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从事过多年语文教学的老师,对当年语文教学的实际和存在问题,我想结合切身体会谈谈自己的浅见。
我在文革初期高中毕业,大学课程是参加工作后自学的。那时候,一个走上社会的高中毕业生一般都能说会写,知识面广,实际写作能力较强。比如能写一手好毛笔字,会起草报告或文件,会写新闻稿或编小节目等。近年,我看到一些高考落榜回乡的青年实际语文能力却较差,表现在不会写毛笔字,不会写应用文,更不会写对联,诗词,新闻稿。在学校苦学了12年语文,竟不能适应农村简单的文化宣传工作,这不能不让语文教师感到震惊和困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读书多,能力差的怪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枷锁”式的教条考试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
现在大多数农村学校由于经费紧缺或管理不善,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学生只死啃一本书,视野狭窄,知识浅薄。学生读书,教师教书,都是为了应付各种频繁的教条式的考试。特别是关系教师荣辱成败的升学考试压得教师只顾遨游题海,猜题押宝,埋在五花八门的资料堆中,无暇顾及语文能力的培养。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很少写毛笔字,应用写作不受重视,以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为目的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办文学社,办校内小报之类被相当多的学校排斥在外,被视为“不务正业”。学生作文不是有感而发,写亲历之事,写真情实感,而是胡编乱造,为文造情,无病呻吟,人云亦云。文章材料虚空,文气虚泛,语言虚华,感情虚伪。写作不是为了应付实际需要,而是为了应付考试,是在老师划定的“圈圈”内做了文字游戏,这种文章于人于己于国都毫无用处。高考应试作文成了某些人的“敲门砖”。有不少人在大学毕业后还写不出像样的论文和应用文体,也是一直忽视了语文应用能力的缘故。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由于所处家境优裕,在家所处地位特殊,从小自私,专横,对国家,人民,他人漠不关心,只知享乐.纵欲,陶醉在父母溺爱,“人人为我”的氛围之中,整天迷恋的是影视录像,电子游戏,卡通画面,流行歌曲,黄色小说等,无远大眼光,无忧患意识,无大度情怀,无曲折经历,限入令人忧虑的精神贫困和堕性意识之中,也是造成学生语文能力低下,应变能力差,素质偏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只知闭门读书,埋头于“题海”之中,不接触社会实际,对世事人情知之甚少,又怎么能写出情真意切,鞭辟入里,神采飞扬的文章来呢?又怎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实际工作呢?
如何解决目前大多数学生语文实际能力低素质较差的弊端?根本问题是要走出应试教育高分低能的“怪圈”。解决语文教学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的矛盾。学习语文,应着眼于语文能力的培养,考试也应以考能力为主。语文的能力培养表现在阅读(包括朗读,默读,背诵,浏览),说话,听记,演讲,辩论,写作(包括一般作文和应用写作),分析,思考,综合,想像,研讨,检索,写字等等方面。考试仅凭一纸试卷,几道选择,判断,填空,是无法考察语文实际能力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课外活动,第二课堂也不能忽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与社会,多关心家庭与他人,要有远大理想与开阔胸襟,要从“人人为我”的小圈子里走出来,做到“我为人人”,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度情怀。读书敢为天下忧,写民间真情,吐百姓心声,绘时代宏图,唱大众旋律。这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走出学校,踏入社会才会有用,才会成为人格道德高尚,素质能力较强,适用社会需要的能人,而不是自私享乐,能力低下的庸人。
语文教学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还是最终造就语言文学大师的有效途径。而以应试教育为枷锁,束缚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式,将会造成一代人能力的萎缩。为了培养建设祖国的“四有”人才,我们应着重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这不能不引起学校教师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全文完-
▷ 进入cabelo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