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灾难的艺术木伯

发表于-2010年08月10日 上午11:29评论-1条

任何常规事物,只要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化处理,就会散发出艺术的光彩。哪怕是悲剧或是灾难。

现实的灾难,尽管是瞬间或一段时间的事,却总要留下惨痛的记忆。例如地震,例如洪水,例如非典。即使这记忆非常惨痛,也正如那灾难的刹那一样,人类更愿意忘记。或许这是人类更倾向于天性快乐的根本。然而,艺术化了的灾难,不仅可以立即把悲痛化成快乐的力量,而且可以让这种艺术的快乐延续更长时间。

就说地震吧,没人不承认是迄今还无法控制的巨大人类的灾难。可美国人就用人造的地震让很多人甘心情愿的“享受”了一把地震的艺术。而冯小刚,也用免费发放的纸巾,使人们用艺术的眼泪冲走了三十年前灾难的真实。

屏幕上的影像自然是艺术的手段,这对于每一个购了票的观众都不言而喻。即使你在影院里哭的撕心裂肺,灯光打开以后,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可有些艺术真的可以做到比现实更真实,从而让你无从分辨。

据说好莱坞就有一个地震体验馆,你作为观众,可以真切的看到那里的建筑就在你的身边倒下,那里的人群会让你触摸到现实的血流,从而带给你更切实的体验天塌地陷的震撼,和更逼真的撕心裂肺的呼喊。当然,等一切结束,你也知道这都是假的。因为在下一场观众到来前,经理会按下一个按钮,这一切都会复原:建筑还会再倒一次,真人还会再流血一场。

而听说唐山有比这个更真实的。那就是除了保留下来的几处30年前的地震遗址外,还巨资建设了一个《地震博物馆》。这博物馆里除了几面巨大的地震阵亡人员名单碑外,还有就是有一处惟妙惟肖的“地震遗址”---这个词显然用错了,因为这根本不是当年的“遗址”,而是去年刚造的“新址”。据说在冯小刚的电影里,就有不少镜头是取自这去年的地震新址。可见这假“新址”比真“遗址”更有艺术性。只是我从没参观过这新址,也发誓不看这电影,所以也就无从证实或证伪了。

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的不参观新址和不看电影,一点也不影响冯导票房日新月异的高攀。有影迷看过后说:“电影院里很多人哭了,但这眼泪和历史无关。”也有人说:“观众的泪水将历史的真实冲走了。”他们的话,当然也不会是主流。毕竟三十多年前残酷的真实,远比不上赚来钞票的艺术。

然而,铺天盖地的电影宣传,还是让人忘不了地震,尤其是三十年前的那场。于是找来钱钢的《不能忘却的人间灾难:唐山大地震》重读了一遍。希望那些迟来的真实,还存留了一些尚未被艺术化处理,而这些真实也能稍久远存留在记忆里,也好在地球末日真的来临时让自己多知道些前兆、多掌握些逃生技巧。这大概算是仅存的真实了,毕竟王利波的纪录片《掩埋》,虽然同样反映了唐山大地震,且在香港获奖,可我们却不幸生在内地,无缘一睹。

然后,就再次想起了汶川,想起了玉树,也想起了还在灾难里挣扎的舟曲。不知道艾未未正在搜集名单的工程是否还在坚持进行中,何时能够竣工?也不知道新建的洋房校舍会不会再次成为鲜花的坟墓,或者谁能给现在的花朵们一个保证?更不知道汶川县城的遗址,是不是已经列入下一次申遗的候选,也好为四川人民带来更大的旅游收入。

也许再过三十年,所有的这些,不管是苦难还是眼泪,都会变成甜美的回忆。那样这场灾难有也许会被另外一个艺术家看中,然后也艺术化的加工处理一番,去真存伪,去粗取精,变成一个温馨感人的人性故事,外加一段党和政府更加英明伟大的历史佐证。

不过,总觉得不管是真实还是艺术,人性的转变不会因为一次瞬间的灾难而彻底扭转方向。正如四川的灾民不会因为地震受援后就个个都变成活雷锋,汶川的官员也不会因为领导抗灾就个个都成焦裕禄。当然也不排除这转变也许确实在进行着,转变的方向也一直都准确无误。但是从最近的几个新闻看,这种转变的重任似乎还是那么不容乐观:

“四川灾区某县政府大院里豪车多辆,问谁来监管善款?”、“四川教育厅腐败案频发调查:官员定教材版本渔利”、“四川吏治腐败初见端倪,四川政坛要大地震”、“四川绵阳双规官员跳楼,办案纪委官员随后自杀”、“6月初至今,短短一个多月,四川广安市岳池县县委书记、县长、国土局局长、规划和建设局局长等多名官员被四川省纪委双规,交通局局长被监视居住。”……

想来,这些人和事,即使不是极少数,也绝对不会是主旋律。毕竟全世界都奉献出的爱心,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个都会结出爱的果实,总会有些变成腐败的诱因,尤其是在在捐款变成了政府财政收入以后。这样,在未来的电影《汶川大地震》里,对这些消息就也会艺术化的处理一番。即使有他们的身影,也该被艺术的淡化一下,变成几个“官员甲”和“坏蛋乙”,面孔模糊到你我不辨的程度。

有伟人说,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人生总该是高尚的,正如我们这些下里巴人无法理解艺术家们的技术。思想前后,面对灾难,个人能做的,除了捐款,恐怕就剩下更加爱国,祈祷多难兴邦了。

但是还是有点小小的希望。那就是希望在人们越来越快的忘记苦痛、忘记真实、忘记教训、忘记责任了以后,上帝也会跟着慈悲一下,忘记发威,忘记惩罚,忘记正邪,甚至忘记了为下一次悲剧安排的时刻,让这悲剧的循环稍微的延长一些时日。这祈祷是否也会被下一个艺术家注意到,并被艺术化的使用一下呢?

于木鱼宅

2010-8-10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清晰富有思辩的语言,全面地分析了灾难在艺术加工后所呈现的另类现象。在光环包围下的艺术是否真的能造福百姓,值得大家思考。正反事例的鲜明对比,揭露了一些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引人深思。问好朋友。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不因忙碌而疏远,更不因时间的冲刷而淡忘你,秋花冬雪,夏去又立秋,季节虽变,我的关心未曾改变,祝福你拥有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at:2010年08月10日 下午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