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可以是轰轰烈烈,也可以是平淡无奇。大多数人过得可能是平淡无奇的日子,或者是很平庸的生活。但无论怎样,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或者曾经有过美好的追求,并为此而孜孜不倦。
人过不惑,在事业上其实可以盖棺定论了。但青春年少时在心中萌芽,在人生道路上孜孜以求的目标,却从未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追求愈发强烈起来。因为在追求的过程中,不仅历尽艰辛,同时也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
喜欢读书,却不求甚解,兴趣所至可以彻夜不眠。读书又杂,无论报刊杂志,名家典籍,只要一卷在手就会忘怀所以。涉猎虽广,终无所长。
虽无所成就,读书仍是人生一大乐趣。曾自撰诗云“大梦觉来兴味长,索笔研墨寻华章。身披五彩耀东海,笔涌珠玑追宋唐。拔剑长啸大风曲,抚琴漫吟小轩窗。春眠不用佳人伴,半榻诗书一枕香。”读书之乐,古今共知。之所以喜欢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一是笃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你可以一文不名,你可以一官不就,你不可以一丁不识。高官厚禄却举止粗鲁,也会贻笑大方。鲜衣怒马却目不识丁,亦会遭人唾弃。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以写就“一官归去来,三绝诗书画”的佳话,这样的书卷气质,岂不令人心生向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每一个读书人所向往的境界。读书可以开阔视野通晓古今,是学习的过程。写作则是自己对人生的观察,感悟升华为思想的过程,是对读书质的提高。胸罗万卷,下笔自然有如神助。所以,书读多了,自然就会尝试写作,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付诸文字,以文会友,探讨人生。然而更多的则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情趣。正如陶渊明所言: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由喜欢读书到喜欢写作,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是厚积薄发,博学约取的结果。所以,读书能做到增智,写作能做到怡情,的确是一种很理想的境界。为了能够做到笔下生花,更应该读书不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面对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用文字将其描述下来,是一大幸事。如果还能够用丹青将其描画下来,则幸甚至哉。在下虽然愚钝,却非常向往提笔成诗,落笔为画的境界。读书写作之外,浸润于水墨丹青之中,亦是如痴如醉。虽最终无所成就,但总算登堂入室,一窥其中奥妙,点染挥毫之间,亦山峦烟雨气象万千,别有风范也。
就像一个饥饿难耐的乞丐,面对一桌美味佳肴,露出贪得无厌的本色,恨不得将所以的食物统统吞入肚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画历来讲究书画同源,研习中国画,不管你是专业也好,爱好也罢,既然是国画,就应该具有国画的神韵。将笔墨化为山水花鸟,或者栩栩如生的人物,只是中国画的一个部分,是“画”的功夫。画中的落款与题跋亦是点睛之笔,马虎不得。所以,又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书法。也许是性格使然,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帖碑刻中,独独喜欢上了北魏的碑刻,喜欢上了北魏的张猛龙。喜欢它的严森庄重,于庄重之中流露出的灵动,于灵动之中透出的媚态。学习书法的艰辛绝不亚于写作与绘画,曾写了一首小诗表达了学习书法的苦恼与喜悦“学书从来不畏难,常羡鹤冲天。觅得出神入化碑,谢上苍,昼书夜研。十载艰辛求索,今朝知遇红颜。还把古籍就灯前,书画论同源。铁笔漫吟离骚句,绿琴雅,兰香月寒。载歌载舞不醉,年少梦,今日圆。”
学习的过程就如登山,有满眼的风起云涌,花红柳绿春华秋实,也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诱惑。然而,当你累了,倦了,当你感觉前头的路太过艰辛或太过遥远的时候,也会迷惘,也会彷徨,也会萌生退意。有一首诗抒发了当时的感慨。“常向诗里问古人,缘何悲歌欲断魂。稼轩沙场醉看剑,太白月下独伤神。囊中羞涩无人问,腹中诗书有谁闻。笑傲山林江湖去,开怀一笑天地新。还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情景太过诱惑,始终没有停下追寻的脚步。
对于知识的渴求就如同鱼儿需要大海,雄鹰需要蓝天,骏马需要辽阔的草原。我想,对于知识的孜孜以求,并不在意最终的结果,只需要在大海中畅游,在蓝天中飞翔,在草原上奔驰。就像一个旅行者,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所享受的是沿途那迷人的风光和为欣赏美丽风光而付出的努力。而不特别在意终点在哪里。是的,在欣赏美丽风光的同时也享受求索的艰辛,而不问结果。
人应该有所追求,更应该享受因追求而带来的快乐。
2010-8-19
-全文完-
▷ 进入红山飞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