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不喜欢把人品和文品掺合起来去评价一个人的文艺成就。
但是“中国特色”就很喜欢把文品和人品掺合起来去毁誉文艺界的人士,这是在其他国家很难见到的现象。
我觉得:把人品和文品掺合起来做整体评价的习惯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到处都很特色的中国思维习惯于因言废人,也习惯了因人废言。在国外,没多少人会在乎你是否曾经是流氓或罪犯,人们只在乎你的作品水准,只在乎你能为这个世界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你能把你自己的人格修养到怎样的高度。换句话说:人们不在乎你是个什么,人们只在乎你能为这个世界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不过在中国,社会的思维惯性是过分注重你是什么,至于你能为社会做出什么则是其次的事儿。这也是中国在很多方面无法赶超外国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你是个什么人远比你做出了什么事儿更重要,这也是这个国家的人们疯狂崇拜权势,地位,名气的根本原因。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三千多年的人文历史,所演绎的无非就是“权势”,“地位”,“名气”这三样东西。孔子的说教几乎全都是教人做人而不是教人做事的条条框框,老子则更是不负责任到了极端,宣扬“大道无为”及“无为而治”之类消极的论调。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因为你的人品与我无关与大众无关与生活无关,与以上这些有关的是你究竟做出过什么。
如果你现在是个官僚,欺上瞒下滥用职权的同时却恬不知耻地自我吹嘘说你自己是个高尚的人,当然还有可能跳出来很多与你有利益裙带关系的人为你作证说你的人品无可挑剔,甚至你还有本事把你周围的人都哄得团团转,让他们都错以为你的确是个人格很高尚人品也无可挑剔之人,但在你的内心深处,你自己也清楚地知道你是个人渣,因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做过的事儿而不是取决于你给别人的外表印象。
一个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中国社会的思维惯性里远比他做过什么样的事儿更重要,在这个特色国家里,偏见往往左右着一切。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好,就会对他很放心,一旦印象不好,即便对方是个好人也会百般挑剔甚至厌恶到想方设法去孤立对方,甚至刻意去伤害对方的人格尊严。
因此在这个特色国家里,进过监狱的犯人即便在监狱里表现良好而被提前释放,在社会上也往往会被人们有意无意地用有色眼镜去过滤。即便某个人为社会做出很多贡献,也往往会因为他在早年或许曾有过人品问题而备受社会的非议或舆论的责难。“从不念他人的好,只记住你曾经的坏”是这个特色国家里的坚韧而顽强的特色——可以肆意颠倒黑白任意左右他人命运的特色。远的不说,前几年舆论界讨伐国学大师文怀沙的例子就足以说明这个特色。
我习惯于把人品和文品分离开来去看待文艺界的人士,因此不论毕加索有多少情妇玩弄过多少女人我都毫无兴趣去讨伐他,更改变不了我对毕加索作品的喜爱程度。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不论梵高在有生之年如何地与他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也不论他周围的那些人如何贬损梵高的人品或生活方式,我个人依然会一如既往地喜爱梵高的绘画。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人品,并不是一锤就能定论的东西,每个人都是嬗变的动物,同时每个人的人品定位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的眼里也截然不同。我认为唯一能准确而客观地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依据,应该是看他做出过什么样的事儿,而不是去反复调查某个人的人品究竟如何。
不过在这个特色国家的特色思维定势之下,我的看法绝对会被唾液淹没。在这个好大喜功自夸成风的国家里,踏实做事老实做人的人几乎都被打入了社会底层,而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曲意逢迎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不干实事之流却都变成了“高尚的完美的社会精英”。特色国家里的理论是颠倒的,社会是病态的,是非功过的评价标准也基本上都是反向的。
在这个什么都朝着反向发展的特色国家里,还有什么必要去奢谈人品和文品?
文人群体是个最奇怪的阶层,喜欢劝人努力做人的同时自己却极端忽视对自己的约束,也就是说,文人群体是个都想成名的群体,而成名的前提条件就是作品,而多数文人也都喜欢用“道德”的条条框框去限制别人创作,甚至以“道德”大棒去打击别人的创作热情,然而他们自己呢?他们可以完全无视由他们自己所竭力宣扬的“道德”,他们会为了吸引眼球而发疯般地炒作。
通过在网络上闲逛多年所积累的经验,我发现,越是喜欢在嘴上强调“道德”的文人往往也是如假包换的文坛败类,像这种文坛败类,动辄喜欢对别人的文章上纲上线:你若揭发社会问题,他会跳出来大骂你是个反党反人民的反革命,你的文章若被推精,他就会嫉妒得眼红耳赤,甚至不惜跳出来大骂你是个反社会反人类的人渣,而之所以这样,或许仅仅因为他在你的文章中找到了些涉及妓女问题或上访问题的只言片语。
越是无能创作的文人,就越是喜欢去攻击有实力的文人,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我认为到目前为止非韩寒莫属。何况韩寒所攻击过的人,也不仅仅是文坛的实力派人物,演艺界的大牌明星和导演,娱乐界的大腕级明星,韩寒还攻击的少么?
但社会舆论就是这么混账,一个毫无人品魅力也毫无道德可言的上海小憋三,一个在文学创作上毫无个人建树的“吃奶作家”,社会舆论偏偏就能混账到把他捧为“现代鲁迅”,这个现代鲁迅究竟能拿出哪一点比得上鲁迅的一丝半毫?
这个混账的社会,这个特色的特色国家,是非功过的评价标准越来越颠倒,越来越和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观背道而驰。在这个大氛围下,还奢谈什么人品或文品岂不是让读者笑掉大牙,尤其令人笑掉大牙的是竟然可以忽略做事而坐而论道地专谈人品。我就奇怪了:不喜欢实事求是地做事或不屑于踏实做事的人究竟有何人品可言?
更何况,一个的人品究竟如何,又岂是某些人的烂嘴皮所能决定的?一个人的人品是好是坏,是高尚还是低俗,我认为全取决于那个人的内心。他若想变得高尚他就能做到高尚,他若想变得低俗,他就能很快滑向低俗,他的人品究竟如何,能由得了你我的嘴皮去一锤定论么?
但是,社会是现实的,而多数文人又是排他的。文人往往在排他的同时也把他们所竭力宣扬的所谓“道德”践踏到了他们自己的脚下。
排他是文人的天性,践踏“道德”也是多数文人的习惯。
越是喜欢在嘴上竭力去宣扬“道德”或强调“人品”的文人,在其内心深处也就越不喜欢把道德和人品当回事儿。因为根据文艺界的常识来判断:越是喜欢高喊“道德”口号或喜欢时刻手擎“人品”标杆的文人,其创作能力也就越低下而其作品也越不值得读者一读。
如此,大凡创作能力低下的文人为了出其个人之名而采用的卑劣手段几乎无所不用其极,韩寒,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2010年7月22日
山野居士
-全文完-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