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争论是一件特无聊的事情,针对别人的胡诌八咧或造谣诽谤,其实大可置之不理,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既然谣言不能止,正说明转播谣言的人都是一些或心怀不轨的小人或是一些不辨是非的蠢货,与这两类人争论下去的结果往往是越抹越黑。
不过,反驳为什么必要呢?因为争论与反驳的意思不同,偏执于争论的人,很容易在争论的过程中变得脸红脖子粗,并在争论中失去理性,到最后争论双方都会为了争一口气而骂天骂地并互相勾引对方的祖宗。
反驳,就需要理智,理智者,理性而智慧。
任何基于信口开河胡诌八咧造谣诽谤的言论都有其致命的逻辑错误,且往往不止一点,反驳的有效方式就是要找出这些逻辑错误,并加以揭示,这样,信口开河者造谣诽谤者指鹿为马者颠倒黑白者的荒谬言论就往往会不攻自破。
比如“任何绝对性的言论都是错误的”这句话,应该有很多人熟悉,并确信不疑,可是,这句话真的就是真理么?很多人确信是真理,可这句话本身就是绝对性的言论,若按照这句话的本意,那么这句话本身就已经自我否定了,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我们去辩证这句话的对错,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
生活就是这样,总喜欢把每个人都置身于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之中,在各种矛盾中,能坚持己见的人,世俗社会给了他们两个称号:“有思想有个性”,及“顽固不化”。
什么时候人们会去评价一个总爱坚持己见的人“有思想有个性”呢?第一,在这个人的“思想和个性”对自己有利的时候,第二,在这个人面前哑口无言不得不做出让步的时候;什么时候人们又会去评价他们“顽固不化”呢?第一,在这个人的“思想和个性”危机到自己的利益或信仰的时候,第二,被这个人的言辞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的时候。
因此,同样的一个人,坚持着同样的思想和个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下就会被冠以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称号,甚至同一个评价者针对同一个坚持己见的人,也会因时因势而对坚持己见者做出不同的评价结论。为何如此?只因人类天生就是个只认利益不讲道理的动物群。
在利益面前,真理毫无力量可言,胡诌八咧是社会的常态,信口开河也是人类的天性。
假如一司机肇事后逃跑,后被警察抓到,但司机能花钱买通一些人为他作伪证,证明他在事故发生时不在现场,而被害方却无人出庭为被害者作证,那么这种案子该怎么了结呢?“真理”会把肇事司机判刑,但“利益”却会无视法律并判定司机无罪。
这种情况下被害者要去争论吗?已成败局的事儿根本不可逆转,要沉默吗?岂不又是在纵容坏人?不能沉默又不能争论,该怎么办?要寻找证据,找出那些作伪证的人的证词错误,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只要找出伪证词的关键错误,就能扭转败局。所以,反驳的基点往往立足于对细节的反复推敲,而不是囫囵吞枣地听而信之。
不过喜欢写杂文的人,大多不喜欢重视细节,故而会产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因此很多缪论都能堂而皇之地在网上逞凶,很多信口开河胡诌八咧的杂文都能蒙闭住编辑的眼睛也能钝化编辑的大脑。审核编辑不注重细节,就往往会为谬论大开方便之门,甚至还会错以为正在被他审核的杂文写得文采斐然,甚至推精推荐。
很多原则性的大问题就体现在细节之中,只要疏忽了一个关键细节,往往能把真理给变成谬误也能把谬误给变成真理。
谬误总会利用人们喜欢有意无意忽视细节的心理习惯公然大行其道,真理却在人们唯我独尊的任性中走向悄然的末路。
杂文世界里最缺乏的东西就是细节,最不缺的东西就是信口开河。
我看过很多人写的很多杂文,看完后摇头率占90%以上,但因为时间有限且生性疏懒,如果不是极端明显并涉及到大原则的谬论我都是习惯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没看见。
争论是无聊的,反驳却是必要的,什么时候反驳,视乎对方信口开河胡诌八咧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程度而定。
2010年8月14日
山野居士
-全文完-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