,也只有平凡的作者写出来的文字,才最适合我去阅读,才更能让我产生共鸣!问好静月,问好作者grandchw,祝两位安好! at:2010年08月21日 上午11:46

grandchw-回复谢谢! at:2010年08月21日 上午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