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佛教信仰的人能够自觉自愿的遵守一切看似荒唐的规章制度?而我们有的共[chan*]党员们在没有组织监督的情况下,或者是远离组织的监控,会做出不齿的行为,原本是那么优秀的一分子,怎么还没有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信仰坚定,后来我看了一些有关宗教方面的书,也和有关人士交流过看法,才略懂一些其中的奥妙所在。今天就浅谈佛教中非常厉害的因果报应之说,可能也有写文字会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否则,它的震慑作用从何而来……
佛教形容人生是“苦海”、“火宅”,所以要寻求解脱之道。因果报应给佛教演绎为缜密的义理,并揉进万有宇宙的过程中。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其教义的主要精神,是慈悲为本与儒家的仁爱学说有某些相同之处,因而能为广大中国人尤其是儒家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佛教假说的地狱,就是在告诫世人生前行善,以免死后遭受地狱之苦。中国人对此加以发挥,构想了一个黑暗残酷的魔幻世界,使世人震慑于地狱之苦而与生前广种善因。佛教宣扬宿命论与来世幻想,作为推行其伦理的依据。越是往后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的条件下,越走向迷信于形而上学。慧远大师宣扬三世果报,认为此生的苦难是前世罪孽决定的,而人们行善得抱的希望在渺茫的来世,六道轮回则以三恶道(地狱、恶鬼、畜生)之苦来吓唬人。
从六朝隋唐时期,佛教信徒就编造出了一大批因果报应的故事,如《幽明录》、《冤魂志》、《冥报记》等多以这类故事为主要内容。从佛寺中的讲经宣传,到变文、话本、宝卷、弹词等民间文艺,也都讲述此类的故事,使得因果报应妇孺皆知,让人们服从佛教的伦理规范。这简直就是可以解读人世间的一切是是非非。这些民间因果报应的故事,造成的心理恐惧,迫使人们自觉恪守社会伦理规范,反之,将会遭受因果报应的残酷惩罚。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很多人是靠宗教来认识世界的,这是因为宗教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并起着巨大的社会作用。
因果报应的毫厘不爽,鬼神世界的无所不知,宗教假想中的地狱的种种酷刑和受刑者的惨象,千百年来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十分阴森恐怖的阴影,让人不寒而栗。难怪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听柳妈说,她因嫁过两个男人,死后身体要被阎王锯作两半,分给两个男人,于是就吓得死去活来,非要到寺院里捐一条门槛作替身不可。
我们再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震慑。山西稷山县青龙寺大雄宝殿内的壁画是很有名的,(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没有查到,不知何故)宝殿的东侧内墙上绘有一幅地狱图,画的是阴曹地府的鬼卒正在对人施用种种酷刑,有凌迟、炮烙、剖腹、挖心、上刀山、下油锅等等。其中有一种刑罚是锯人的,也就是说祥林嫂恐惧的那种刑罚,画面上有一男子头朝下被两块竖起来的长木板夹紧捆绑在一起,固定在木桩上,两名鬼卒架着锯对拉,将木板和人同时锯开,鲜血顺着锯缝流淌,被锯的人似乎在发出阵阵惨叫。其实现实中也有过锯人的刑罚。《三国志》卷48载中有详细描述,可见地狱中的锯人之刑罚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人间暴虐行为的反映,现实与地狱实行锯割刑罚的惨象,已经深深的印在了老百姓的记忆中。再举一例,汉代广川王刘去的王后阳城昭信妒忌而暴虐,刘去宠爱另一位名叫荣爱的美姬,多次和她一起饮酒,昭信妒性大发,就向刘去进谗言说“荣爱看人时,神色有些不正常,大概是和谁有私情”,刘去信以为真,荣爱见刘去非常生气,很是害怕,投井寻死,刘去命人把她捞出来,幸而没死,刘去杖责荣爱,逼她认私情,荣爱受刑不过,胡乱说和医生有奸,刘去越发愤怒,就把荣爱绑在柱子上,用烧红的尖刀剜掉她的两只眼球,再割去她大腿上的肉,最后用融化的铅灌入她的口中,直到摧残致死。不说了。
据说武则天时期的酷刑泛滥,就是因为受了阎立本所绘制《地狱变相图》的启发。后世文人在笔记、小说及其他的文学作品中夜经常对地狱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如洪迈《夷坚志》、蒲松龄《聊斋志异》等,所提到的酷刑种类及刑具大都被现实中的暴君酷吏使用过。小说的特点在于作家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听到人物的内心独白,作家还能接触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甚至进入他们的潜意识领域,这样的震慑作用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因果报应与历代官刑相结合,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惩戒。即易残酷的责罚使人产生畏惧,进而安分守己;二是教化,即以刑罚为训诫手段,使人知是非,审善恶,正廉耻,自觉恪守伦理规范。佛教的核心是慈悲,这种观念早在佛陀时代就有,到大乘佛教得到发展,是建立在平等观念上的对众生的爱。
再谈谈佛教中的忍辱,这是另一个重点,简单的说道家思想里本有宣扬忍辱退让的哲学,但同时又讲以柔克刚。佛教则只取前一面,更以业报轮回为依据,发展为今生受苦,来世得报。要求人们安于现状,忍辱负重,没有怨怒。因为佛教认为贪、啧、痴是“三毒”,对一切邪恶事物都要忍让宽容,在小乘《本圣经》里,有许多菩萨忍辱的故事,如舍身伺虎等。忍辱的有效做法是高蹈绝俗,直截的方式是出家,割断一切情缘,也就无视现实矛盾了,即使不能出家,也要离欲,即压制正常的人生欲求,实行宗教禁欲注意。作为获得解脱手段的佛教,戒条的建立,是对欲望的压制,如果不压制欲望尤其是性的欲望这一万恶之源,就不可能获得解脱。
古代社会真实存在的官刑与私刑的残酷,假说中地狱种种刑罚的残毒,以及封建文人为劝世说教而有意无意编造出来的善恶相报故事的恐怖,都想方设法制造血腥场面,以达到心灵震慑的目的。然而,在形成心灵震慑的同时负面效应也显现出来,即给人树立了一种恶的榜样,让人心变得冷酷无情,起到了残忍的释放作用。关爱生命与漠视生命,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人文分野。
-全文完-
▷ 进入边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