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与不畏,说来矛盾,其实也正可以相辅相成。
写文最忌落入窠臼,条条框框限制着文艺的发展,也限制着思想的进步。因此畏惧条条框框的人,大多唯唯诺诺不敢有所作为,世俗喜欢用条条框框去窒息有才华的人,同样也用条条框框去窒息他们自己,然后找借口说“世有千里马而无伯乐”。
条条框框压制着一切创造,习惯用过去获得的经验来判定未来的走向,然后封顶未来的动态,同时锁定别人的最终成就。
条条框框规定你只能做什么或只能怎么做,而做什么或怎么做的样板就是先贤们留下的语录。
若先贤们能活到现在,恐怕在面对电脑时,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表情,是惊呆?还是不屑?
这个世界的所有理论都只是过去的经验,这些经验建立于对过去的总结。
人们喜欢不厌其烦地总结过去,因此“理论”就会没完没了地在历史的尘芥堆里找吃的。
面对当前,人们无法用理论去硬套,硬套的结果大都驴唇不对马嘴。
对于未知的事物,人们习惯用已知去主观推测,这种做法算不上是错误,但却会经常制造失误。
主观上人们更喜欢把当前臆想成过去,因为只有曾体验过的过去才有把握去控制,然而当前不会变成过去,当前就是当前,当前的矛盾在过去没发生过,当前的问题在过去找不到解决方案。
所谓的“现实”即指面对当前,过去曾发生过什么,于当前而言大多没多大意义,怎么解决当前的矛盾,才是务实的体现。
因此产生了畏与不畏的说法。
畏惧过去,是懦夫的表现,畏惧未来,是悲观者的思维惯性,畏惧当前,则是多数人的习性。
为何畏惧当前?因为当前最难控制,且仅有一次去把握的机会,若没把握住,就会失败,害怕失败是多数人的心理惯性。
因心存畏惧而三思后行是可取的,因畏首畏尾而不敢创新因此失去机会,则是很可惜的。
古人说了什么,于今人而言,不该成为紧箍咒,而只能作为生活或事业的参考,没有参考价值的“古人云”,就全当成个屁也无不可。
同样,任何文艺理论也是如此,若是对自己的创作有参考价值的话,不妨拿来借鉴一下,若是对自己的创作毫无作用甚至还起了反作用的话,就当成个屁给放出去吧。
理论不是条条框框,生活也不是死的,文艺是由活生生的人和动态的生活所组成,过去的理论决定不了当前的现实,当前的现实却能决定未来的理论!
有啥可畏的呢?又有啥不可为的呢?
历史是由活人演绎出来的,过去的死人,如何演绎现在的历史?
2010年8月16日
山野居士
-全文完-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