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三上青城琴啸

发表于-2010年08月17日 晚上8:00评论-2条

这次是我第三次上青城山了,主要是陪儿子的,让他了解点中国的道教文化知识。

到了以后,我才知道前年那一场大地震对青城山的破坏是这样的大。建福宫完全笼罩在架子中,还是澳门同胞援建的。1995年才建的顶峰上的老君阁也是去不了的。上清宫也在维修,最完整的就是天师洞了,但也在院里堆了不少钢筋水泥。不过,游人还是挺多的。走在弯弯的山道上,虽然是有火热的太阳,但众多参天古木的确带来了不少的凉意。一路上随时可见背砖块抬钢筋的工人,他们真的是很辛苦。

每到一处宫观,我都会带儿子好好参观,并竭尽所能为他作点介绍。特别是在天师洞的时候,有很多的人文景观。天师指的是张陵,东汉末时人。他在汉顺帝时来到四川,先在大邑县鹤鸣山学道,创五斗米道。后来来到青城山显道,最终在此羽化。天师洞也称常道观,里面有三清大殿和唐碑。匾额“丹台碧洞”“神仙都会”都体现了它的分量。最妙的是大殿天井栏杆石刻的“天籁婴灵”,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婴孩。为什么是孩子呢?因为中国古代吧这些初生儿叫做“赤子”。《道德经》28章中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就是教人要保持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

后来到了上清宫。这三个字是蒋介石在1940年书写的,榜书,很端正。我们在此吃了一顿午饭,两个菜都没有一点辣椒,非常清淡,但味道还不错。右侧南楼前有鸳鸯井。所谓鸳鸯,自然指一男一女,两井一方一圆,一清一浊,一深一浅,很有意思。井旁是国画大师张大千手书的“鸳鸯井”三字。其后厅堂有张大千和徐悲鸿的图片和文字介绍的展板。再后就是一板壁,刻着我熟悉的《道德经》全文了。

难怪青城山被称为活的“道教博物馆”了。它是天师道发祥地之一,是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所以清人黄云鹄在上清宫观日亭的后岩壁上写下了“天下第五名山”六个大字。我们也随时见到一些道士。穿着雪白而宽松的衣服,长长的头发挽成发髻顶在头上。相比较武当山的道士们,他们显得更随和一些,最重要的是没有那种你不拿钱出来就不要来拜神的不友好的眼神。这里哪个神你都可以拜的,你虔诚地拜一下,人家就敲一声。最有名的道士就是傅元天了。1979年青城山道教协会成立后,他当选为会长,而且他也做了中国道教协会的会长。

当然大家来此旅游,还有个理由就是纳凉。一路走来,最凉快的地方没过于天师洞下的的“聚仙亭”了。此亭同其它亭子一样,都是用树皮和树干搭建的,不过这是一座廊亭,长长的,很多人才这里坐下休息。妙在下面是溪水浅潭。水声清越,凉意随水雾油然而生。看那水实在清冽诱人,我们便脱了鞋下水了。真是沁人心脾的凉爽啊。孩子们兴奋不已,还玩起了水仗。几个年轻姑娘也不顾自己的形象了,嘻嘻哈哈地互相洒起水来。我估计这里的温度应该不足20度,不然我不会一会儿就禁不住起鸡皮疙瘩了。喊儿子走了,人家真是一万个不情愿。

下山来,我问他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毫不思索地说“凉快”。我问:就没有了吗?他说:就是知道了什么是道教了吧。不过,我还是觉得凉快是最重要的。我说:你真是个孩子。他说:那张天师说不定还是先看上了这里的山水才来修道的呢。我笑了,很想对他说:心静自然凉,心平气自温,,但愿你心里记住的可以比凉快更多一点,也就不枉来此一遭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在充满希望与疼爱的文字里,娓娓而谈了三上青城的经过,为了让儿子明白什么是道教而三上青城,如此良苦用心真实地见证了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道教注重居所的清静,及心灵的虚空,确实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养生之道所在。问好朋友。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寂寂的清晨有微微的清风,微微的清风有丝丝的凉意,丝丝的凉意里有我轻轻的问候!愿我的问候能消除你酷暑的炎热,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at:2010年08月17日 晚上11:18

琴啸-回复谢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 at:2010年08月19日 晚上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