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老师在乡中学工作已经一年多了。他的生活条件是苦点,是不能与城里相比的,但他早已习惯了苦中作乐,心里明白发愁也是白搭。在这里,那些天真活泼的学生虽然有时也给他带来烦恼,但是更给他带来快乐。这不,那天他刚上完课,就有一个女学生从后边追上来,撅着小嘴说:“金老师,我书桌上放的一本书突然不见啦。”
他心头一震,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片刻后才说:“我知道啦。”
下午,学生在教室里上自习,金明在教室里徘徊着,思考着早晨发生的事情。
这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弄不好要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那个拿了别人书的同学要造成很坏很坏的影响。他站在讲台与课桌间,一道严厉的目光,慢慢地在每个人脸上扫了一遍,沉默良久,才语重心长地说:“请大家静一下,今天早上,一位同学新买的一本书放课桌上,突然不见了。哪儿去啦?如果是哪位同学拾到了这本书,就给老师缴来,拾金不昧嘛,会受到表扬的。如果拿着不缴就会烫手,心里也不会安宁。”停了一下,又接一了句,“我相信同学们是理智的。”
全班同学愣了,目光有些异样,仿佛他们的心一下子被倒提了上去。过一会儿,有几个学生率先活跃起来,他们在座位上摇头晃脑地东看西瞅,像是参观兵马俑。
晚饭后,金明刚回到宿舍,外面传来一声怯怯的“报告”,他喊“进来”,见是一个衣着不整,头发有些蓬乱的学生出现在门前,张皇失措地走进来站定,半张的嘴似乎要说什么,但没说,全身不停地抽搐着,一对大眼睛有所期待地望着老师。
“王强,”他问,“找老师有什么事啊?”
“金老师,书是我在地上捡的,我想看完以后偷偷地还给她,是我错啦。”王强说话声音微弱,样子显得十分令人同情。
他愕然了,尚有些不解。
王强一向守纪律爱学习,从不和同学发生什么争执,时常流露出一种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沉思默想的神情。如果因为什么事他同某个同学对峙起来,那么首先退让的总是他,总是低着头匆匆走开,那匆忙的样子好像唯恐稍微迟一点,对方的拳头就会落在自己头上似地。
怎么会这样呢?
沉寂了片刻,他面带微笑,向瑟瑟发抖的王强说:“你能认识到错误就好。”又责问,“哎,你为什么不向她借呀?”
王强感到什么都不怕了,说:“哎,她不借给呀。因为想看的人多啦,她谁也不借给,都不得罪啦。”
“好,把书交我,事就完了。”他又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以后要三思而后行呀!”
王强看到金老师那严肃而又毫无责备的目光,心悦诚服地点着头,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差点儿都要哭出来了……
这件事让他几天来丢心不下。课余时间他发现,有些学生在教室、宿舍看课外书,而另有学生用双明亮的眼睛与这些学生头挨头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学生没发觉老师的到来;有的学生抬眼瞧见了老师,也只是羞涩地对老师笑笑。他们不忍心中断他们已经沉浸进去的那个动人故事。
这种认真读书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金明,驻足看了一阵,他心里一热,一股情绪就像潮水般从他的胸中涌动起来,那充满了闪动着光晕的憧憬,使他心里有了一片就要灿烂的阳光。
阅读是知识的源泉,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俗话说,粮食补身,书籍补脑。阅读可以使人们对人类全部文明成果产生兴趣,心里翻腾起强烈的求知欲,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尤其对这个穷乡僻壤的乡村来说,学校成为了最重要的、主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文化策源地,它对农村的整个智力生活和精神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应该让书籍这个在人类整个精神生活中占有要地位的思想,像明亮的火把一样在学校里放出光芒,在学生的心灵里真正地确立起来。
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幼年生活故事也涌上了他的心头。
爱迪生十二岁时,对于老师上的功课,觉得枯燥无味,不大注意听讲,所注重的是他自己愿意玩的一些实验小把戏。那时美国的老师也像现在的中国老师一样古板。过了不到三个月,老师便以“坏蛋”之罪名,把爱迪生开除了。爱迪生幸亏有一位好母亲。她说我的蛋并不坏,并支持爱迪生在家里继续做实验,还教爱迪生学英文、历史、地理。爱迪生幼年的故事,给了他两点启发:一是科学要从小抓起,二是科学幼苗要像爱迪生的母亲一样去哺育。
心中掀动着激昂感情波澜的金明,心中的计划渐渐明朗起来:要在学生中开展有指导的阅读活动。
班会上,他没有大讲特讲读书有多么重要,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是让“小主人”们自己讨论个读书方案。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个个畅所欲言,其踊跃程度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个说:“用班费买些书,办个图书角。”
那个说:“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书捐到图书角。”
还有许多同学建议:“用班费订几份报纸、杂志。”
“办个读书专栏,人人参加。”
……
每个同学热情洋溢的发言,都渗透着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金明望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同学们,就像第一次认识他们一样。
他的心如波澜翻涌,久久不能平静。心说,这些穷地方的孩子,是多么需要文化啊,他们是多么的聪明呀,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是春天里的花朵,是世界上最斑斓的色彩,是祖国明天最璀璨的星星,应该有个好的起点,在他们一个个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美好的种子,让他们同样走自己的美丽人生道路。办起图书角,该多好呀!好似和知识的源泉通了根水管,使得新知识可以源源而来。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的学习条件不就改善了吗?他们不是就可以学到更多更新的文化知识吗?他们不是也可以成为国家栋梁,前程无量吗?
