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好友一起观看了冯小刚影片《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让我深深体悟到生命本身的脆弱与坚定。
片中三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
——“老天爷,你个王八蛋!”
——“好好的人说没了就没了”
——“活着,比什么都好!”
昨晚我看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对冯小刚的采访,他说,他是在还唐山人民的一个债,要好好的完成唐山人民交给他的一个命题作文。他说,按说编导一部电影,也就是完成一个作品而已,但拍唐山大地震这部片子却让他无形中又陷入其中,有了更多难以释怀的情结。让他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这样说,50岁了,我更理解“和解”这个词,我感激我的敌人。如果说我影片最后让方登和母亲相互和解彻底改变了原著母女最终也没有和解的结局而降低了悲剧深度的话,我要说,我的内心更愿意表述这样一种善。一个影视作品导演更多的时候就是要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不是功利,善良和美好的希望终究是人们面对苦难的力量源泉啊!
正是因为将镜头对准了苦难中煎熬的人,对准了32年岁月对心灵的摧残与考验,对准了人性本身的光明和阴暗,从而让这部影片折射出一种透析人心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元妮32年苦苦支撑就是为了信守“你爸是拿命对我好啊,要不是当年他用力一推,我早就进去了,这样的男人我这辈子嫁他值了!”那句承诺。但“救儿子”的那句话却如魔咒般苦苦折磨了她32年,因而,但我我们看见32年后母女相见撕心裂肺的场面时,那一种肝肠欲断的纠结一下子让人在唏嘘泪倾的爆发中释放......
所幸的是,方登是幸运的,她遇到了那对同样善良的军人夫妇,她被他们强烈的爱说温暖,在一种关爱中成长,在无数个噩梦中煎熬,母亲当年放弃她的举动在她心灵之中的黑暗太强大了,让她几乎看不到养父母的一片慈爱之情。我看到了心灵的另一种煎熬,她的养母——那位女军医——看得出来,她其实是一个多么挑剔的知识分子啊,身上固有的清高在养女面前变得若有若无,我能想象得到,她是多么担心有一天会失去方登,她就像要守住一个信念一样,想让方登永远伴随在她身边,让她真真切切的做一个幸福的母亲。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性世界,它是如此的真实,充满了爱的阳光,展示了一个母亲的心结——依依不舍的护犊之情。
那个军人养父,更是让人感怀不已。从小到大,方登一直就生活在父亲一如既往的鼓励与肯定中,他说得多好:只要你感觉到快乐,爸爸支持你!于是我们看到,小方登成长的每一步都浸润在父亲深情的凝视中。她如愿坚持了学医的理想,如愿去了远方上大学,如愿在遥远的大学校园谈恋爱。父亲的宽怀包容着她的任性,直到母亲病危才让她重回家门。但是,我们遗憾的看到,她只是生存在自己阴影里的一个任性的孩子,从来都没有真切体味过养父母的一片慈爱之情。直到她任性退学、生孩子,一下子消失了7年之后重新走进家门,我们才突然发现,她的养父,早已是鬓发斑白,早已是两鬓沧桑。父亲问她这么多年为什么不联系,她说是为了不让家里担心,父亲清泪长流一下子火了:你知道不,这些年你爸爸每一天都在为你担心!老人转过身去抚摸着方登女儿熟睡的脸庞,又微笑的转回头说:孩子长得真像你!——我心中最柔弱的地方仿佛被针扎了一下,父母亲情,天地之大也!
至此,方登的心灵一定也如我们一样有所触动。养父得知她要嫁往国外,也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外国人啊,他对你好不?——一个父亲的不舍,一个父亲的护犊之情真的让人感叹不已。
当汶川大地震再次掀开方登的心灵之门时,心灵的救赎之门也随即开启。她目睹了苦难中母亲的沉痛抉择时,她一下子理解了母亲当年的处境。接着是姐弟相认。此刻我也终于理解了汶川大地震为什么会如此牵动唐山人民的心。感恩,感恩那些当年给了你重生的所有人,进而焕发出拯救生命于危难的强烈责任感。真是这种机缘,让方登的心灵开始射进一道亮丽的阳光!
母子终于相认,方登的一声“对不起”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意义不再是阴暗中的埋怨,而是理解升华后的和解——亲情至伟,活着真好!
-全文完-
▷ 进入琴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