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一例高考舞弊未遂案
打击腐败,从理论上说,防的重要不在惩治之下,而防的有力手段,则无疑以搬掉那些使肮脏行为得到遮掩和保护的东西为上.,这里不妨引段古人笔记作例,文不长,抄录如下:
太祖时,宋白知举,多受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自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砍汝头以谢众!”白大惧,而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司马光>}
宋白做士子主考,收了别人的钱就想要暗箱操作,就是放在今时,也是个典型的腐败案例,他知道,不借用保护措施,硬闯,下场会很惨,于是想出个妙招,让皇上先来个钦定,,好在赵匡胤皇上是个明白人,不那么好哄,他出词严厉,把厉害关系明朗化,你搞砸了,就拿头来.这件事情的结局很完美,考生们得到了公平,宋白也没有获罪,皇上也不需要花时间为谁擦屁股,大体还有不错的警示作用,
这件事还有个很关键的地方值得一议,那就是”群议”两个字,宋白所恐,是群议沸腾,皇上杀不杀人,是看人言有别还是无别.可见没有群议,故事就没有了根基.,群议,说白了就是群众的反应,就是监督机制.从一些资料看,宋朝前中期,政治上是比较开明的,统治者对僚属乃至民众的议论比较重视.另外,重用士子,不歧寒门也推动了社会平视意识,这是一个铜板的两面,两面相合,才可出现群敢议,官怕议氛围,监督机制才有实际效用.
我们国家出台的反腐措施不可谓不多,但腐败现象仍然严峻,我认为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遮掩和维护腐败行为的潜规则大多,长久积习,能量巨大;二是社会崇权思想大浓,平等意识不足,群不敢议,官不怕议,监督措施效率低下,.也许有人认为现在新闻’网络那么自由,什么话都可以说,怎么还是群不敢议呢?其实不然,网络,新闻等是社会舆论,跟群议有所不同,相关的人员对相关事敢于伸议,这才是真正群议,这种群议得到足够的重视的话,哪个单位的官员还敢毫无顾忌的乱来呢?
-全文完-
▷ 进入远颠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