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什么是可以久传不衰的作品?菊梦悠悠

发表于-2010年07月26日 上午10:53评论-2条

昨天和一个朋友谈论文学作品的问题,他的思维比较理性,也比较活跃,因为哲学思维在他的头脑里根深蒂固,所以,他说的话自然分量比较重,而且他的眼光也很独特,说出来的话自然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首先就开门见山地和我谈起了“关于什么是可以久传不衰的作品?”这个话题,我还在思考当中,思维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就马上自问自答了。

“只有用哲学化的思维、诗歌化的语言、文学化的形式、全球化的眼光表达、审视、描述现实生活的作品才有可能久传不衰。当然文学作品需要想象,但这种想象应该是基于理性思索的想象,而非基于情绪与感官体验的想象。所以文学作品的“以情感人”其本质是以真理思考来教化人,而非“以情感己”、孤芳自赏。”

他的观点无疑是有深度和高度的,而对于一般的爱好文学的人来说,也是需要学习和探索的。

虽然他自己不写文章,但他也诚恳地指出我文章里的很多不足之处。让我除了感动、敬佩就是汗颜了。而他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待这些问题,自然就比较有哲学高度。

他还说,“文学的功能不应该是深入灵魂,而是深入灵魂之后解剖灵魂。我很不感冒当下时髦和流行的文学。在我看来那是一些情绪化的产物,离生活对文学的期望很远。是文学没有实现自身价值,这是文学应该反省和检视的。要知道缺乏深度思考、检视、甑别、感悟的作品都是废品。”

而我觉得爱好文字的人基本是感性的。要想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其实也是骨子里头还有一些东西决定的。而且目前的文学市场又有多少精品,废品还喜欢的人多些。

最后他说道,“你的文章除了那些情啊、爱啊、无病*吟的之外,其他杂感类的还是不错的。你的文字功夫还是好的,对文学有一定的表现力。如果能够在思考现实生活上多下功夫、能够在表达意境上实现提升,无疑会比现在更好。而你也该知道,离开生活这片土壤,所有的感悟会失之过高、失之过虚。”

我当时就回答他,“只有无病*吟的东西不惹麻烦,别的都惹麻烦。无病*吟的,让人喜欢对号入坐。所以写什么都无聊。虽然你说的都非常在理,而且要跟上你的思维和步伐,达到一种平衡的共鸣也难,毕竟一般人也很难理解你这种跳跃式的思维,我知道自己需要提高,但是也需要积累和沉淀,阅历毕竟太浅。”

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人人都会写字,却并非人人都可以写好文章。而那句文学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早已被人铭记于心,可是要真正做到,让自己写的文章达到经典的范畴,还是有很大的难度。

我们都知道,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走过几千年的风雨,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奠定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无疑中国古典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文学作品。

什么又是经典文学作品呢?

经典文学作品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文学作品、最能代表这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经典和精品是有区别的:精品只是指作品的质量,而并不需要有经典所据有的其它特性。

为什么古人留下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后人却难以超越?我想与文化在现代化环境下必须有民族情怀、人文关怀和世界胸怀有关。

你看,当今文学作品的一些表现形式,也常被人们用来作为启蒙教育的工具。如《三字经》一类的启蒙读物,就是运用文字的声韵,编成许多适合儿童朗诵、默想的书。它们虽有点诗歌的一些语言特点,如:押韵、有节奏、语调和谐等,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但这类读物不是文学作品。它的内容在于传递某种信息,而不在表达思想感情,因而其韵律与节奏不象诗歌那样自然地随情绪抑扬顿挫地发展。所以,这类书应按内容和使用功能归类。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呢?

先来看看马克思主义对于文学的认识,因为他从哲学一个的高度归纳其定义,而且让定义无限地延伸,很有启发作用。首先,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次,它是用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而不是象哲学、社会科学那样用抽象的概念去反映社会生活;其三,它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但凡有点文学常识的都清楚,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作家始终进行的是形象思维的活动(或方式)。它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从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其次,始终离不开想像(幻想、联想)和虚;第三,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

既然明白了文学作品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是不是人人都能写出久传不衰的作品了呢?我看也未必,特别是对于我这样头脑简单的感性女子来说,能够把文字用日记的形式表达清楚,也就不错了。但是,我今天却来谈论这么深刻的问题,无非也就是给自己洗洗脑子,不要老是纠缠于往事,在那些儿女情长的情绪里纠结,虽然站着说话不腰疼,但还是尽力去做吧。

大家也都深刻地清楚诺贝尔文学奖是国人永远的心痛,而诺贝尔奖是把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因此诺贝尔文学奖也就自然代表了文学的最高荣誉。

