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喜鹊孵小鸡美知

发表于-2010年08月16日 晚上10:21评论-2条

——为七夕而作

在农村生活时听说过老母鸡孵小鸭,而从未听说过喜鹊孵小鸡的趣事,因为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鸟儿孵小鸡的“发明”人李老头,这让我异常兴奋。

8月10日,这是立秋后的第3天,发白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我和女同事被小李邀请到丁家坡老家作客。当时很不情愿,但盛情难却。后来想,幸好走这一趟,否则,那趣事将与我无缘。

我们一进李家院子,便见一个老头坐在小凳子上全神贯注地剥着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我主动向老头问好:“老大爷,你好!“老头笑着搭话后站起来,离开了那一堆玉米,把我们引进了虚楼木屋里。

这位就是李老头,是小李的爷爷,今年88岁,是他亲口给我们讲述了他年轻时候的经历。我们在电风扇旁,大汗淋漓后感觉很舒服。李老头就是一部书,自己写,自己讲,心里藏着无穷无尽的故事。他很健谈,滔滔不绝,思路很清晰。他的儿子都已70古稀,孙子28个,可谓儿孙满堂。但他从不摆老资格。近几年来每一年都有超万元的收入,根本就不要后人负担,他说自己能够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硬气。他年轻时学会了做牛生意,还精通了养牛技术。集体生产时,他在工商所(市管会)上了多年的班,上到了70岁才回家,那时身体很健朗,但领导说不忍心用这么大岁数的老人,便叫我回家养老。

我问他有没有退休工资,李老头说,我一个临时工,叫回去就回去,没有考虑那么多。反正在上班时,做牛生意存了些钱。回家后这十多年,也没有清闲,这里一趟,那里一趟。最远时到过万源大山上买过牛,还到过平昌、通江、南江等县,牛儿牵到我们这里价钱翻几倍,虽然要走七八天的山路,很值得。

我问李老头,还做过什么?李老头说,解放后跟土改工作组一起帮过一些忙,文革后,还在村办药场风风火火大干了多年,他是负责人,让药场发展很快,种上了40位草药,招来了远近的好多药商,还养殖了猪牛羊鸡兔,尤其是借鸟孵小鸡的创举,吸引了不少好奇的人,作为“发明人”,当时,老李也很快成为了新闻人物,名声大振,还被请到县上区上乡上传经送宝,现在奖状都一大堆。

我好奇地问:你是怎么想到要请喜鹊孵小鸡的呢?

李老头,回忆起往事特别来劲。那时候,药场虽处在半山坡,很偏僻,但因越来越兴旺,前来参观的领导,来指导工作的技术人员,来洽谈生意的商人多,我们请他们吃饭,又不方便,于是就想到给他们准备土鸡蛋。

那时,没有修公路,上下一趟山都是靠双腿,出行不容易。当我看见房后的一棵参天杜仲树上,栖息着喜鹊(方言叫鸦鹊)时,便突发奇想,我们都是男的,不会孵小鸡,能不能让树上的母喜鹊帮我们个大忙呢?同志们都说可以试一试。一试果然成功了。

我说,巢鹊那么高,你们怎么把鸡蛋放进鹊巢去呢?

他们准备三根木梯首尾相接,用麻绳绑得牢牢实实确定万无一失后便支起来,放在大树上,上去一前一后两个人,上面那个人小心翼翼从兜里摸出鸡蛋沿巢穴口子放进去,下面的人拿着一根小竹竿保驾。地面上的人就负责木梯的稳定。这第一次前前后后要忙碌一个多钟头。

我问:为什么还有人拿着竹竿保驾呢?难道喜鹊也知道“鹊巢鸠占”这个成语的恶果吗?

李老头大笑起来,“你这个同志真有趣,”他说,“喜鹊也同人性,平时只是客人要来,他们才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算是给我们报信。可当我们要靠近他们的爱巢时,担心捣它们的蛋,就不那么友好了。它们一直在巢旁盘旋,象发怒一般疯狂鸣叫。

这倒让我想起了在家乡村小读书童年。那时,也多次与伙伴们爬上树捣鸟巢。那时最喜欢捣过喜鹊窝,因为喜鹊个儿大,它们产下的蛋也大。在那缺吃少衣的半饥饿年代,吃一只鹊蛋会让人兴奋不已,因为那就是山珍海味。当然更希望逮着一只喜鹊,但捣了那么多次,也没有逮着过一只活鲜鲜的喜鹊,就是吃过的也只是被农药闹昏或是半死的鸦鹊。现在想起,也有些后怕,带毒的雀肉是不该吃的。那个时候,喜鹊特别多,几乎每个农家大院旁的大树上都有喜鹊窝。还有一次睡午眠时,约几个男同学悄悄溜出教室,捣人家的鸦鹊窝,被农家主人告状,我们写了检讨,还站了一天,罚扫地一周。真是同学们埋怨我说:就是你馊主意,让我们没有吃成羊肉,还背了一身骚。我还狡辩说:我不是把班长的帽儿弄丢了吗?

