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浩然正气,抒苍生真情” 这是著名作家浩然为人为文的真实写照。
年少时,在农村上学的我,中外名著很少见到,阅读得更是少之又少。向同学悄悄地借来《红岩》、《苦菜花》、《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等文学名著,偷偷地看完一遍即刻奉还,就怕被老师与其他同学发现。唯独浩然的《艳阳天》在班上可以公开阅读,我是仔仔细细看了多遍,至今依然认为书中那清新的乡土气息、地道的农村生活、火热的劳动场景的描写,以及在文学语言、艺术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国内能与其比肩的作品并不多见,所以理当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这不,1999年,香港《亚洲周刊》评选20世纪100部世界华文小说,1949年至1979年间中国大陆小说中,只有浩然的《艳阳天》和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榜上有名。
被誉为创造了一个亘古未见的奇迹是,浩然由一个仅读过三年小学、半年私塾的翻身农民,凭着对文学事业的虔诚和热爱,凭着持之以恒的刻苦自学,凭着为农民立言、为新农村立传的雄心壮志,成长为名播海内外的作家。浩然的作品仅在国内就有50多种、1000多万册广为发行,各个历史时期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有11部之多。他满腔热情地讴歌人民大众和他们为创建幸福美好生活所进行的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无情地鞭笞阻碍历史前进的丑恶势力,以1300多万字的作品,献给了他深爱着的芸芸苍生,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献给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60年代《艳阳天》首次出版时,他将所得稿费1万元全交了党费。改革开放后国外有个财团要出200万元买下他所有作品的版权,被他断然拒绝。浩然为人正派,生活俭朴,本色不移,始终和他几近文盲的妻子终身和睦相守。他曾这样说:“我们这一代工农出身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我从内心感谢党、感谢革命、感谢时代,要永远走正直路,做正直事,当正直人!”
因“文革”中的诸多因素,浩然曾被蒙上一层浓郁的神秘色彩。始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客观地讲,在那样特定、复杂的历史条件下,谁能没有局限性?浩然也不例外,在当时的政治气候和文艺思潮的影响下,他在创作上曾走过一段弯路,留下一些缺憾,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个有贡献也有失误、受了伤的普通文艺战士。”不过,经过一度沉寂和被冷落,八十年代中期,他以一部反映新时期农村改革的长篇小说《苍生》再一次震动了文坛,被海内外多家媒体誉为“又一次崛起”。1990年,此书先后荣获首都庆祝建国40周年文学作品征文头奖和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特等奖。曾经的《金光大道》第一、二卷再次出版,同时首次出版了该书的第三、四卷,使这部全景式地艺术再现建国初期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全过程的200余万字的长篇巨著首次以整体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人们终于有机会随心所欲地阅读中外名著,我也早已收集了一整套浩然作品,随时翻看、欣赏。从《艳阳天》到《金光大道》,从《山水情》到《苍生》,浩然在共和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记录时代风云的史诗般的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多姿多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新时代农民形象。作品的字里行间洋溢的对土地、对农村、对父老乡亲的深挚感情时常感染着我,那一个个绽放着崭新的崇高的思想光彩和浩然正气的农民形象令人肃然起敬。特别是看到高大泉无私地帮助刘祥那样的家庭遭了难而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时,我同作者一样“禁不住落泪。”像箫长春、高大泉那样一心为公、心里装着他人、装着群众的基层干部,是历史的呼唤,是时代的必然,是人民的需要。
如今,浩然去了!回望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人们不能不承认浩然如同一棵大树,谁都不应该无视它的存在。浩然的作品曾滋养过整整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作为文学艺术宝库的经典,作为收藏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珍爱,他的作品今天依然闪耀着动人的艺术光彩,依然是文艺百花园里分外靓丽的风景!
-全文完-
▷ 进入苏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