决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没几天,图书角办起来了,读书专栏也办起来了。在金明指导下,学习干事王静将班里这些活动写成了题为“我们的课余生活”的通迅报道,投寄《中国中学生报》。不久,文章发表了,在小镇上引起了强烈震动。同学们都咧着嘴,开心地笑,争先恐后地看着寄来的样报,一个个不由得心花怒放,一张张阳光般灿烂的小脸都泛着红光,乐得跟小鸟似的欢呼雀跃,发出银铃般清脆的的笑声。似乎这张报纸向他们展示出了一个色彩斑澜的世界……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这是乡里孩子们最美好的时刻!
王强手里拿着夺来的样报,一溜儿小跑,上了讲台,摇头晃脑地念起来,力图念出气势,念出感觉,让每个人都振奋一下:“……人人动手办专栏,丰富课余生活……”他念着,念着,突然失声笑了起来,有个同学溜到他后面动了他的痒处。
这时候一个身影出现了。
金老师。
他被逗乐了。他心里十分感动,千分快乐,万分幸福。眼前的情景,仿佛已定格成了一个永久的画面。
老师就是辛勤的园丁。
这个比喻实在是太确切了。园中芳草萋萋,鲜花竞放,有什么比这更令老师高兴的呢?他有了一种突然顿悟的感觉,觉得自己走进了同学们的心中,被一种愉悦包涌着。他彻悟到,这些农村孩子一点也不笨,只要有法子,只要能从他们迫切的问题着手,照样可以雕琢;让他们与书籍建立起一种源头关系,以后的学习就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一个好班主任,要把每个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就必须调动全体“小主人”的积极性。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由知之者变为好之者,再变为乐之者。
金老师登上讲台,又乘热打铁地对大家说:“你们可别忘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无论什么事情,如我们创办的专栏,一旦有了好的开头,就得自己努力继续下去,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定的本领。”
在教师大会上,高校长表扬了金明。他并没像金明那么想,把读书看得那么的重要,但他的话意味深长。他对教师说,人的一生多灾多难,书就是给人治病的,身体的病,心里的病,统统都能治,多读书才让人活得有滋有味。
这件事过后,引起了金明许多思考。一个人应该得意,得意了就有精彩,他以往常常听人说乡里的学生笨,甚至说成朽木不可雕也。所以有些农村教师就不愿做开发学生智力的尝试。
在一个教师的教育生涯里,这种预先的认定令我们失去了多少领略美好、实现美好的机会啊!
后来,他发现一些学生不爱动脑筋,他便想着如何利用专栏开展这方面启蒙工作。当发现他们对数学智力游戏特别感兴趣后,就指导学生办了几期关于数学智力游戏的专栏。这些丰富多彩的智力游戏充实了他们课余活动,让他们动脑筋,活跃思维,开发智力,养成个好习惯,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孩子。
课堂教学不也如此吗?
在以后教学中,他积极摸索教育之神韵的表达,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他这些举措,体现时代特点,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状况,引导学生注目于更广阔的世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期盼着在课堂上更多地出现“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闪光点”、“老师经常被难住”的喜人局面。
-全文完-
▷ 进入平平淡淡12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