纵观诺贝尔文学奖三个时期的评奖标准,其实每个爱好文字的人也可以得到一些思索和启示,同时它也为大家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数据和论证。

第一时期是从设立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总的基调是倾向于现实主义常规原则,要求文学以典雅的、规范的形式表现人类的情感和丰富的生活;第二个时期是上世纪四十到七十年代,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开始注意敢于创新的作家;第三时期是八九十年代至今。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等国家的作家先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即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作家,其写作仍保持原属族裔的鲜明特色。

八十年代以来,“跨文化”已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突出特征,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致力于把不同民族的文学推介给全世界的人们,促使人们去审视异质文化。几乎所有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都是以民族文学的代言人身份站在世界文学的领奖台上。因此,这也从不同的侧面论证了我那朋友说的话,可见他对久传不衰的作品的一些高瞻远瞩的见识,他活跃的思想和理智的头脑是一直让我敬佩的,还好因为他不爱好文学,才多了一种让我打击他纸上谈兵的机会,不然,像我这样的小儿科,是绝对不敢在他面前班门弄斧的。

我记起了在《余秋雨畅谈“文化和经济的关系”的实录》中见到这样的一段话,“慈善情怀。文化人格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慈善情怀,他有对人类的整体关爱,如果没有,我们文化人格会缺少主心骨,会散架。这点不管是我们这一代,还是下一代,都值得注意这一点。连德国的科学家康德都讲过,这是绝对命令。很多命令可以拒绝,这是绝对命令不能拒绝,善是绝对命令,不能拒绝,否则你不能进了文化之门。如果那样你进了文化之门就成了很糟糕的文痞,这个善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情怀。”余秋雨特别强调文化是集体的人格,这句话高度感慨地表达了文化的深刻内涵,我觉得很有启示作用。对于国人要想让自己的作品走向世界,写出让世界人民感兴趣的久传不衰的作品也很有帮助。

至于中国作家何时能登上诺奖的领奖台?首先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以理性的热情观照人生与世界?我们的作品是否反映我们民族生活的独特性,进而上升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体验?我们所采用的艺术形式是否有所创新?我想,一味的埋怨与责怪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北岛,作为当今影响最大,也最受国际承认的中国诗人,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另外,后起之秀,“泰戈尔体”诗歌创始人,中国诗人欧发伟也被誉为“中国的泰戈尔”,“中国最有希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在不远的将来很有可能圆了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之梦。这或许是以前人们谈论诺贝尔文学奖这一话题的经典反思,孤陋寡闻的我也不知道是谁说的话,但是,要让我的思想超越这些专家,这实在是为难我了。因此我也挖掘不出来更深的思考,只能蜻蜓点水了。

最后我那朋友问我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文学作品的流行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状态?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什么样的作品才会可能久传不衰这个问题。然后,他就一条一条有理有据的进行归纳和总结了,让我不用思索,就捡来他的观点为我的这篇文章服务。

“1、在语言形式变革的时代,一些代表性的新形式、新话语文学作品可能会久传不衰,比如白话文兴起后的一些作品。

2、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代,一些真实刻画和揭露现实社会的作品可能久盛不衰,其主要原因是在反思社会基础上对于未来社会价值的一种重塑。

3、归结起来,能够久传不衰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话语形式上实现里程碑价值的、在美学上具有里程碑价值的、在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价值的、在哲学和艺术领域具有里程碑价值的、在社会变革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作品。

4、就是说,看一个作品会不会久盛不衰,不能局限于某种角度某个方面,而是要全面看到这部作品的终极价值,既要看对时下社会的影响、也要看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既要看话语价值、更要看作品的思想、艺术、哲学以及在指导社会变革等等诸多方面的价值。”

最后,我想说的是,即使我的思维达不到一定的层次和高度,但是不管怎样,中国是个多民族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纯朴的民风、民俗,也为中国的文人提供了博大宽广的舞台,相信在中国这个多元文化丰盛的土壤中,一定会自然地让文学开出美丽的花朵,并且顺利的结果和获得大丰收,或许这只是需要沉淀和积累,需要时间检验而已。我和很多爱好文字的人一样,也在这种美好的期待中成长和进步,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不仅让文字文雅起来,也让文字能够真正经受得起考验。

2010.07.16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菊梦悠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作品能久久不衰,
要有作品自身的魅力。
同时经得起时间的推敲,
经得起文学风浪中的考验。
非常有力度的论述文章,让读者受益。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妹妹晚上好!at:2010年07月26日 晚上11:16

菊梦悠悠-回复谢谢姐姐,辛苦了,保重。 at:2010年07月27日 早上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