我还在生疑:你们怎么知道鸦鹊什么时间在孵小喜鹊呢?

李老头说,这就要靠平时的细心观察了。那时候山上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书看,劳动之余,就坐在树下闲聊。聊女人,聊母鸟,对喜鹊的生活习性就比较了解。成双成对的鸟儿在做窝后,突然有一天只有一个鸟儿在飞行,这时候没有再衔草。衔干枯的小树枝,只是寻找食物,那么就证明窝里有鸟在开始孵小鸟了,喜鹊一一样,我们这个时候把早已准备好的鸡蛋送进窝里就是最佳时刻。等数到22天后,再上树取回小鸡。刚取回的小鸡生命力很弱,我们还要放在衣服怀里煨一煨,让它们变结实,才放心地放在地里自己生活。没有母鸡带,他们就靠人照料了。

我又问:你们一共让喜鹊帮了几次忙?孵了多少只小鸡?

李老头说:不多,一共是三次,每次三只,共九只。鸦鹊窝不大,但比一般鸟窝大得多。它们每次产蛋一般都是六只,可能也懂得六六顺。我们也不心大,每次送进去三只,加起来就是九九归一,表示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有缘生活在这山里头,要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第一次,它们表现出极不友好,当我们第一次取出三只半睡眠的小生命时,很感激地丢进去一大包白花花的大米,表示谢意。

第二次送蛋时,他们只在上方叫,但不啄人了。当然后来,我们每次上树,都要带点吃的,与他们搞好关系。

后来小鸡长成了大鸡,母鸡生蛋后,自己亲自孵小鸡,鸡生蛋,蛋生鸡,两年后,药场发展了一大群鸡。客人们一边吃着香纯白嫩的荷包蛋,一边听着鸦鹊孵小鸡的故事,会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那高高的鸦鹊窝。后来,虽再不需要鸦鹊帮忙,但我们对鸦鹊的无私奉献,时刻都没有忘记,时不时地挂一包食物在窝下的树枝上,它们也不轻易来啄食,而是等到实在不宽裕时,就大大方方来取食。

我原本忘记了今天是农历七月七日,刚写此小文时,有同事说,今夜七夕节。这也许是那逝去的喜鹊们冥冥中告诉我,今天是鹊桥相会的大喜日子。

不要说进城后一直没有看见过喜鹊,就是多年来每次去农村也照样看不到喜鹊的影子。喜鹊只是童年的记忆。要不是邂逅李老头,更是疏远了那美好的印象。

离开李老头时,我再三祝福,并叫他要他保重身体,多吃几服药把去年上坡时留下的腿伤治好,力争长命百岁!我还说有机会还去看他,他笑得合不拢嘴。他还说,等腿不疼了,他还要买牛喂牛,还要上山割草,还要卖牛挣钱。我十分佩服老头的生命不熄奋斗不止的精神。这就是农民,这就是中国农村的88岁老头!

今夜一翻《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喜鹊“一词的解释:鸟,嘴尖,尾长,叫声嘈杂。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所以叫喜鹊。由此我耳边回响起小时候背诵过的儿歌《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万年的枯木发了芽。 

开天辟地头一回, 

聋哑孩子说了话。 

枝头喜鹊叫喳喳, 

解放军阿姨到我家。 

奶奶含笑迎亲人, 

妈妈端出热腾腾的茶。 

阿姨细心把针扎, 

一针扎来一针拔, 

针针扎得我耳根热, 

我听见了,听见了! 

我听见妈妈拍手响,

我听见奶奶阿姨在说话! 

全家激动得流热泪。 

毛主[xi]恩情比天大! 

童年时喜鹊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为了个人私利又总想捣它们的温暖的窝,搅了它们的宁静与幸福,现在没有机会看到那些昔日朝夕相见的朋友,心里隐隐作痛。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美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鸟类是我们的朋友
善待它们,就如同善待我们自己

文章评论共[2]个
美知-评论

感谢罗军琳编辑的审核与点评!at:2010年08月17日 早上8:20

文清-评论

一枚绿叶在你眼前飘扬,带着山野的馨香,云天的寄托,初秋的梦想,归途的舒畅,轻轻捎给你一份安祥!at:2010年08月17日 晚上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