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著名诗人何从江曾在他的诗歌里说,一听“遮放”这名,便让人浮想联翩,想到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说得没错,在祖国边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德宏”这块神奇的宝地上,静谧地躺着一位犹如熟睡的美少女一般的大坝子,它的名字就叫遮放。
车过芒市,顺320国道一直朝着瑞丽的方向前行,下了三台山,映入眼帘的便是平平的、宽宽的、长长的、静静的遮放大坝了。久居闹市里的人,浮躁的心总会情不自禁地随着车窗外那辽阔万里、郁郁葱葱的美景慢慢地安静下来,舒畅起来。搅拌着田野里的庄稼和果园里瓜果的飘香,以及满地生长的各种热带植物与各色野花的芬芳,还有遮放独特的泥土的清香等等这些沁脾的空气随之扑鼻而来的时候,人便可以抛开一切心里的杂质,使心灵渐渐静如止水、纯净如雪。如此心境下的外地人,对遮放的称赞与流连怎么可能不是发自肺腑的感慨,怎么可能会掺杂任何一种虚假的成分!
称遮放坝子是块宝地没有半点虚传和夸张的意味,它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它的神奇富饶的天然的美丽,造就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遮放人民。
先说这块宝地之最的田野,田野是人视觉感官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置身其中,广阔无垠的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波涛荡漾。烤烟曾在这里成熟,油菜曾在这里开花,玉米曾在这里饱满,贡谷曾在这里抽穗……各种农作物替换登场,四季的更迭中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如此不断更替的衣装总是悄悄装饰着遮放不同季节的美丽,轻轻传递着宁静之中的无声的幸福。因为空气的湿润和土壤的肥沃,庄稼总能够在良好的滋润之下疯狂地生长与成熟,幸福的傣家人民总是在播下种子以后便可以悠闲地等待着硕硕的丰收。其实最迷人不过农人收获以后的田野,那一望无际的原野常会让人心生感动和感慨万千,当它们赤luo裸、光秃秃地尽收眼底的同时,眼前还会清晰地浮现出农人播种和收成时挥洒汗滴的壮观场景,还会清晰地浮现出庄稼在这里成长的整个完美的过程,从种子抽芽到枝叶翠绿,从枝叶翠绿到果实金黄,从果实金黄到农人收割,每一段风风火火的历路都记录着欢快和喜悦的音符,每一道音符里,都在轻轻地传递着希望。当然,能够领略到田野赤luo裸光秃秃的壮观美景的时辰对于外地人来说,是很难遇见的奢侈,因为这般景象总是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这里是一块储存着宝藏的土地,遮放人民怎会舍得让它空荒太久?收割以后的农人会及时又把新的种子播下,不用多久又会抽出新的嫩芽,重新绿染新的田野,重新铺成另一片希望。
再看田野周边的零星点缀,无论是拔地而起的苍天古榕,还是娇媚柔软的簇簇凤尾竹,也无论是随处可见的自生植物,还是十里飘香的百色野花,都是一道道独特的风景,它们站在各自的位置上,装点着辽阔的田野,妆扮着整个遮放大坝的美丽。它们之所以独特,是因为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施展着旺盛的生命力,用爽朗的绿和百色野花的芬芳舒畅着一代又一代的遮放人民以及一波又一波的游人的心。古榕、竹林深处,隐藏着傣家精致美丽的小竹楼,饿了渴了,只要见门就可以随便走进去,无论你进了哪家的门,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给你一种回家的感觉。在遮放土生土长的人,长年累月地饱吮大自然的熏陶是幸福的,到遮放一行的游人,天赐良机地汲取大自然的精华,也是幸福的。还有那阡陌静跨在田野间的一条条小溪流,一样叫人沁心畅脾,人们可以听见哗哗的溪水欢快地流淌,还可以站在溪水边,看见水里的小鱼和虾米游来跳去地玩耍和打闹,此情此景,怎么可能不叫人抛开尘世,怎么可能不让人忘乎烦恼呢?
走在遮放大坝的土地上,无论是林间小径,还是国道两旁,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摊点上摆满了新鲜的瓜果,样子晶莹剔透、水光润泽,看着就让人馋涎欲滴。如果你能亲临农人栽种的瓜果园更是一番滋味的享受,吊满枝头或爬遍满地的可爱的水果,你可以放开肚皮地品尝,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只要能在地里进肚的,都算免费。实在吃不了的,就装进口袋里带回家去,可以让全家人分享,只是,带走的瓜果,游人已不好意思再享受免费待遇了,因为园里主人的热情,总会使过路的人心里流连,总会让人心生不舍,总是让人想为之留下点什么。
当然,遮放大坝还有许多迷人的景点,你得慢慢游玩,慢慢品味。玩了累了,回到小街上饱尝各种美味的小吃以后,再抓住黄昏的美好时段,来遮放瑶池一游,享受露天洗浴带给你的温暖,这里天然的温泉会洗跑泡走你一身的疲惫,换你一夜的温馨美梦!
当你离开遮放踏上归途时,闭上双眼,遮放让你回味,脑海里依然会出现,一个宁静的、温柔的、安然的大坝,它就像一个睡美人一般,静谧地躺在祖国边陲——“德宏”的宝地,你会在心里轻轻地发出感叹:遮放,我还会再去!
-全文完-
▷ 进入筱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