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两天作息时间有点混乱,因此延误了写作的进程。在看到各位老师的作品之后,更觉琳琅满目,美不暇收。本不该试图在诸位的美玉之后,再加一块小石头,但作为比较热爱美食的我,又怎会甘心和“吃”字擦肩而过呢?
说起这个“吃”字,想必谁都不会觉得陌生。正如有首歌里唱“没有钱也得吃碗饭,也得住间房”,很久远的歌了,没有什么华丽色彩,但也足以看出“吃”乃民生第一大计。在中国,“吃”更是很有历史,也很有市场。古时讲究“色香味”,由视觉,到嗅觉,最后到味觉的逐层深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远远不再停留于满足“口舌之欲”上,吃出档次,吃出健康成了人们的新追求。与此同时,一些餐饮类节目也应运而生,使广大的美食爱好者可以足不出户的与天下美食结缘。
然而,无论哪一个领域,都不乏人才,“吃”也如此。先不说各大顶级厨师,面点师这些自古就有的职业,诸如美食家,调酒师,营养师这些近年来新兴的职业也都属“吃”的嫡系一脉。记得哪所高校就新推出了一个特色专业“葡萄与葡萄酒专业”,据说入取分数相当可观,远远高出该校其它专业。可见无论从传统还是未来发展来看,“吃”都深入民心。
热而虽说“吃”字早已深入民心,但一旦“吃字当头”的时候,恐怕又要做一番思量了。怎样吃才最合体?“吃”的背后又蕴含着什么?
如今,或是时代需求,各式饭局应有尽有,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吃”的主体。“吃”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在这点上,应抛开任何其它的限制,当然也抛开对美味、对饮食健康的过度追求,这个时候的“吃”是一个独立的领域。
这个领域里有喜庆的年夜饭,有高尚纯洁的红白喜宴,有轻松闲适的西式下午茶,有质朴的豆腐宴,还有韩国的泡菜,日本的生鱼片,中国的饺子,美国的炸鸡,法国的红酒等等一系列早已和各地民族风情融为一体的大餐或者小吃。这些或许无关美味,也无关健康,但这些早已耳熟能详的“固定搭配”,早已形成了一种文化,“吃”文化。
此外,作为“吃”的一个衍生,“餐桌礼仪”也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而这个部分也是与当地文化习俗密不可分的。例如有的地方认为客人将主人准备的食物全部吃光才是最有礼貌的表现,而有的地方则比较认可主人为客人准备盈余的食物以示热情欢迎。于是便有了因不了解彼此习俗而诞生的笑话。
因此,虽说衣食住行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但当“吃字当头”的时候,对于不再停留担心温饱层次的我们,“吃得明白,吃得健康,吃得美味”必定会是一个很高的追求境界。
-全文完-
▷ 进入羽灵韵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