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记者偶然在某城市某区的穷乡辟陋处发现了一个“2元女子宿舍”,他进去采访以后,心情无比沉重。
这是个怎样简陋而拥挤的宿舍啊!2元钱一晚上,如今的2元钱能买什么?一间房子,上上下下的床铺,挤得难以透风。里面的人除了一张床,还能有多少活动空间呢?也许条件再恶劣的监牢都难以与它相比了。在里面居住的女子几乎都是上了年龄的女人,一般都是家庭不幸才外出打工的。上了年龄,又没有什么技术,要在城市找一个立锥之地,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有的甚至还带着孩子,女人们可怜的处境让记者也潸然泪下。大家都说房东是好人,如果没有这个看起来泼辣无比的房东,她们怕只有露宿街头了。
记者说:他以前疑惑的一个问题:白天那么多上班的民工晚上到哪里去了——他现在知道了。原来他们就像蚂蚁一样到蚁穴中去了。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拿着最少的钱,吃最差的饭菜,住最差的地方,这就是我国的城市民工的生存状态。以前以为男人们才是如此,为什么女人也是这样?
中国的女人不是比男人要少得多吗?不是有很多男人都为娶不到老婆而发愁吗?这些女人为什么不去找个男人嫁呢?原来她们中不少人都经历过失败的婚姻,她们对男人已经失望了。还有就是如果要找的话,总得找一个条件稍好点的,至少有个住的地方的男人吧。然而这样的男人在哪里呢?在她们眼中,多的是跟她们差不多的人。那些住在城市的高楼大厦,吃喝玩乐在宾馆酒店的男人跟她们永远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她们的明天在哪里,未来在哪里,不知道。
里面还有一个17岁的女孩子,当然是母亲带着她来到这里的。她早就不上学了,在一个小店在干活。她恨透了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她宁可不断地在外面干活也不愿回到这里。是啊,谁愿意这样生活?如果能改变的话,谁不愿意去改变?可是,以后的事,谁说得清呢?有可能比这好,也有可能比这更不幸。
每次外出看到那些修好的或正在修的某某房地产公司的楼盘时,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多漂亮的房子啊!多么火热的修建啊!可是这跟穷人有什么关系呢?有这么一句歌词:“农女无白米,绣女无花衣”,我还以为只是旧社会才有的现象呢。原来现在依然如此。那些辛辛苦苦地建起它们的人一旦完工以后以后,就无奈地与它们绝缘了。这些房子只是给他们看的,它们高高在上,是工人们一辈子都无法触及的神圣之物。它们的主人是那些有钱人。有钱人拥有者并有意空着无数的房子,他们以此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看,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难怪从小父亲就对我说“人比人,气死人”。就算是有钱人知道了别人如此艰难的处境,也不过掬一把同情之泪就算是很人道了。他们会把自己的房子,哪怕是多年不用的空房子甚至差点都遗忘了的房子给穷人住吗?不会的。
我这里更多感慨的还是我们的制度。想用良心和道德来维持社会的和谐与平衡是不够的,是乌托邦的,最有效的就是制度的完善。为什么不可以将税收制度改得更合理一些?为什么不可以将房改改得更人道一些呢?“损不足以奉有余”固然是“人之道”,但毕竟是不合理的。现代文明的目的难道是为了造就更多的穷人吗?我真是想不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老杜的美好愿望。1000多年过去了,老杜你看看,你的理想实现了吗?
-全文完-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